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运输助力大决战

2011-7-14 16:4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工作是大规模战争整体中的一部分, 如果没有完备而有力的后勤工作,就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战争。为了加强解放战争后勤保障工作的力度,中央军委于1948年1月决定由周恩来统领全军的后勤工作;同年5月又成立了中央军委和解放军总部的总后勤部,由杨立三担任部长, 协助周恩来指导、协调各战略区与野战军的后勤保障工作,做到“部队打到哪,后勤工作就支援到哪”,以确保各大战役的发展进程。 
  1948年末,党中央、中央军委部署平津战役的时候,辽沈战役已进入尾声、淮海战役激战尤酣,当时全国各大战场上大约有280万兵力同时作战,其后勤保障工作的艰巨可想而知。 
  在国共决战期间,我军的运输物资主要靠支援前线的民工肩挑、手推,也有畜力运输,陈毅元帅曾经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沂蒙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其实,不仅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辽沈、平津战役的胜利,同样充分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取得的。 
  支援前线运输人员的情况分为3种,第一种是临时民工,第二种是随军常备民工,第三种是二线常备民工。第二种支前人员在当地叫“出夫”,即当地共产党组织在每个村挑选三五名群众随军前进,期限是几个月,吃喝睡都和军队在一起。当时动员群众参加支前是一项相当重要的工作。群众把炮弹等军需物资运到指定地点之后,再由当地民众和军队的随军民工运到下一站,直至战场。交通运输线是否畅通,直接关系着后方粮草、弹药能否及时运到前线,对战役的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摸清铁路、公路、桥梁的坏损情况,1948年11月,中共中央起草文件,要求各地铁路和公路相关部门就铁路、公路和桥梁的破坏情形进行统计,并于11月底前做出具体的说明材料。 
  11月18日,中央军委致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程子华、黄志勇并告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电: 
  “滦河铁桥如被敌匪破坏,影响今后北宁路的修复至巨,望不惜一切代价,火速派队保护。在将敌匪驱逐后,应即建筑两岸的桥头堡,派队坚守,断绝行人交通,严防敌特窜入破坏。” 
  与此同时,各级支前组织机构积极展开护路、保桥工作,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完成了抢修铁路l00余公里、公路7000余公里、架设桥梁372座,河流破冰80余公里的艰巨任务,确保了铁路、陆路、河运的畅通无阻。 
  在公路运输方面,东北野战军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将3个汽车团调往华北,负责将大批弹药、油料等作战物资运到平津外围。加上华北野战军所属的汽车队,整个平津战役期间我军共出动汽车1.3万余车次,运输物资总量达2.3万余吨,为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经过“反围剿”和8年抗战的洗礼磨练,共产党的军事实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游击战、麻雀战到大规模现代化的阵地战,后勤运输保障变的越来越重要。公路既是解放军运输战略物资的交通命脉,同时也成为联系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纽带。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