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十二五”发展交通运输五大重点

2011-7-12 14:1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十二五”时期舟山交通运输发展重点。 
  一是要以大港口建设为前提,优化布局六大基地 
  按照深水深用、良港优用原则,“十二五”期间要重点推进中石化实华原油码头;万向(岙山)石油储运项目二期、三期;六横液体化工品物流项目二期;黄泽山油品中转储运基地;双子山原油中转基地;武港凉潭岛铁矿石中转码头二期;鼠浪湖岛铁矿石中转基地;马迹山大宗散货交易基地;永晖洗煤项目;浙能六横煤电一体化项目二期;岱山木材项目;国电进口煤项目及木岙集装箱码头一期、六横集装箱码头等项目,新建成20万吨级以上码头20个左右,新增油罐容量1200万方,新增货物吞吐通过能力2.5亿吨。 
  同时将依托港口优势全力推进建设六大基地建设:一是要依托由岙山、册子、马岙及六横等原油和成品码头形成原油、成品油中转、储运基地,建设石油仓储贸易基地,到2015年油品吞吐能力超过1亿吨;二是要依托由泗礁港区马迹山、绿华减载平台、凉潭岛矿石中转码头项目、衢山港区鼠浪湖作业区铁矿石中转项目,建成主要服务长三角及长江沿线钢厂的铁矿砂中转基地,到2015年矿砂吞吐能力近2亿吨;三是要依托六横港区煤炭泊位,根据需要发展衢山港区的蛇移门作业区或黄泽作业区等,建成主要为华东沿海电厂服务的煤炭加工配送基地以及国家及企业的煤炭战略及商业储备基地,到2015年煤炭吞吐能力超过1亿吨;四是要依托老塘山港区粮油加工区以及临港加工业区,建成主要服务于长三角地区及周边沿海、沿长江地区的粮食中转及临港粮油加工、贸易、物流配送基地,到2015年粮油吞吐能力1000万吨,粮油加工能力500万吨;五是要依托马岙港区、六横港区及六横临港石化工业园区,建成主要为长三角周边地区及沿江地区服务的化工产品中转、配送、储运基地,到2015年石油化工品吞吐能力2000万吨;六是要依托金塘港区、六横港区双塘作业区以及未来的佛渡作业区,建成主要服务于长三角地区国际集装箱中转、腹地内经济发展以及临港产业发展所需的集装箱运输基地,到2015年集装箱吞吐能力300万标箱。 
  二是要以大路网建设为支撑,全面提升通达能力 
  “十二五”时期,列入《舟山市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公路项目(除陆岛公路)计划投资约为350亿元,其中实施类项目总投资约250亿元,主要包括高速公路项目110亿元、国省道66亿元、重要县道98亿元以及通村联网公路2.31亿元。到2015年全社会公路路网总规模达到2500公里,其中国省干线公路385公里,农村公路2115公里,路网等级结构进一步改善,二级以上公路里程比例提高至48%。 
  重点建设六横至穿山疏港公路,并力争在期末建成,前期工作力争在2011年前完成,工程总里程48公里,项目总投资约213.22亿元;争取于2012年开工建设329国道舟山段改扩建工程(舟山本岛快速通道工程),确保于“十二五”期间建成通车,项目总里程39公里,总投资50.80亿元。力争在期内启动大小洋山跨海大桥前期工作,项目总里程15公里,其中跨海大桥10000米,总投资35亿元;加快推进岱山至舟山本岛疏港公路建设,项目总里程21公里,总投资57.71亿元;着力完善主要经济大岛的岛内路网结构,同时对有条件的海岛实施岛岛相接、陆岛相连工程。重点建设六横、金塘、衢山等主要经济大岛的干线、疏港公路。 
  同时要以完善和维护一个更安全、更便捷、更高效的公路基础设施网络为目标,大力推行预防性养护、周期性养护、精细化养护等新理念,进一步改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机制环境,加大养护和改造力度。对高速公路和交通量大的国省干线公路实行专业化和机械化养护;根据实际路况统筹安排每年公路大中修工程,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在充分考虑公众出行需求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标准设置国省干线公路及重要县乡公路交通标志、标线;同时要继续以文明样板路创建为总抓手,努力打造“畅、洁、绿、美”的公路网,全面提升路网的整体服务水平。 
  三是要以大物流建设为基础,加快服务贸易发展 
  “十二五”期间要加快构建舟山与省内主要地市及长三角地区的快运网络,打造立足省内、联合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快速货运体系。培育一批集约化程度高、网络覆盖面大、组织方式优的物流龙头企业,引导传统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重点是要推进衢山港区综合物流交易园区、六横港区综合物流园区、金塘综合物流园区、老塘山国际粮油储运加工物流园区、普陀陆港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鼓励货运企业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延伸和完善服务链,发展网络运输、甩挂运输、集装箱运输等高效运输组织形式;在完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物流体系,形成以县(区)域物流配送中心、乡镇货运站分拨中心、村级货运代办点为依托的三级农村物流节点网络体系。 
  同时要根据全省大宗商品交易“一中心两平台”布局,加快建设舟山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依托中转发展贸易。“十二五”期间要以贸易交易为核心,推进有形与无形交易市场建设,培育和壮大铁矿石、煤炭、油品、粮食、化工品、钢铁等一大批大宗物资交易中心,大力发展现货贸易、期货交易交割、物流分拔配送、电子商务等物流增值服务。形成大宗商品物流增值、集装箱物流增值、临港产业物流增值、现代高端港航服务四大体系。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宗物资集散地和物流增值服务集聚区。 
  四是要以信息化建设为动力,构建生态交通体系 
  要坚持需求与效益相结合、发展与改革相结合的原则,重点解决交通信息化发展的全局性问题,进一步完善交通信息化规划、建设、管理和应用机制,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交通现代化进程中的推动作用。“十二五”期间舟山交通信息化将突出数据整合、业务系统建设和信息服务体系三方面的重点,推进“1221”工程的实施,即建立1个数据整合平台,完善2个内外门户,构建2大业务管理系统,健全1套安全保障体系。 
  同时要从三大建设的实际出发,加强工程类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决策支持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的研究和消化吸收,力促交通建设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提高交通设施的运营效率和运输生产的组织水平;充分利用现代物流技术、集装箱多式联运技术和标准化技术,实现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高效协同;鼓励节能技术的研发,做好节能产品和技术的推广,建立完善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努力为实现全市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五是要以改善民生为目标,服务群众便捷出行 
  “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完善城乡客运资源的相互衔接,加快形成城乡客运资源共享、方便快捷、畅通有序的城乡客运网络。到2015年,全市城乡公交全部实现空调化,全市营运客运车辆达到3830辆,30座以上大型班线客车比重35%以上,高级班线客车比重达到50%。加快构建以快速客运系统为骨干的公交客运系统,实现城乡远距离公交、组团间快速公交和组团内公交的快速连接。加快启动本岛快速公交专线(BRT)和城市轻轨交通规划研究工作,积极鼓励和引导本岛市民采取以公交为主的绿色出行方式。 
  同时要切实改善出行条件,不断满足广大城乡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根据各县区实际情况,按照“提高网络化水平、改善路基路面等级”的要求,持续推进通村联网公路建设,计划新改建里程368公里;要不断完善海陆交通网络,着力提高码头和接线公路等级。“十二五”期间计划新改建陆岛码头75座,共计泊位98个,新改建陆岛公路216.9公里,到2015年,基本实现所有住人岛屿配齐交通码头,三千人以上岛屿实现客货分流并按需要配齐车渡码头的目标。要加快形成以定海、临城、普陀国家公路枢纽站为中心,以地区性枢纽和集散性枢纽为支撑,乡镇农村客运站、港湾式停靠站为依托的城乡客货运枢纽站场体系,为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创造良好的条件。(本文来源:舟山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