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试点北京积极跟进

2012-1-16 11:0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北京世纪赢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纪赢盟)创办人李丽君对今年的北京两会尤其关注。在1月12日召开的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郭金龙市长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积极准备、抓紧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将是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2011年12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了上海试点“营改增”(指增值税扩围,营业税改征增值税),2012年1月1日已开始正式试点。李丽君自然期待北京也能尽早实行这一政策,并且把一般咨询业纳入试点行业。作为税务咨询专家的她,深知“营改增”后,自己的公司将能降低不少的税负。 
  《投资者报》记者从相关人士处获悉,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对财税工作有一个明确的指示,就是北京的增值税扩围“一定要跟上步伐”。而去年12月底,在一次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的座谈会上,市长郭金龙则明确表态,北京增值税扩围的试点“不晚于今年第三季度”。 
  曾多次参与增值税扩围调研的财税专家、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恒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上海试点把重点放在交通运输、物流等行业,但北京会有所不同。北京的重点将是建筑业及现代服务业中的一般咨询业。 
  北京增值税扩围,有可能覆盖到一般咨询业,这正是李丽君对税改新政的期盼。 
  上海试点北京“急” 
  来自北京财政部门的消息显示,2011年年底,北京市政府已经正式提出申请,在交通运输业、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改革试点。 
  其实,北京此番税改早已谋动。《投资者报》记者获悉,2011年8月,全国政协委员来北京做调研,包括李荣融、许善达等,这些委员对北京的工作提出一些看法和指导意见。许善达曾经任国税总局副局长,一直力推增值税扩围。他彼时提出,北京这样大的第三产业占比,但税收是比较滞后的。他说,目前上海正在争取试点“营改增”,估计获批的可能性很大,北京也应该跟上这个步伐。 
  据此情况,北京市政协做了一份报告递给市政府,表示“营改增”试点一旦在上海开始施行,对北京一定会有影响。“营改增”上海先行,就有增值税发票,而北京没有,很多相关企业可能会迁走,很多业务可能会从北京搬到上海去。所以,建议北京也申请试点。 
  “说实话,报告递上去以后,政府方面并没什么反应。直到2011年12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上海试点‘营改增’,北京才开始重视起来,也马上力推这个事情。”刘恒告诉记者。 
  作为北京市政协财经委副主任,他参与了这份报告的起草。同时,刘恒也在上海试点“营改增”的初始就参与到其中。 
  早在2010年,刘恒随某考察团去上海,主要调研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问题。在调研中,70%~80%的企业就提出,现在增值税的范围这样小,不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要求。后来调研组在同上海方面汇报工作的时候,就聊到了这个问题。 
  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对此很重视,调研组就建议,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上海应该利用浦东特区的特殊地位,争取先行试点增值税扩围。之后上海形成了这方面的报告,现在也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 
  “这样一来,北京就被动了。”刘恒说:“上海获批以后,北京才真正重视起这个事情。北京税务、财政以及发改委,立即行动起来,也就有了北京的试点申请。” 
  2011年12月底,就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座谈时,关于增值税扩围的问题,刘恒提到北京第三产业的比重很大,目前的税制对第三产业的发展很不利,对调整结构也很不利,北京需要加快增值税扩围,争取一年之内能够试点。在今年北京的人大会议上,郭金龙市长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也明确表示,试点增值税扩围将成为2012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不会照搬上海“6+1” 
  根据已经公布的方案,上海试点行业为“6+1”。 
  1的部分为交通运输业,6为“部分现代服务业”中的研发和技术、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物流辅助、有形动产租赁以及鉴证咨询这六个方面。相关实施细则规定,在现行增值税17%和13%两档税率的基础上,新增设11%和6%两档低税率,其中交通运输业适用11%的税率,研发和技术服务、文化创意、物流辅助和鉴证咨询等现代服务业适用6%的税率。 
  刘恒表示,北京增值税扩围,将与上海在行业选择上有很大的不同。“上海把交通运输、物流当成重点,因为它是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港。北京,则会把建筑安装、一般咨询业当成重点。北京的特点,是建筑业中字头很多、文化产业很发达。所以,北京‘营改增’,是希望把建筑安装、一般咨询业纳入的。”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也认为,北京的交通运输业不如上海发达,上海的国税与地税是同一套班子,而且这两个城市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也不同,所以,北京试行税改,试点行业、具体方式都需要调整。 
  北京与上海都是现代服务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其中北京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5%。但两地第三产业的构成差异很大。上海,最紧要的是交通运输、物流等;但北京,重点需要解决的,是房地产、信息咨询等。 
  “上海试点方案不是国标,税改试点都会有很强的地方色彩,各地都会先解决亟须的行业。但最终中央怎么批复北京税改方案,现在不好说。”刘恒说。 
  不过,北京方案原文照批的可能性很大。记者获悉,郭金龙市长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曾经表示,在税改问题上,中央对北京的诉求支持力度很坚决。或许,这正是市长敢于豪言“(北京税改试点)不晚于今年第三季度”的底气所在。 
  地方收入影响不大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继2009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之后,我国货物和劳务税收制度的又一次重大改革,也是一项重要的结构性减税措施。 
  根据现行财政体制,增值税属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营业税属于地方税。尽管试点期间,为了维持现行财政体制的基本稳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的收入仍归属试点地区,但营改增无疑会减少流转环节的重复征税。这会对地方财政收入产生负面影响吗? 
  刘恒认为对地方收入不会有太大影响。他说,2009年增值税转型,当年因为转型造成的收入减少,静态计算也就1500亿元。估计上海这次“营改增”,存量的减少也就两三百亿元,对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来说,这不是什么影响。 
  从上海情况来看,“营改增”影响12万户企业,大约占营业税的1/3。但北京的情况不同。北京的营业税,大头是两个行业,金融和房地产,这都不在试点范围。 
  记者查阅北京市的税收情况发现,2011年前11个月,北京总税收收入是2800亿元,其中增值税219亿元,营业税993亿元。刘恒认为,即使北京税改跟上海一样,也涉及到1/3的营业税,全年也就是三、四百亿元,并且这其中绝大部分还会转化为增值税。 
  以5%的营业税与3%综合增值税税率大体匡算,北京税改新政造成的减收不超过150亿元。 
  “据我们测算,增值税与营业税之间有一个转换的算法,增值税其实是高税率窄税基,而营业税是低税率宽税基,二者换算以后差别不大。”刘恒说。 
  那“营改增”又有何意义?1月12日,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财经中国2011年会”演讲时指出,在原来被营业税覆盖的市场主体的领域之内,用新的增值税的形式替代,就使他们能够放开手脚做专业化细分。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表示,“营改增”不能光看多了多少钱,少了多少钱,关键要看它为经济结构设置了什么样的框架,它鼓励什么,限制什么。 
  有人欢喜有人愁 
  任何改革都一样,有人欢喜有人忧。增值税扩围同样如此。 
  李丽君期盼北京税改新政,是因为像世纪赢盟这样的小型咨询公司能减轻不少的税负。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世纪赢盟2011年营业收入40万元,营业税5%,加上城建税、教育附加,总税率为5.6%,总共缴税2.24万元。如果改征增值税,作为小规模纳税人,综合增值税率为3%,加上城建税、教育附加,总税率为3.36%,税收负担一下子减少了四成。 
  世纪赢盟2012年营业收入计划达到100万元。如果北京税改新政年内启动,纳税就可以少交2万多元。 
  从上海试点方案来看,整体会降低企业的税负,但是对每个行业每个公司的影响可能会不一样,有些企业税收会降低,有些则会增加。 
  刘恒说,“营改增”后,总体而言对小规模纳税人有利,但对成为一般纳税人的“大户”可能意味着是增税,“因为现在很多服务业没有多少进项抵扣,按17%的增值税税率,比起5%的营业税来,需要缴纳的税款将会增加。” 
  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全国缴纳增值税单位1700万家,但一般纳税人不到10%,其他都是小规模纳税人。 
  目前,首先试点的上海已经关注到税率提高而进项抵扣少导致税负增加的问题。一方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八条对小规模纳税人的界定,是年销售额50万元。上海试点时,已将此标准提高到500万元;另一方面,在2011年12月30日的上海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新闻通气会上,上海市财税部门表示,将根据试点企业申报缴纳增值税情况,对因在改革试点过程中形成的实际税负有一定增加的企业给予专项资金支持。 
  针对“营改增”可能造成的部分企业不适,《投资者报》记者获悉,北京试点“营改增”以后,可能还会提高小规模纳税人的界定标准,以便将更多的试点企业按小规模纳税人对待,即按确定的综合抵扣率纳税。现行增值税综合抵扣率为3%。 
  金融业是最大难点 
  在我国现行税制结构中,增值税和营业税是最重要的两个流转税种。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起,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增值税,2009年增值税改革中允许企业抵扣其购进设备所含的增值税。至今,税改开始试水增值税覆盖传统的营业税领域——服务业。 
  据刘恒透露,不管中央的批准情况如何,试点“营改增”是北京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这已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了明确。同时,“十二五”期间增值税扩围将在全国推广,这也是毫无疑问的。不过,在这个税改新政中,刘恒坦承还有五大难点:国地税分置的交接障碍,中央地方的分成问题,新税制下新财政体制的确立,地方财税自主权问题以及新税制设计。 
  目前,增值税是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国内增值税收入按照75:25的比例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分成,进口增值税收入归属中央。营业税是地方税,除了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缴纳的营业税收入划归中央外,其他均归属地方财政收入。 
  尽管目前试点方案仍把原属地方的“营改增”部分归地方享有,但这仅指存量部分,但以后的增量怎么办?这是生死攸关的事情。“税改以后如何确定新的财政体制以及由此引发的地方财税自主权问题,这些都需要在税改中重新划定。”刘恒说。 
  还有税制问题。本轮“营改增”试点,无论是上海还是北京,都回避了金融行业。中国的金融总部几乎都在这两个城市,尤其是北京,像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四大行总部均在此。四大行年报显示,2010年缴纳的营业税及附加分别为215亿元、155亿元、144亿元、184亿元,总计接近700亿元。 
  在刘恒看来,“营改增”在全国推广、在全行业推广,只是迟早问题,但涉及到金融业,不设计新税制简直就无法实施。“银行的成本主要是人力,它没有多少能够抵扣的,所以它还希望沿用营业税。改增值税,只是对贷款人有好处,如果贷款利息开具增值税发票,贷款人还能拿回抵扣。” 
  金融业希望沿用营业税,记者从银行内部也得到了证实。某国有大型银行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银行各项成本中,资金成本(指负债付息)、营业成本(其中人力占五成以上)几乎各占一半,但营业成本无法抵扣。所以,“营改增”会大幅度增加银行税负。 
  税改新政正拉开大幕,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前途漫漫。刘恒认为,不管有多大的困难,推进是不容置疑的,因为推得越晚以后困难越多。不过他坦承,金融业肯定是最后“营改增”的行业。(本文来源:投资者报)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