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定价权下放将加剧垄断还是推动市场化?

2011-6-22 11:3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发改委称成品油定价机制将改革,加速市场化还是加剧垄断争论不一 
  定价权下放将给油价带来什么 
  业内人士日前透露,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将朝市场化方向完善,新的成品油定价权可能向三大油企下放,具体方案有望于年内出台。 
  “定价权下放”意味着一旦三大油企获得定价权后,汽柴油的调价将由市场决定,政府部门将不再强制性干预。“油企垄断深化”、“油价会不会疯长”成为了大家提及最多也最为担心的问题。 
  A 积极向市场化努力 
  消息来源于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副司长连启华在“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通气会上表示,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完善可能在年内推出。对此,有市场分析认为,其中可能包括:成品油调价间隔从目前的一个月缩短至10天;将成品油定价权下放给三大石油巨头——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作为成品油调价标准的三地变化率4%左右的幅度也有可能缩小。 
  将成品油定价权下放给三大石油巨头无疑是最引人关注的内容,并被专家认为是成品油定价机制走向市场化的标志。“在国外很多地区,油价都由企业自行制定,国家发改委如果将成品油定价权下放给石油企业,无疑将是成品油定价机制进一步市场化的表现。”信达证券石油石化分析师郭荆璞表示。 
  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按照“22天+4%”的理论条件进行调整,但由于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发改委并未严格按照上述调价模式进行价格调整,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公司屡屡宣称的炼油板块亏损也让发改委深陷左右为难境地。 
  国家发改委表示,新的改革方案主要是为了更大程度实现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油价挂钩,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投机倒把”的运作空间,同时综合考虑石油公司的利润情况。 
  B 油价会不会成“脱缰野马” 
  对此,红网署名“古洪庆”的文章提出,成品油定价权下放后,三大石油巨头会不会进一步推高油价?从历年来的调价方式来看,“只涨不降”、“常涨偶降”到“多涨少降”,“涨”似乎成为油企们的“主旋律”。在这样的成品油调价的“人为机制”下,将成品油定价权下放给三大石油巨头,公众有理由质疑:他们会疯狂涨价吗?会适时调降吗?在定价权限范围内,会以低限定价吗? 
  普通消费者似乎更不愿意看到定价权下放给企业。市民陈先生就担忧:“将定价权交付三大石油企业,等于取下了国家发改委这道‘紧箍咒’,难保油企的涨价行为不成为脱缰的野马。无疑会进一步巩固他们的垄断地位,很难保障价格制定的公开合理。” 
  中国加油站网分析师黄顺敬也对此持同样的观点,并明确表示“这会导致油企垄断进一步深化”。 
  C 引入竞争更为重要 
  从长期来看,在引入竞争、完善机制,从而实现真正市场化后,由企业自主定价,将是努力的目标。 
  署名“杨于泽”的博客文章说,其实,消费者大可不必害怕油价市场化,如果那是真的市场化。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是企业定价,但消费者并没有完蛋。企业之间有竞争,才是真正的市场化。市场中的消费者,还应当有权获得政府与司法的权利救济,其核心是反垄断。 
  长沙成品油协会常务副会长石鸿专认为,如果定价权下放,对保障全市汽柴油市场的稳定供应是有好处的,“如果不存在成品油批发价低于零售价的情况,经销商放开供应,就很难出现‘油荒’。”石鸿专同时认为,定价权下放对三大石油巨头和民营加油站来说确实是利好消息,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消费者可能要为汽柴油多掏钱了。 
  D 定价权下放可能存在“误读” 
  从消息传出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市场化和垄断的争论,发改委未对此进行表态。争论之外,有专家表示,对于定价权下放可能存在误读。 
  昨日有媒体报道,中国石油大学董秀成教授在出席第三届中国石油石化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时表示,今后一两年价格改革应该还是完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而不是放在价格放开上。在当前市场格局下,放开价格是不可能的,他认为这种传闻是一种误传和误解。 
  董秀成认为,价格改革如果跟市场流通体制改革不配套的话,光谈价格,不讨论市场开放的问题,实际上价格改革最终也很难实现市场化,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完善的市场,没有充分的市场进入,价格让企业来定也只能是天方夜谭,所以必须要结合。(本文来言:长沙晚报)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