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消弭的城乡界线

2011-7-20 2:16: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在广州市水乡番禺区,城市与乡村的界线正在消弭,市民与农民的区别正在模糊。这一切,得益于番禺区全力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的建设。近年来,该区投入资金10亿元,先后完成村镇公路建设项目603项,建设里程近800公里,构建起一个覆盖全区行政村及650多个100人以上聚居自然村、与主干公路和轨道交通站点相衔接的农村公路网络,有效地促进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促进了番禺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 
  滞后于城市化进程的水乡公路 
  番禺区地处广州南部,濒临珠江口,全区由38个河汊岛组成,是著名的河网水乡。过去,番禺的交通一直以水路为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地方经济的发展,番禺人的交通观念逐渐从原来依靠水路转变到依靠公路上来,路通财通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通过省市投资、区乡集资、贷款修路,多方筹措公路建设资金,推进了主干公路建设的大发展。经过20多年的发展,番禺干线公路网已基本成形,并逐步成长为珠江三角洲重要的交通枢纽,番禺也从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区域迅速发展成为广州市重要的经济区域和宜居地区。 
  然而,相对于主干公路建设和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番禺农村公路交通建设的规模和发展速度明显滞后。到上世纪末,番禺辖区内仍有53个行政村未通硬化公路,650多个自然村绝大部分没有通真正意义上的公路,严重制约了番禺农村经济的发展。因为交通不便,岛内生产出来的农副产品无法及时出售,只好用船运输到公路边,再转车销售到其他地方,或者用船运到对面的东莞市卖,费时费力不说,还要付出大笔运费,农民有苦难言。 
  农村公路交通建设的滞后,是城乡二元分割的症结所在,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所在。统筹城乡发展,交通必须先行。区委、区政府决心用城乡交通一体化的思路破解城乡交通二元分割的难题,全面推进城乡融合。 
  构建覆盖自然村的农村路网 
  为打破这一困局,打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脉”,番禺区委、区政府以广州实施城市南拓战略为契机,全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创造条件。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市公路管理局的支持下,番禺区交通局始终把地方公路建设摆在发展经济的优先位置上,对全县(区)的镇村公路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先后编制了《广州市番禺区镇村公路网规划》和《番禺区农村路桥基建程序指引》及年度实施计划,委托属下区地方公路管理总站负责具体的组织实施工作,力求尽快实现农村公路与国、省道相联成网。 从1999年起,他们启动了行政村通硬化公路工程。至2002年,全区305个行政村(含现南沙区)除大刀沙孤岛村因受航道阻隔难以按村路标准接通外,均实现了通三级标准水泥公路的目标。从2003年起,他们在广州地区率先实施300人聚居自然村通水泥路工程,2006年又率先实施100人至300人聚居自然村通水泥路工程。 
  由于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多、里程长、资金缺,为破解这一“瓶颈”难题,他们采取“向上争取一点,财政扶持一点,乡镇自筹一点,社会热心企业、人士捐资一点”的综合筹资模式,有效拓宽了资金来源渠道,减轻了地方和群众的压力。 
  至2010年底,全区共投入资金10亿元,先后完成村镇公路建设项目603项,建设里程约788公里。一个沟通主干线,覆盖全区305个行政村、650多个100人以上聚居的自然村,与轨道交通站点相衔接,惠及30多万村民的农村公路网络已基本形成。 
  实现孤岛与交通动脉的无缝对接 
  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中,番禺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以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然而,真正体现区委区政府大手笔、大气魄的,还在德怡大桥和观龙岛大桥的攻坚战上。 
  位于番禺区中部的大刀沙岛是石基镇的一个行政村,全村有1100多名村民;与大刀沙岛隔江相望的观龙岛是石楼镇青龙村辖下的一个自然村,为全区人口最多的一个自然村,有1150多名村民。长期以来,由于四面环水,两岛村民一直过着“隔江相望、车行无路、举步登舟”的岛村生活。交通的不便,使两岛的经济发展和村民的经济收入一直落后于周边的村镇。 
  为了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所有的村民,推进全区村镇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2007年4月30日,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谭应华同志亲自带队乘船登上大刀沙岛调研,并主持召开现场会议,决定用三年时间解决岛村群众的出行难问题。随即,大刀沙、草河、观龙岛路桥建设工作全面铺开,整个工程由德怡大桥、观龙岛大桥和全长约15公里的主、支线道路所组成,总投资约1.35亿元,为番禺区政府有史以来一次性投资最大的农村路桥建设工程,政府为两岛2250多名村民人均投资超过6万元。2010年10月28日,德怡大桥、观龙岛大桥顺利通车,昔日的孤岛实现了与交通动脉的无缝对接,世代隔江兴叹的村民从此迈上了新时代致富的快车道。这不仅标志着番禺历届政府不懈努力推进的村村通公路工程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在人民群众心中竖起了一块块“民心工程”、“富民工程”的丰碑。公路不仅缩小了时空距离,更是拉近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心距”! 
  推进城乡交通服务一体化、均等化 
  统筹城乡交通发展,不只是把路修通就行了。俗话说“三分建设七分管”,只有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管养、完善公共交通服务,才能加快实现城乡交通公共服务均等化、一体化。 
  为实现农村公路管养的常养化、规范化,促进农村公路的持续健康发展,2006年,区政府专门颁布实施了《番禺区镇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明确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区、镇、村三级负责制,对达到四级标准(含)以上的村道,每年从区财政核拨500万元,各镇、村投入相应的资金进行养护,四级标准以下村道的养护资金由镇、村自筹解决。目前,全区村镇公路基本实现了常养化。 
  在全力推进农村公路建养规范化的同时,番禺区着眼把原先单纯的农村公路建设转到服务老百姓出行上来。 
  2004年底,番禺区第一辆公交车开始在村镇公路运营。 
  目前,全区已开通村镇公交车线路3 5 条,公交运营里程525公里,投入运营车辆105辆,公共交通服务基本覆盖全部自然村。至此,一个城乡衔接顺畅、布局合理、经济便利、安全有序的城区公交、市镇公交、镇村公交三级公交网络已初步形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便群众出行创造了条件。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