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构建一般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网

2011-8-30 12:2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乡乡通、村村通,确实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村民李大爷一见面就高兴地向记者介绍。便捷的交通,不仅让他们走上了致富之路,也使地方经济有了长足发展。 
  是的,近几年来,普通百姓感受最深的就是出行方便了,路好走了,城乡距离越来越近了。 
  “现在去趟县城,一个小时就能到。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据统计,目前我市100%乡乡通油路,97%村村通油路。国省干线公路市、县、乡相连,基本实现了市区到首都、市区到县城、县城到乡镇、县城到主要旅游景区运行时间不超过2小时的交通圈。科学完善的城乡路网,改善了居民生活,拉近了城乡距离,社会越来越和谐。 
  但是,在我市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攻坚时期,区域、城乡之间交通运输发展差距还比较大,还不能完全适应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便捷群众出行还有较大差距。 
  为此,“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为推进国际旅游城市建设进程,不断推进一般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提升城市文明,密织路网,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强基础。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此理于交通、于经济、于构建和谐社会亦然。便捷的交通,方便居民出行,缓解城市拥堵。百姓因此致富,经济得以发展。 
      查遗补缺抓建设 
  近几年来,全市交通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乡乡通、村村通成效显著。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的扩张,对交通建设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交通拥堵,百姓迫切需求改善路网结构。经济的发展,需要交通为城镇扩张奠定基础”,市公路工程管理处处长王金学说,目前我们建设的滦平绕城路正是如此。 
  滦平绕城路是二级公路,全长9.368公里, 总投资2.79亿元。“这条公路的建设,将扩大滦平县城城区面积30%,对县城南部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卡车奔忙不息拉运渣石,隧道开挖进展顺利,桥梁桩基高耸入云,公路规模已初具雏形。 
  “滦平绕城路对滦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作为建设者,我们以极其负责的态度,抓好质量和安全”,指挥部负责人李金龙如是说。 
  在该线南山隧道、下营子隧道、小叼屯大桥,项目经理霍峰、汤少静、贾庆丰风风火火,指挥施工。“虽然苦点累点,但能建设一条群众满意的公路,值得”。 
  “今年,我市共启动干线公路、市区周边道路、高速连接线等建设项目13个,总里程249.674公里”,王处长说,目前这些项目正有序推进,部分工程年底前完工。工程建设完毕后,将进一步完善路网结构,为承德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干线公路犹如动脉,连接城乡。而农村公路则如毛细血管,联通千家万户。“我市加强干线公路建设的同时,开展了以县、乡公路和危桥改造为重点,全面启动县级公路断头路改造和县、乡公路砂石路面上等升级工作。”市地方道路管理处处长郑彦军说,力争逐步使县级公路路网作用更加突出,农村公路路网功能更加完善。2011年将建设农村公路430公里,危桥改造19座,完成建设投资3.5亿元。 
  在围场御道口村,7公里镇内道路改造工程正热火朝天进行,路基挖填方已全部完成,浆砌排水沟460米,预制边沟盖板300米,沥青混凝土摊铺1.4公里,完成投资345万元,占总投资的89%。 
  此外,市交通部门抓住有利时机,争取3500万元资金,改造县级公路涝北线断头路30公里。利用高速施工主便道与农村公路建设相结合,争取2000万元改造县级公路下韩线、宁石线断头路53公里。为我市“十二五”期间农村公路实现由提供基本出行条件向保障安全便捷出行,提升整体服务能力的转变创造良好开端。 
  截至目前,我市农村公路开工66项,竣工12项,完成投资3445万元。力争‘十二五’期间基本消灭农村公路中的县、乡公路断头路,完善路网,为百姓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 
  打通大动脉,疏通毛细血管。城乡交通,四通八达。 
      科学创新提质量 
  “狠抓质量、保安全,建人民满意工程”。 
  无论是干线公路,还是农村公路,路面病害始终是一个不易解决的问题。为此在建设中,工程建设者不断创新技术,科学实验,强化质量。 
  加强项目前期工作,以满足需求,适度超前,量力而行,好中求快的原则,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并组织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论证,从源头上确保建设质量。 
  加强科技支撑,促进质量的提高。针对养生成本大、效果差的问题,在滦平绕城路浆砌工程养生中,借鉴大棚蔬菜种植技术,采取滴灌法养生措施,不仅减少了成本,效果也非常好。同时优化施工方案,科学组织施工,加快进度,节约资金。节假日、公休日不休,昼夜奋战。滦平绕城路及时确定隧道围岩变化,节省资金300多万元,桥涵设置随地形变化重新确定长度,节省投资1000多万元。围绕减少路面病害加强路面工程试验工作,在111线进行普通沥青路面的SMA和柔性基层实验,在滦平绕城路安排橡胶沥青路面和柔性基层实验工作,解决路面的裂缝、推移、车辙现象。 
  以强化目标管理和考核为手段,确保提高工程质量,每一条线都建立“半月报质量考核体系”,随时跟踪工程管理的各项指标,哪个环节出现纰漏及时采取有力补救措施,绝不留死角。 
  推行精细化管理,从细节抓起,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 
  “建一条,合格一条,让群众满意”,这就是交通人对群众的回答。 
      百年工程重养护 
  “十一五”期间,我市共建设农村公路7049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了16413公里。随着建设规模增大,养护里程也有了相当规模的增加,日常养护工作的需求越来越大。 
  原来,由于养护工作不能及时跟上,产生了一些路面早期病害,影响了公路的使用寿命。为此积极协调,争取到市财政转移支付资金296万元,用于乡级公路日常养护。 
  同时与各县区积极协调、宣传政策,取得显著效果:到2010年12月底,我市8县3区均出台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从整体上将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列入财政预算,2011年我市乡村公路日常养护费将达到858.8万元,为推进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实行市场化养护打下坚实基础。 
  市场化养护是形成养护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我市出台了《农村公路养护推行专业户养护实施方案》,将原有的养护专业户模式与辛集市的市场化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重新对我市的专业户养护模式进行了丰富和完善,推广到乡村公路的养护,使之更加适合当前农村公路的发展形势和广大农村的需求。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为保证质量,我市不断强化养护工作,像保护人的血脉一样,细心呵护,为百姓出行建设便捷的交通路网。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