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华出口遭重创 经济衰退能否刺醒日本当局

2012-10-11 10:55:00 来源:新华网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中国尚未开打经济战,日本就已经开始吃不消。 
  因为“国有化”钓鱼岛,率先挑起中日争端,被触怒了的中国消费者纷纷以自发行动来表达对日本非法侵占我国领土的愤怒之情——抵制日货,取消去日本旅游的行程。中国消费者的这种爱国之举让日本经济很受伤。
  日前,专业机构摩根大通发布报告称,由于中日领土争端激化导致日本出口下降、前往日本的中国游客减少,其预计,日本第四季度GDP将负增长0.8%,而非原先预计的零增长。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和巴黎银行均预言,今年8月份日本出口较去年同期萎缩5.8%,连续第三个月负增长,对中国的出口则下降9.9%。这意味着,日本经济在2012年最后两个季度将连续负增长。
  中国民众对日本的自发经济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暂停购买日系汽车和停止去日本旅游。
  中国民众的这种经济反击战的效果相当显著。有统计数据显示,第三季度,日本汽车整车对华出口估计下跌70%,而汽车零部件出口可能下跌40%。马自达9月在华销售下降了35%,三菱在华销售下跌63%,丰田8月份在华汽车交货量下降50%,铃木销量同比下降42.5%。一时间,日系汽车哀鸿一片。
  除了汽车业,日本旅游业受到的打击更致命。由于中国游客人数锐减,有媒体称,日本旅游景区发出了“悲鸣”。有关数据显示,今年7月中国游客访日数量首次突破20万大关,而每名中国游客在日本平均消费高达2250美元。正是中国游客的慷慨支出,才使得日本的旅游业迅速从大地震和福岛核泄漏事故中复苏。然而,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后,日本旅游业的繁荣景象昙花一现,来得快去得更快。
  有统计称,仅仅6周内,光中国至冲绳旅游的订单就取消了4300份,且新订单寥寥无几,而日本两大航空公司的6万个座位被取消,纷纷大幅度减少至华航班数量。
  老虎不发威,当它是病猫。日本当前遭遇的经济危机,恐怕是在它此前所有预案之外的。日本高级投资官员菅原镇雄就对外表示,“以往政治问题归政治问题,政冷经热是正常现象”,此前无人预料到中日钓鱼岛纠纷会影响经济至如此地步。
  而日本媒体则担心,围绕钓鱼岛问题出现的中日紧张,是减速中的世界经济的巨大风险,认为世界第二、第三经济大国之间的冷战,可能导致继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之后的又一次世界经济危机。
  日本经济的加速下滑,引发了其国内不满意见的急剧增加。日前,日本TBS电视台公布了其在10月6日、7日的舆论调查结果,认为应该改善日中关系的人占40%,认为应该对中国强硬的占32%,认为安倍晋三适合担任首相的占40%,认为野田佳彦适合担任首相的只有29%。
  这意味着,野田佳彦“国有化”钓鱼岛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作自受,而且将极有可能因此失去连任首相的机会。在面临中国消费者经济抵制而头痛的同时,野田佳彦在钓鱼岛问题上也骑虎难下。自从宣布“国有化”钓鱼岛以来,中国政府就在钓鱼岛问题上展现出了捍卫国土的巨大决心,即使在中国传统的中秋、国庆长假期间,中国渔政船也在钓鱼岛海域坚持正常巡航,这同样意味着,野田佳彦对此已无能为力。
  可以说,在“国有化”钓鱼岛问题上,野田佳彦已给自己布了一个几乎无解的死局,种下的苦果则深深刺痛了日本各界。
  斗则两败,和就双赢。如何化解中日间目前的紧张关系,如何处理好两国的领土争端,显然已不是日本当局现在能解决的问题。正如曾担任日本NHK电视台欧洲总局局长的大贯康雄撰文称,要想改善日中关系的现状,就应该尽快更换首相。
  确实,日本需要高瞻远瞩的政治家,以超强的魄力,来解决其国内政治乱局,理智处理中日关系。此前,日本著名预言学家大前研一就曾表示,未来十年,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国家,甚至包括美国等世界大国,都必须学会与迅速崛起的中国相处。
  在21世纪的新时代里,日本需要反省,需要坦诚面对中国崛起的现实。作为世界第二、第三经济大国,中国与日本都需要负起责任,超越狭隘的国家主义,用智慧的方法,高超的技巧,妥善处理好两国间的领土争端,防止中日关系的恶性循环,携手并进,努力推进东亚一体化进程,实现整个东亚的恒久繁荣与安定。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