2011浙江经济五大关键词

2012-1-16 11:0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过去的一年,世界风云变幻,经济发展跌宕起伏,而浙江却迎来了不少让全省人民欣喜的大事,一系列欢欣鼓舞的数据就是明证。 
  这一年,浙江GDP预计可达到32000亿元左右,约增长9%以上。人均GDP 9000美元以上,约增长7%以上; 
  这一年,披荆斩棘,浙江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2011年上市公司累计达283家,全国保持领先;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准备好,“浙江号”快车启动了。 
  关键词:世界500强 
  浙江诞生首个世界500强 
  2012,期待民企“接棒” 
  省政协委员、浙江物产集团董事长胡江潮 
  把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提升制造业、巩固实体经济的战略举措来培育。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模式是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尤其是通过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系统打造多次产业联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可以引领、带动和提升传统制造业的发展。 
  在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与运营过程中,以整个产业链或供应链条为配置单元,吸引多次产业共同集聚,建造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联动、生产制造与生活人居协同匹配、高效生产与生态环保兼具的“现代产业新城”。 
  “他,是浙江首席国企掌门人。他,是浙江第一艘千亿企业舰队的总舵手。他,是300余家子公司1.7万员工的大管家。10年时间,他驾驶他的巨舰,第一次登陆世界500强的殿堂。从18岁的煤矿工人,到世界500强企业的CEO。国企管家,一生保姆。”1月12日晚,2011年度“风云浙商”颁奖晚会上,对浙江物产集团董事长胡江潮的颁奖辞。 
  站在领奖台上,胡江潮说,浙江物产没有垄断的资源,没有倾斜的政策,与民营企业同台竞争,相得益彰。 
  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闻名全国乃至世界的民企遍布街头,但打破浙江企业“世界500强”零纪录的却是浙江物产集团这家国企。在此之前,这是一家并不为人们所熟知的企业,但如果告诉你,元通汽车、中大地产、中大期货、浙金钢材连锁等企业和品牌,都是物产集团旗下的资产,你便会知道这家全省最大的生产资料流通企业与日常生活多么息息相关。 
  “进得去、稳得住、干得好”,这是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给迈入“世界500强”的浙江物产集团的要求。后“世界500强”的日子里,浙江物产集团步子依旧稳又快,按照目前的统计数据来看,今年浙江物产集团又能在榜单上往前跨几十位。 
  在“三个没有”下做强做大 
  “浙江物产集团是不是靠着垄断优势才进500强的?”在很多场合,胡江潮都被问到过这个问题。 
  “这个真没有,浙江物产集团处在完全竞争领域。”面对一次又一次质疑的声音,胡江潮总是微笑着耐心解释,浙江物产集团虽为国企,但同样是在“三个没有”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这“三个没有”是指没有垄断资源,没有倾斜的政策,没有进入门槛,与其他国企、民企、外企公平竞争,共同发展,不断做强做大。 
  事实上,浙江物产集团的前身,就是原浙江省物资局。在计划经济年代,在那个物资短缺的时代,省物资局掌管着全省计划物资的调拨供应,可谓“衣食无忧”。 
  伴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原先手捧“金饭碗”的国有物资系统,在这场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考验中,一大批传统国有物资企业折戟沉沙、销声匿迹了。而浙江物产,不仅在大浪淘沙的严酷市场竞争中生存了下来,而且一步步登上了“千亿企业”的平台。 
  时钟拨回2011年7月7日20时,美国《财富》杂志公布了2010年“世界500强”的榜单,等待榜单消息多时的浙江物产集团高管、员工们集体兴奋,浙江企业入围“世界500强”企业零的纪录在那一刻被打破。在这份全新的“世界500强”榜单上,浙江省物产集团公司以2010年营业收入1353.9亿元人民币(按当时汇率折合200.01亿美元),首次进入“世界500强”,位列榜单第483位。 
  【旁白】2003年到2010年的8年间,物产集团营业收入从134.32亿元跃升到1353.9亿元,增长了10倍;利润总额从1.69亿元跃升到21.09亿元,增长12.5倍。 
  卖钢材就像麦当劳卖汉堡 
  法宝是啥?“转型,升级。” 
  “我们卖钢材就如麦当劳连锁卖快餐一样。”胡江潮曾经这样形容旗下钢铁产品流通领域的连锁化经营,如今物产集团旗下的物产金属已经完成“浙金钢材连锁”在浙江全省和“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及东北、华北、中西部等主要经济区域的钢材连锁分销网点布局。每年这张连锁网络的分销量已经占据集团钢材销售量的57%,而2010年物产集团钢材销售量达1600万吨之巨。 
  同时,通过与必和必拓等国外大中型资源商合作,建立从铁矿石进口,加工到钢材分销和出口供应链集成服务;努力打造浙江物产境外资源基地。勾勒浙江物产的物流图,已经初显全球化,来将更加着眼于配置全球资源。 
  “创新、变革”,这是胡江潮嘴里最常蹦出的词汇,也是引领浙江物产不断冲破发展过程中的“玻璃天花板”的原动力。当很多企业还在摸索电子商务时,作为“上海大宗钢铁电子交易中心”的第一大控股方,物产集团事实上早已涉足电子商务平台。这个成立仅6年、近百名员工的公司,日均钢铁交易量已达60余万吨,能撬动国内钢材市场交易价格。2010年,这个电子交易平台的钢材交易量1.12亿吨,交易额4707亿元。 
  根据物产集团今年的经营预算显示,营业收入目标为1936亿元,同比增长20%,迈入“300亿美元时代”;销售总实物量7300万吨,同比增长20%;利润总额26.55亿元,同比增长15%;在世界500强中排序进入到380位左右。 
  【旁白】“上海大宗钢铁电子交易中心”2010年交易额超过阿里巴巴,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内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大宗钢材交易市场和中国钢材现货远期电子交易服务行业的领先者。 
  进入“世界500强”的浙江物产身后,未来哪家民营企业最有可能接过棒子呢?根据去年6月份,由省工商局和省民营企业发展联合会共同对外发布的新一期“浙江民营企业百强榜”,目前全省已有4艘民企“航母”年销售超过500亿元大关,分别为万向集团、杭州娃哈哈集团、广厦集团和海亮集团,其中万向集团以661.38亿元的销售收入领跑。浙江民企“500亿俱乐部”成员的2012年,无疑更值得关注。
  关键词:无人岛 
  大羊屿岛来了“黄岛主” 
  无人岛百亿大蛋糕引人垂涎 
  省政协委员、西班牙华人企业联合会名誉会长刘光新 
  发展海洋经济,开发利用海洋首先要保持生态平衡,应引导无人岛往绿色旅游发展。在本届两会上,刘光新提出了《立足现状向海而兴——大力促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议案。旅居西班牙多年的刘光新,对发达国家的海洋开发印象深刻。“在一个项目上马前,发达国家先要考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效益再好的项目,环评过不了关,一票否决。”刘光新表示,开发无人岛应科学规划,加强对海岛的生态修复和保护,现在很多无人岛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需要后续资金庞大,一旦开发不当,很容易对海岛及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首个无人岛主花落宁波 
  沉寂多年的无人岛,在宁波悄然迎来了生命的“春天”。 
  去年4月12日,中国国家海洋局公布了首批176个可开发无人岛名单。2011年11月11日下午,宁波象山的大羊屿岛作为第一个公开拍卖的岛屿正式开槌,起拍价1500万元,使用权期限50年。经过多轮的竞拍,宁波高宝投资有限公司最终以2000万元的价格拍得该岛。 
  大羊屿岛隶属宁波市象山县丹城镇,位于象山县城东南13公里,距大陆最近处300多米。这个岛面积0.258平方公里,相当于36个足球场大小。除了距离大陆近这一明显的区位优势外,大羊屿岛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天然空调”和“天然氧吧”的美称。现在的大羊屿岛上,基本上是草丛,零星分布人工栽种的泡桐、油桐、黑松、茶等树种,栖息的鸟类众多。 
  据悉宁波高宝投资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游艇俱乐部、度假酒店等项目投资开发的企业。该公司总经理杨伟华接受采访时表示,大羊屿自然资源丰富,公司将坚持保护性开发的原则,做游艇业为主的高端度假岛屿。 
  旁白:2011年全省共审批海域使用项目213个,核发海域使用权证书197本,确权海域面积9281.37公顷,同比增长近1倍。全省推出了第一批31个可利用无居民海岛名录,发放了全国第一本无居民海岛使用权证(象山县旦门山岛),在全国率先举办无居民海岛使用权公开拍卖(象山县大洋屿)。 
  10年投下3000万仍亏损 
  在大羊屿岛拍卖前4天,中国首张“海岛证”发给了黄益民,他以344万元拥有旦门山岛50年使用权,这张编号“110001”的大红封皮证书,印制机构是“国家海洋局”,签发机关则是“浙江省政府”,类型是“旅游娱乐用岛”,旁边还有岛屿的精准经度和纬度。旦门山岛,位于宁波象山县东南,离陆地约10公里,坐快艇需要半小时。 
  如今,经过十年的开发,岛已有码头,沿着鹅卵石铺就的小路,到达一个叫“金沙湾”的度假村。度假村的造型是一片连排建筑,也是这个岛上惟一的建筑群,周边是野葡萄等各类野果树和草坪,对面是一个大的游泳池,再远处则是一片金黄的沙滩。 
  2001年第一位开发旦门山岛的,并不是黄益民,而是龙港实业有限公司的一位董事,也是黄益民的好友——胡祖岳。2002年,旦门山岛金沙湾狩猎度假村建成开始营业,但一直惨淡经营。因为岛上大风频繁,一年有100多天的风力都在8级以上,游客无法登岛。 
  2009年,筋疲力竭的胡祖岳以3500万元的“亏本价”将旦门山岛转让给了好友黄益民。在领证后,黄益民也成了中国第一位政府认可的岛主。 
  旁白:2012年将着力推动重要海岛开发开放与保护,对全省100个重要海岛编制开发与保护规划,根据海岛的资源禀赋与自然条件,实施一岛一策,差别化合理利用。 
  买岛容易养岛难 
  对于当前的无人岛投资热,被称为“中国第一岛主”的朱仁民持谨慎态度。他是国画大师潘天寿的外孙,现任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浙江省旅游局旅游规划设计所所长,1996年,朱仁民用9万元买下舟山一座荒岛40年的使用权,取名为“莲花岛”。前后投入3000多万元后,莲花岛最终成了当地一个景点,朱仁民在岛上立个永久免费的牌子,就去忙别的事情了。 
  “我当时去买岛不是想去开发岛,想保护这座岛,当时9万元很值钱,可以买半条街的门面房呢。”朱仁民说,不是有钱就能买下一个无人岛,要关注海岛的生态保护,否则,上岛之日,便是毁岛之时。海洋生态很脆弱,在开发无人岛的过程中,保护比开发更重要。 
  旁白:目前,无居民海岛使用金实行最低价制度,全国沿海海岛分为6个等级,每个等级规定了15种用岛收费标准。最低的为6等农林用地,每年每公顷的价格仅为14元,而最贵的填海连岛开发每年每公顷则需要18万元。
  关键词:海洋经济 
  一座大桥,让客栈女掌柜的生意翻天覆地 
  渔家乐老板娘的幸福生活 
  省政协委员、舟山市工商联主席王海斌 
  跨海大桥就像是舟山的大动脉,对舟山海洋经济的发展和腾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舟山跨海大桥真的是舟山人民的福音。以前跨海大桥没开通前,舟山人来杭州,要先排两三个小时的队伍买船票,然后坐50分钟左右的轮渡到宁波,再转坐汽车来杭州,早上出门,晚上到是很普遍的事情。大桥开通后,坐杭舟快线客车,三个半小时到杭州,效率提高了几倍。舟山跨海大桥,连接舟山本岛和宁波镇海,全长46公里,是世界最大的陆岛联络工程。跨海大桥把舟山从孤悬海中的岛屿变成与大陆相通的半岛,舟山也正式迈入蓝色海洋开发的高速时代。 
  渔民变身4星级客栈老板 
  去舟山朱家尖乌石塘景区享受渔家乐,很多人都推荐“渔夫客栈”,老板娘张飞英的热情好客和经营之道早已名声在外。 
  张飞英的渔夫客栈,不是乌石塘景区的第一家渔家乐,它也并不完全靠着海岸线。但她是村里开得最成功的一户,是舟山市新农办评出的4星级客栈仅此一家,5星级的还没有出现。 
  每当有新的住客上门,张飞英总喜欢跟对方说说眼前这片乌石滩的故事。相传,乌石滩是乌龙的化身,而乌龙是东海龙王的三太子。有一天乌龙溜出龙宫出去玩,不料遇上了一群鲨鱼精,在渔民的帮助下,乌龙化险为夷。为了报答,乌龙留了下来,化身成了乌石滩,立志守护海塘,“那些乌石就是乌龙的鳞片。”她说,一旦大风将至,乌龙便会抖动龙鳞,并高声鸣叫,提醒渔民们赶紧归航。 
  旁白:2011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450亿元,同比增长19%。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8.6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587.5万标箱,同比增长10.4%和13.1%。 
  客栈行车攻略上,一路上都是大桥 
  37岁的张飞英,在2008年开办这家渔夫客栈之前,还是跟着父亲一起打渔的渔民。“靠海吃海”,老父亲大半辈子都是靠打渔吃饭,而她现在端的这口饭碗,同样还是大海给的。 
  “往大了说,现在也叫海洋旅游。”春节前的这段日子里,张飞英不是很忙,她和周边的渔家乐老板们一样都在备战马上要来的“春节行情”——每逢过年,上普陀山拜观音的游客很多,而他们这里是到普陀山的前一站。 
  其实,在2008年客栈开办之初,张飞英心里也完全没底。她说,当时有不少宁波的客人到舟山来玩,到普陀拜观音,交通不方便,很多人就选择在朱家尖过夜,那个时候客栈不多,所以觉得有机会。尽管第一年营业额就有10万多元,但生意却远没有她预期的那么火爆,当时一年最多也就两三个月住客多一点。 
  2009年12月底,舟山跨海大桥通车。张飞英一度很着急,因为很多宁波的客人当天打来回了,她的住宿信息统计上,宁波客人的数量直线下滑。但是,她客栈的营业额却在不断上升。“从上海、南京这些地方自驾游来的客人多了很多,还有不少从北京来的客人都上门了。”张飞英说,2010年后,客栈里七成以上的客源都变成了上海、江苏等外省市自驾游游客。每到假期,她的客栈边上,总是停满了各地牌照的私家车。 
  如今的“渔夫客栈”不仅有自家的网站,还能在网上进行预订。“杭甬高速G92—宁波绕城高速G1501—甬舟高速G9211舟山跨海大桥—下桥后往普陀、朱家尖—朱家尖跨海大桥—下桥后往朱家尖城区开、乌石塘景区方向”,张飞英笑着说,自驾游攻略上,一路过来全是桥。 
  旁白:舟山群岛共有大大小小1390多个岛屿,是名副其实的千岛之城。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舟山成为我国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和重庆两江后又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舟山也成了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桥头堡。 
  傍大腕,成“印象普陀概念” 
  怎么能把服务做得更好呢?张飞英想要到外地看看,以前,她几乎很少出舟山。“交通不方便,出去都是轮渡,到宁波都要花上三个多钟头。”这两年,张飞英到过慈溪、厦门,还去过不少景区,学习当地有特色的宾馆和客栈。 
  2011年元旦,舟山携手张艺谋的海洋大戏“印象·普陀”在乌石塘景区不到几公里的地方开演;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舟山成为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舟山的机会,来了。张飞英们的机会也来了。坐下算算2011年的账,张飞英这家9间客房的客栈,赚了50多万元;这两年,边上的渔家乐数量也从十几家增长到了五六十家;她的叔叔也正在隔壁装修一起开客栈。 
  文化程度不高的张飞英并不知道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又有什么关系呢,她的心中春暖花开。她说,以前没想过,今后却更敢想了,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旁白:预计“十二五”末,舟山港域将新增25个到30个万吨级以上的泊位,新增吞吐能力达2亿吨以上,从而使货物总吞吐量超过4亿吨,运力保有量达600万至800万载重吨,大宗商品交易额达1千亿元左右。届时,舟山港域将成为国际一流的深水枢纽港。
  关键词:“四大”建设 
  给地铁1号线加添“杭州味” 
  2013年后,杭产地铁列车就能驶上轨道了 
  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铁路投资集团董事长余健尔 
  深化与央企的对接合作,是我们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加速企业发展、推动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抓手。省铁路集团与央企的合作投资实际上将超过百亿。央企“落户”项目投资大、层次高、带动力强。最关键的是,央企聚集了大批优秀人才,拥有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巨大的市场影响力和国际化的经营理念,是寻求发展合作的优质资源。 
  作为省属国有企业,我们期望能够充分利用省部合作平台的带动效应和集团业已形成的产业基础。同时,通过这些大项目的实施,密切了浙江与央企,提升合作水平,给更多有意愿介入这些领域的民营企业创造机会,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力。 
  过去浙江经济的鲜明特点是“小而强”,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块状经济和企业集群。事物是发展的,小企业也有长大的一天。目前,浙江企业的成长性很好,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浙江有44家,列省区市第4位;中国制造业500强中浙江有79家,中国服务业500强中浙江有75家,均居省区市前列,具有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客观要求。 
  在民营经济大省浙江,大企业可以大而强,小企业也可以小而强、小而精,我们需要大家闺秀,更需要小家碧玉。当然他们也可以共同携手。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我省将着力推进“三大国家战略”、“四大建设”、“五大统筹”,切实增强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普惠性和可持续性。 
  杭州市民盼望的杭州地铁1号线有望在明年国庆前正式开通。2013年后,杭州的地铁列车直接可以在家门口萧山下线了。 
  杭州南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南车)接过接力棒。杭州南车城轨车辆项目由中国南车集团和省铁路投资集团共同投资,分别持有51%和49%股份,主要定位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总装、维修,车辆关键零部件研制、销售等。项目落户萧山空港新城,总投资15亿,预计将在今年3月18日开工建设。 
  “这是今年集团对接央企后实质性启动的首个重大项目,这个项目是一个高端的产业项目,对于提升浙江制造业的整体水平、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余健尔表示。 
  无独有偶,去年恒逸牵手石化巨人后,己内酰胺“吉尼斯”将于今年投产,杭州要和中石化要在这里建造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生态石化城,己内酰胺无疑可以成为一个重头项目,有着标杆性意义。 
  杭州萧山临江工业园区内,新成立的浙江巴陵石化恒逸己内酰胺有限责任公司招牌早已经竖起,厂房、办公楼已经造得初具规模,项目预计于今年二季度投入试生产。投产后,这里将年产2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创造了己内酰胺在全球范围内单线产能的最大装置纪录。 
  总投资36亿元,这个项目是央企巨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和民营企业浙江恒逸集团共同投资,双方股权各占一半。 
  央企讲求谨慎规范,民营企业注重速度效率,双方的企业文化有了第一次的碰撞。有点周折的是,双方从签署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到正式签约成立新公司,用了整整三年时间。不过这种碰撞倒并不影响合作进程。 
  己内酰胺是锦纶纺丝和工程塑料的重要原料。“巴陵恒逸”的成立让双方各取所需:依托中石化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完善的管理方法,在技术人员、资本结构、工程建设等方面有显着提升,恒逸也借此进入产业链前端。同时做大市场“蛋糕”成为中石化在“十二五”期间的目标。“中石化与恒逸的合作相当于将潜在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恒逸集团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倪德一语点破道破天机。
  关键词:浙商回家 
  “制冷大王”的投资心路悄悄变了 
  再不回去投资,就没机会了 
  浙江省工商业联合会会长、浙江省政协副主席、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 
  近年来,外省对浙江商会高度重视,通过牵线搭桥吸引浙江企业项目外迁,许多浙江商会及浙商成为当地的“座上宾”,可以预见,在下一轮区域竞争中,各地对浙商资源的争斗将更加激烈。在支持本土浙商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在外浙商项目、资本、人才等方面的优势,鼓励他们回归创业创新,为浙江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作出贡献。 
  2011年年底,国祥集团创始人陈和贵专程从台湾赶回来,参加由他在东阳投资的第一个项目——浙江思科国祥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的投产典礼。东阳,是他的故乡,如今,已经一头银发,年过八旬的陈和贵终于如愿所偿。 
  浙江思科国祥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境外合资企业,由台湾国祥冷冻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与东阳赛科空调设备有限公司于2010年在东阳注册成立,项目一期总投资1.56亿元人民币。8月份试生产以来,公司的销售团队就已承接了近3000万元的订单。公司负责人表示,2012年预计能完成2亿元以上的销售额。 
  今年已经86岁的陈和贵虽然一头白发,精神却很好。在台湾,国祥有很高的知名度,它是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台资企业,有着40多年历史,是台湾最大的工业冷冻和空调设备制造商,被业界誉为“制冷大王”。 
  陈和贵1926年出生在东阳南马镇下格村,1949年6月到台湾。直到1981年,陈和贵才通过书信跟家乡亲人取得联系。思乡心切的陈和贵在离开家乡37年后第一次踏上了回乡之路。 
  陈和贵回忆说,那天正是农历年三十,航班经香港转机后抵达杭州,晚点四个小时。接机的大哥以为他不来了,当时通讯又不发达,只得回了东阳。出了机场,已是晚上,找不到大哥的陈和贵一刻也想停留,拉着太太租了一辆面包车,连夜赶路,经过6个小时的颠簸,当终于看到南江边的村中小道时,已是大年初一凌晨一点。 
  此后的20多年,陈和贵先后出资数百万元,为东阳下格村修建公墓、浇筑水泥路、装自来水,还建起了富国小学,新建了村幼儿园,还设立了奖学金。在南马高中、南马镇中、安恬初中,他又出资200多万元,帮助学校建起了一幢幢教学楼…… 
  为何到了2010年才在东阳投资实业?陈和贵笑笑,可能是因为前两次回家时,花在路上的时间太长,他认为东阳交通不够便利,会增加运输成本,不适合办实业。 
  上世纪90年代,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制冷设备需求大,1991年就想到祖国大陆投资的陈和贵最后选在石家庄,1993年在石家庄创办了国祥运输设备有限公司,这是目前祖国大陆主要生产铁路车辆空调设备专业厂家。同年,他又在上虞创办了浙江国祥制冷工业有限公司,国祥生产的“王牌冷气”迅速打开大陆市场。 
  近年来,随着回乡次数的增多,特别是甬金、诸永等高速公路的开通,陈和贵觉得时机到了。2010年的某一天,他把儿子叫过来说:“我年纪大了,再不回去投资,就没有机会了,现在各方面条件已经成熟了。” 
  如今,已经将妻子骨灰带回家乡的陈和贵有个心愿,在东阳江北新城远买幢房子住下来。(本文来源:钱江晚报)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