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绿色交通惠及民生

2011-7-11 17:2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为提升开县城市形象,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减少城市环境污染,满足市民健身、观光、便捷的出行需求,开县于2011 年年初,在城区第一期投放500 辆“限时免费”的城市公共自行车。 
  城市公共自行车作为开县城市的“新生事物”,亮相之初,便立即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赢得广大市民的百般宠爱。于是,许多市民纷纷办理公共自行车租用卡,城区一时掀起了“骑车热”,骑自行车上下班,骑自行车上学回家,骑自行车休闲观光,骑自行车短途出行,骑自行车锻炼身体,等等。城市公共自行车,已逐步地广泛深入到城区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然而,任何事物都是在曲折中发展,在发展中前进。城市公共自行车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的挑战。城市公共自行车,就是在不断战胜一个个挑战后,逐步向前发展的。 
  发展现状:井然有序正常运行 
  2010 年,开县一次性投资330 万元,购置城市公共自行车500辆,设置站棚、岗亭16 个,大手笔打造城市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今年年初,开县城市公共自行车首期正式投入运行。从此,城市公共自行车在开县城区广泛风行起来。 
  近日,县交通局对首批公共自行车租借卡办理和租借卡使用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 
  办卡数量方面,截至目前,开县城市公共自行车一共办理租借卡2202 张,日均办卡20 张左右。从办卡人员上看,机关工作人员946 人,占总数的43%;普通市民1256 人,占总数的57%;从年龄构成上看,18~30 岁的660 人,占总数的30%;30~50 岁的1365 人,占总数的62%;50~60 岁的176 人,占总数的8%。 
  在对办卡人群和社区群众进行抽样调查时发现:一是机关工作人员普遍掀起自行车健身热潮,主动利用上下班时间骑坐自行车锻炼身体,弥补工作长时间长期静坐对身体造成的不利影响。二是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对自行车健身的认识不同。其中:18~30 岁人群,大部分认为乘小车、坐的士是身份的象征,骑自行车没有“面子”,因而办卡人数较少;30~50 岁人群,普遍比较关注身体健康,在借车还车都方便且路程不远(5 公里以内)的情况下,均愿意骑行公共自行车;50~60 岁人群,办卡大多是作为“备用替补”,即在乘坐公交车不便,或者步行劳累时骑行。 
  租借情况方面,截至5 月底,开县城市公共自行车一共租借72360 次,日均租借600 人次,表现相当活跃,由此看出城市公共自行车其作为公共交通资源的功能正在逐步凸显。 
  面临挑战: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开县城市公共自行车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同样面临的一些问题。 
  一是站棚设施及自行车受损。截至目前,已有1 辆自行车被盗、2 个锁车桩损坏,车铃、站脚等易损件已普遍更新1 次。据了解,城市公共自行车站棚多设置在市民休闲比较集中的广场附近,在早晚休闲时段容易受到一些儿童有意或无意的损坏。 
  二是车辆调度不方便。目前,所有公共自行车站棚均临近公路,且有多处站棚位于交巡警视频监控系统扫描区内,在调度车辆停靠及上下自行车时,曾多次被公安交巡警以影响交通为由进行干涉,也多次接到交巡警部门的“摄像纠违通知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车辆调度的时限和频率。 
  三是老年人办卡意愿强烈。目前,公共自行车办卡人群锁定在18~60 岁之间。从调查情况看,一大批在校学生和60 岁以上老年人要求办卡的呼声比较强烈。 
  四是安全风险压力大。自投入运行以来,开县城市公共自行车会员已发生交通事故2 起,均造成自行车轮胎钢圈变形,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事故。但随着办卡群众增多,车辆租借频率增大,发生安全事故的机率也将增大。 
  应对措施:对症下药初显成效 
  针对开县城市自行车在日常运行中暴露出的一些突出问题,开县交通部门紧锣密鼓地采取系列措施积极应对。 
  一是及时调整车辆租借退还时间。为了保证高峰时段市民租借需要,县交通局及时调整了城市公共自行车管理中心作息时间,早上提前到8:00,傍晚推迟到20:00,并安排工作人员在车流相对集中的站棚加强值守,保证车辆收得进、发得出。 
  二是及时解决站棚及相关设施损坏情况。县交通局对城市公共自行车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了初步维修培训,基本掌握了易损件的更换方法,在调度车辆时对各站棚留置车辆进行检查,对小故障车辆进行现场维护,对较大故障车辆将其运回库房集中时间维修,从而保证车辆性能良好。 
  三是及时解决车辆调度不方便问题。县交通局目前已与县交巡警部门多次协调,为城市公共自行车有序调度多开一些“绿灯”,争取形成便民的长效机制。 
  四是及时解决老年人办卡意愿强烈问题。相关法律人士认为,开县将办卡人员年龄控制范围调整为18~65 岁较为适宜,究其原因:一是18 岁以下公民尚不具备完全民事责任,因此下限控制为18 岁; 
  二是针对小型汽车驾驶员驾驶证年龄上限放宽至70 岁,根据群众平均身体状况,可将办卡资格年龄上限设置为65 岁。目前,此建议已列入城市公共自行车二期运力投放方案中。 
  五是及时解决安全风险压力大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开县在办理自行车租借卡时,积极引导市民坚持“自愿原则”,参与人身意外保险,提高抗风险能力。在已办的2202 张卡中,有868 人自愿参与人身意外保险。 
  后续规划:更加合理方便 
  市民为了让城市公共自行车更好地发挥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开县将按照“整体规划、分期推进,以点带面,逐步扩展”的思路,以城市公共自行车第二期投放工作为契机,不断改善第一期站棚布局,并大力拓展覆盖面,强化管理措施。 
  据了解,开县市民越来越热衷于骑公共自行车出行,市民骑行需求相当强烈,纷纷要求增投数量,扩大站点覆盖面。目前第二期投放方案已经形成,正在上报县政府审批,计划新增站棚10 个,新增自行车300 辆,分单骑、双骑、多骑等形式,尽量满足市民个性化租借需求。 
  同时,方案还对原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条款作了局部调整。限时免费时间拟从原来的1 小时调整为2 小时,办卡人员资格年龄上限也将由原来的60岁调整为65 岁。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