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贸易摩擦是对外开放的新课题

2012-10-19 11:01:00 来源:证券日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随着中国经济“走出去”步伐的加快,特别是由于近年来我国外贸形势整体趋紧,贸易摩擦越来越成为对外开放中不能回避的新课题。 
  最近引起广泛关注一个案例是,10月8日,美众院报告以华为中兴"危害国家安全"为由,要求联邦政府阻止两家公司在美国的并购活动。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就此发表谈话表示,美国会此举既有违美一贯倡导的自由市场规则,也不利于中美双方企业相互开拓市场,扩大合作。
  其实,在中国经济升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与其他各国的摩擦不仅体现在贸易方面,也体现在规则层面上。比如,在多边贸易体制下,美国和一些国家提出中国是第一大出口国,就应该更加开放更加自由;而中国却认为本身是发展中国家,还不具备进一步引领开放的基础和能力。于是产生一些摩擦也就在所难免。
  据了解,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对华贸易摩擦案件数和金额均明显上升,案件数从2002年占世界各国案发总数的17%上升到35%;与此同时,20国集团中的新兴经济体对中国贸易救济调查案件金额出现增长。摩擦产品也由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和基础原材料扩展。不仅有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钢铁、轮胎等资本密集型产业,还有太阳能、风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稀土等基础原材料产业。
  商务部7月份的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共遭遇来自18个国家、地区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反倾销、反补贴、特保等贸易救济调查40起,同比增长38%,涉案金额37亿美元,同比增长76%。从立案国别来看,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对我立案数量占总案件数的70%。从涉案金额来看,欧洲、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对我发起调查的金额占总金额的60%。
  专家指出,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起到了示范作用,不少案例都是发达国家先发起,发展中国家紧随而行。比如欧盟开展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补贴调查曝光后,印度国内产业也开始效仿,提出了救济申请。
  在中国企业"走出去"势不可挡的形势下,该怎么处理贸易摩擦呢?国务院办公厅近日正式发布的《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做好贸易摩擦应对和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工作,引导企业和行业协会有效应对贸易摩擦,维护我出口企业合法权益。依法实施进口贸易救济,保护国内产业安全。
  为解决频发的国际贸易摩擦,外交部国际经济司于10月9日正式成立。其主要职责就是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上的沟通,包括协调处理国际经济纠纷和摩擦肯定会发生很大的作用。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称,国际经济司成立之后,工作的侧重点应是处理中国同一些国际经济组织的相关业务,跟踪目前国际经济的一些基本态势,促进经济领域的合作,处理和协调国际经济纠纷,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
  此外,商务部也与美国、欧盟、俄罗斯、印度、韩国、澳大利亚等16个主要贸易伙伴的调查机关建立起贸易救济合作机制。
  在应对贸易摩擦中,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等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建设、加强与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是基本原则。同时也要充分重视利用世贸诉讼机制,通过磋商和对话解决贸易争端。中国企业也应对贸易争端早做准备,并培养应诉意识。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