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透过“第一”看甘南

2011-7-25 3:0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兰郎公路(兰州至郎木寺)——这条新中国成立后甘南修建的第一条干线公路,几经改造升级,成为一条宽敞平坦的二级公路,是甘南州的主动脉、生命线。 
  甘南州交通局综合规划科科长索南扎西说,新中国成立前,辽阔的甘南地区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农区运输主要靠人背和原始的木轮车,牧区运输主要依靠牦牛、马、骡子等牲畜驮运。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修筑公路、发展交通事业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1953年,国家拨出巨资,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解放军和筑路工人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修通了兰郎公路和岷夏(岷县—夏河)公路。兰郎公路由土门关经夏河到达郎木寺,全长253.5千米。岷夏公路经过整修,在夹尕滩同兰郎公路相接,全长274千米。之后不久,又修通了卓尼到电尕寺的公路109公里。这几条公路的建成通车,把雪山草原真正同祖国各地紧紧连接在了一起。 
  上世纪70年代初,岷县到代古寺的公路修成通车,使天险腊子口以及当年红军走过的深山峡谷变成了坦荡通途。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公路建设由普及向提高发展,由数量向质量发展,甘南改造和修建了一批“经济路”、“富民路”。特别是2003年至2006年,甘南州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达到19亿元,相当于前10年的总和。2007年,国家给甘南藏区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达到6.07亿元,建成了5条通乡油路,并开工建设了迭九、玛久、迭红等3条省际公路,新建了10条农牧区通乡油路、14条农牧区通乡等级公路和196条通村公路。 
  近年来,国家经济战略重点向西部转移,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不断增大,以工代赈项目的投资增多,为甘南州公路交通事业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先后有一批重点公路建设项目开工,农村公路建设有了较快发展。一批扶贫路、经济动脉路、旅游公路等重点公路项目相继建成。 
  今天,甘南州的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6620公里,实现了县县通油路、乡乡通等级公路的目标,夏河机场也正在加紧建设,一个以合作市为中心,干支相连、城乡相通的交通网络业已形成。 
  第一个互联网用户——华羚干酪素厂从骑马送信到千里传音“我们公司现在已经全部实现了网络化办公。”华羚干酪素厂总经理办公室的张果说,通过邮件、MSN、QQ,公司可以随时和各地分公司联系,往来业务。 
  这家企业在上世纪90年代末曾开甘南州使用互联网的先河——1997年10月24日,华羚干酪素厂开通互联网拨号业务,成为全州第一个国际互联网用户。 
  互联网的使用是甘南通讯事业发展的一个转折。 
  新中国成立前,甘南境内只有一个电信营业所,电话线路总长只有68千米。1953年,甘南建立了州邮电局,长途电话线路总长达到270余千米。经过30多年的建设,到1984年,长话杆线路总长度为490多杆千米,长话线路达到34条。1998年,原邮电局按业务属性划分,分别成立了邮政局和电信局。1999年又成立了移动公司和无线寻呼公司。各项电信业务实施专业化经营服务,技术水平和业务范围紧跟全省、全国发展步伐,业务普及程度不断提高。 
  上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开始出现,起初只有拨号上网业务。到2002年初,宽带互联网接入业务网络快车在合作开通,逐步向各县延伸,成为上网的主流方式。2009年,甘南快速扩大移动网络覆盖范围,网络建设突出重点,加大城市、交通干线、旅游景区、重点乡镇和人口密集的农牧地区的覆盖,实现了“随时随地高速上网”的目标。 
  随着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强,移动通信网络在县、乡、行政村已实现了100%的覆盖,移动电话也开始进入高原寻常百姓家。“1999年,甘南州仅有80多户手机用户;现在,甘南仅中国移动手机用户已近20万户。”甘南移动分公司办公室主任李雄伟说。 
  一份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甘南州有计算机互联网用户5692户,比2000年增加了4992户,增长了18.8倍。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