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铁路之城”蚌埠燃起高铁激情

2011-6-6 13:3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京沪高速铁路已经通过初步验收,标志着京沪高铁已具备开通条件,即将投入运营。

    我们对京沪高铁的探访也进入尾声,越往中间段走,越发现高铁效应之强大。

    在安徽定远,“高铁站落地,无疑将定远的发展‘ -

提速’了10年。”一位当地官员这样表示。高铁定远站所在的青岗村最大的变化是,外出打工的人集体回巢,“高铁站的配套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工程建设方就把一些活交给村民做。”“既然家门口有工程干,我们都宁愿回来,再说工钱也不比外面少多少。”返村务工者刘俊华说。

    京沪高铁也让所有蚌埠人对明天满怀憧憬。“高铁不仅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区域间的经济结构也会出现变局。”蚌埠发改委副主任杨祖彬说,高铁使蚌埠获得新生。

    一百年前,津浦铁路开通,蚌埠由一个淮畔小渔村变成了一座美丽的城市;一百年后,蚌埠再一次因铁路站在了发展的“高速路口”。去年12月3日,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先导段上,新一代高速动车组飙出486.1公里时速,再次刷新世界铁路运营史上的最高纪录。

    比起苏南的苏、锡、常,同是地级市的蚌埠无论是城市面貌、GDP总量,都落后不少。不过,高铁站的落地,又让“铁路之城”蚌埠燃起了新的激情。蚌埠人相信,京沪高铁开通后,将大大拉近蚌埠与京、沪的距离;同时,合蚌高铁、京福(北京到福州,经过蚌埠)高铁也已相继开工,蚌埠又将成为高铁枢纽之一。

    火车拉来的城市

    蚌埠地处津浦铁路南段浦口到徐州的中点,不管南北哪头发车,当晚只能到达蚌埠,火车均需在这里加煤加水,旅客在这里住宿休息。这样,蚌埠就自然地形成了“宿站”。1911年5月,津浦铁路局正式设立蚌埠车站。

    “蚌埠起于交通、兴于商贸,发展繁荣与铁路建设息息相关,被形象地称作‘火车拉来的城市’。1911年12月津浦铁路全线竣工通车,到今年正好100周年。”蚌埠市市长周春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未来又一个工业园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迅猛发展和周边城市强势竞争,蚌埠的交通优势难以凸显。同时,京沪铁路达到极限的运力与经济发展速度严重不匹配,也成为制约蚌埠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蚌埠铁路党校教研室主任张敬楠说,京沪高铁通车后,不仅能极大提升客运专线的速度,既有的京沪铁路的货运能力将得到大大地释放,这对环渤海、长三角众多企业的货物运输提供了最大的便利,“同时也让蚌埠具备了巨大货运中转能力,对工业发展、吸引投资有着重要意义。”

    5月28日,蚌埠南站建设已基本就绪,远远望去像是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蚌埠投资集团担负着高铁新区的规划建设任务,总经理李桂年风趣地将高铁新区比做“高铁CBD”,“占地5.5平方公里的新区,将建成一片生态居住、商业物流、行政办公、文化娱乐等综合配套功能齐全的时尚区域,这也将成为蚌埠未来的经济增长点。”

    蚌埠市发改委副主任杨祖彬表示,“这里是蚌埠的重要门户、交通枢纽和城市亮点,未来将被打造成宜居城市的重要板块。”杨祖彬说。

    “一天看完故宫看浦东”

    蚌埠高铁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京沪高铁一路经过京、津、冀、鲁、皖、苏、沪,只是安徽境内没有经过省会城市,蚌埠站作为京沪高铁安徽境内最大的城市,将有望在停靠车辆上享受代省会待遇。”铁路办介绍,目前他们已经向铁道部提出申请,希望蚌埠可享受如南京、济南一样的高铁列车停靠待遇。    

    京沪高铁、合蚌客运专线、京福高铁等将相继建成,铁路客运将实现“公交化”。蚌埠铁路办事处主任孔兆平介绍,“到时候,从蚌埠乘坐高铁,到南京、到徐州只需半小时,到上海只需1.5小时,到北京、到福州3小时以内,可谓高铁日行千万里,看完故宫看浦东啊!。”

    高铁也在改变着蚌埠人的生活方式。龙子湖区李楼乡汪圩村,因为高铁蚌埠站选址所在,让这个远近闻名的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迁。走进村子,人流不息的高铁项目部、散落的“高铁商店”,点滴间印证着高铁已经渗透进汪圩人的生活。

    “汪圩人的生活方式将被彻底改变!”村支部书记王晓密介绍。他说,现在村里正琢磨着利用土地等资源整合的机会,围绕高铁站发展餐饮服务等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安徽定远:千名务工者“回巢”建设家乡

    向南,13分钟到滁州,29分钟到南京;向北,11分钟到蚌埠,3小时12分到北京——安徽滁州市的小县城定远,也幸福地接轨上了京沪高铁。说起即将建成的高铁站,无论村头的百姓,还是县城的官员,都洋溢着一脸的自豪。

    定远站为定远县池河镇青岗村带来了第一拨的收益。青岗村是个典型的农业村,村里没有任何工矿企业。以前,农民们都靠着土地生活,冬春种麦,夏秋种稻;现在,大多数青壮劳力都出去打工了。村民白修明告诉记者,全村4000多人,2000多人在外打工,每年只在夏收、秋收季节才回来帮帮忙。

    不过,这一情况在今年却发生了些变化。变化的缘由就是正在建设的京沪高铁定远站,“高铁站的配套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工程建设方就把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力活交给我们村的村民做。”白修明说,于是,1000多位村民陆续返回村子。村民刘俊华就是返村的务工者之一。“在外面的工厂也是帮人打工,既然家门口有工程干,我们都宁愿回来,再说工钱也不比外面少多少,还能照顾到家里。”刘俊华说。说起未来的期望,村民白修明和刘俊华都表示,“希望县政府能把高铁站和周边的商贸区建设好,我们就不愁没事情做、没钱赚。”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