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砺志攻坚,打通干线“支动脉”

2012-1-16 10:3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一座城市干线公路的四年巨变,仿佛神话,却又那样真实地发生了。从干线薄弱、滞后到干线发力、雄起,淮安公路人凝聚起大建干线公路的向心力和冲击力,用行动夯实了“国家公路枢纽”的根基,树立起一个个无言而壮美的丰碑。升级!升级!! 
  干线亟需“强筋壮骨” 
   不同等级的公路如同人体内大大小小的血管,如果说高速公路是主动脉,农村公路是毛细血管,而干线公路则是承上启下的支动脉。 
   回溯2007年底,审视淮安公路版图面对一个尴尬的事实--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干线公路薄弱寒酸。除了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宁连公路和当时正在冲刺扫尾的淮涟公路外,境内再无其他一级公路。 
  “高速公路解决的是效率问题,干线公路解决的是效益问题,第一轮高速公路建设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干线公路建设将成为淮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战场。在当前及今后几年,我市将以干线公路提档升级为重点,不断提高公路网等级水平、改善路网结构,提高路面质量,构筑全天候的快速通道。”时任淮安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现任副市长、交通运输局局长的唐道伦发出了时不我待的铿锵誓言。 
   而在淮安市公路管理处处长周洪明看来,淮安要在新一轮竞争中奋力赶超,必须补上干线公路这一课,因为加快干线公路建设,对于衔接邻市(省)普通干线公路网,构筑市域内部快速普通干线公路体系,完善县域薄弱地区干线通道,覆盖全部市县级行政结点和市域重点乡镇,保障市县快速畅通、县镇(乡)便捷连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公路建设,规划先行。面对江苏省新一轮干线公路规划调整的难得机遇,淮安对干线公路网进行了全面、综合、系统的研究和论证,修编完成了2008年至2020年公路发展调整规划。“4110”的目标随之浮出水面--长三角区域范围核心城市4小时通达,市域范围通勤交通1小时到达,市域全部城镇10分钟进入干线网。 
   瞄准这一目标,淮安将构建以“六纵十二横三联两环”为主骨架的干线公路网,推动干线公路网“覆盖更多结点、规模更为合理、结构更为科学、多种交通方式衔接更为便捷”。行动!行动!! 
  快马加鞭奏响最强音 
   宏图已经绘就,轮廓逐渐清晰。自2008年起,围绕“策应沿海大开发,加快融入长三角,服务中心城市建设,推动地方产业发展”的思路,205国道、325省道、327省道、326省道、235省道、237省道、淮金线等一批项目陆续上马实施、加快推进。干线公路建设唱响了淮安公路提档升级的最强音。 
   在经历了连续多年大体量投资、高强度建设之后,全市干线公路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8年以来,全市重点实施了21个干线公路项目,累计完成干线公路建设总投资75亿元,建成通车里程384公里,在建里程达到290公里,其中一级公路所占比例为94%。 
   这四年中,多少人为之呕心沥血,多少人为之日夜奋战,多少人为之奉献牺牲--205国道、325省道工程开工之时,正值全球经济萧条、各级财政困难时期。但是,淮安公路人怀着颠覆天险的理想,勇挑重担,攻坚克难,经过22个月的奋战,两条全长43.52公里、耗资逾12亿元的道路建成,成为直通人口大县沭阳、泗阳的快捷通道,串联起淮宿两市亲如一家的真挚情谊与携手跨越发展的灿烂梦想。 
  施工战线超长、沿线沟塘河网密布、膨胀土路基填筑困难、桥梁涵洞构造物众多、大跨径桥梁技术难度大……这是摆在淮金线工程建设者面前的诸多难题。此外,天气干旱导致材料运输难,融资难、用工难等问题,也都困扰着这条道路的建设。然而,工程建设者们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令人惊叹的答卷:在完全没有省补资金的情况下,工程17个月之内便高效建成通车,成为淮安干线公路建设史上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61.115公里、单体投资最大--18.04亿元的项目。项目通车后,淮安市政府投入逾2亿元在路两侧各实施30米宽绿化带,又投入2000余万在全线安装了路灯。目前,淮金公路犹如一条绿色生态长廊逶迤在苏北大地上。 
   工程推进中,建设单位对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实行公开招标,用规范的机制选拔了一批优秀建设队伍,以保证一流的品质。严格精细的监管和先进技术的运用,使这些项目都成为一个个令人叹为观止的精品工程。 
  创新!创新!! 
  铺就通向幸福的坦途 
   大建设、大发展首先得益于体制机制的创新。为了更好地推进干线公路建设和管理,淮安市政府建立了干线公路建设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分管县(区)长和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工程例会,通报工程进展情况,研究会办相关问题。在一些项目建设中,市交通运输部门与地方政府探索合力推进机制,并建立月报、周报和手机日报等制度。 
   譬如,针对205国道、325省道建设工程资金筹措和征地拆迁困难的情况,市交通运输局与淮阴区政府成立了工程联合指挥部,指挥及副指挥由双方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担任,各抽调人员成立综合部及工程部,分别负责征地拆迁和工程建设,对外一个声音,对内经常沟通。事实证明,这一新的组织架构的运行,有效杜绝了拆迁、施工“两张皮”的现象,为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设计采用“双院制”,一家负责设计,另一家咨询把关;对于施工监理,采取公开招标,选择信誉好、资质高的科研院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全程参与;建造大型桥梁等重点项目,实行技术方案专家审查制;推行施工全过程监控,等等。 
   如果说体制、机制创新是创优的保障,那么,科技创新则是创优的灵魂。推广“骨架密实型二灰碎石基层”代替“传统悬浮密实型二灰碎石基层”;实行“水稳碎石基层”代替“二灰碎石基层”;开展旧水泥路面“白改黑”技术研究;大面积采用SBS改性沥青混凝土面层,提高路面综合性能;为防止刚性基层热胀冷缩产生裂缝,延长道路使用寿命,运用高速公路施工工艺,并进行预切缝处理……一系列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既提高了公路综合性能,又贯彻了行业节能减排的要求。 
  大道通天,坦途畅流。过去的四年,一曲曲赞歌在绿野平畴之间唱响,一条条康庄大道在淮安大地上延伸,承载起百姓致富的梦想。可以预见,未来的岁月里,淮安干线公路建设不会停歇,必将丈量新的精彩与辉煌!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