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君武情漫蜀道

2011-6-21 10:1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今年5月18日,笔者一行到泸州收集四川公路志资料。家住泸州市交通局内的黄老师(庞家夷的夫人),拿出华君武写给庞家夷的书信和庞家夷的大作《漫画·公路》。一段尘封了几十年的往事,鲜为人知的华君武心系蜀道,鞭策公路交通人奋发图强,促使泸州公路巨变之举,又展现在世人面前。 
  上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四川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公路运输车辆与日俱增。先天不足的四川公路,加之养护经费捉襟见肘,致使部分干线沥青路面严重“双超”(超期服役、超负荷运行)。公路不堪重负,出现大面积溃烂。特别是成渝、川鄂、川云东路等四川主骨架公路破损严重,行车困难,司机、乘客怨声载道。 
  1989年5月,已是75岁高龄的著名漫画大师华君武到川南采风,在大(贵州大方)纳(四川纳溪)公路,亲身感受到公路溃烂,乘车颠簸之苦,遂作漫画《蜀道难,难于上搓板》。先后在《人民日报》、《四川日报》6月3日头版刋发。 
  华老宝刀不老,匠心独运。这幅看似简单的漫画,笔墨不多,但见解独特,寓意深刻。既巧借诗仙流传千古的名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又有形容公路坑洼不平,公路部门的行话“搓衣板路”。真是入木三分,一图胜万言。 
  一石击起千层浪,四川各级政府倍感守土有责,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像重视农业那样抓交通”,制定四川公路“三年变样,十年变畅”的奋斗目标。市、县政府纷纷提出“公路不平,县长不行”。“要想富,先修路。要快富,修高等级路”。省公路交通部门深感责无旁贷,成立“整治烂路办公室”,努力修复道路。公路职工树立“路好我荣,路烂我耻”的主人翁责任感。泸州市交通局、公路局知耻后勇。一面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面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改变公路面貌。 
  大干促大变,泸州的公路一年一个样,不断迈上新台阶。大纳公路系国道321线和326线川黔两省的连接线,既是沟通川南和黔西北的重要通道,又是西南公路出海通道跨越川黔两省的重要路段,全长278公里,四川境内188公里。起自川黔交界处的古蔺弯潭大桥,止于纳溪安富桥,其中新建97公里,改建91公里。工程于1987年7月开工建设,于1993年6月建为泥结碎石路面,经交通部组织验收后正式开放交通。通车5年后,由交通部补助,地方自筹资金将全线改建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工程于1998年8月开始,2001年4月4日全线竣工通车,该路是当时四川最长的一条山重二级公路。加上全长88公里,总投资21.5亿元的隆(昌)纳(溪)高速公路于1996年11月开工修建,2000年11月竣工。以及1995年建成通车的成渝高速公路成都至隆昌段211公里。这样,四川就有了一条经贵州、广西两省、区,最为便捷的出海快速通道。 
  泸州市境内公路交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不仅为四川开辟了一条最便捷的通江达海快速通道,同时也为川、黔贫困山区开辟了一条脱贫路、致富之路。 
  2002年2月6日,四川第一辆超长客运车从成都出发,经西南出海快速通道,10小时后抵达贵州省会贵阳。这是成都到贵阳的首辆直达客车。全程票价173元,比火车硬卧票价便宜23元。乘车时间比乘火车少6个小时。 
  泸州市交通局在西南快速通道建成之时,盛情邀请华君武大师再到川南采风,观赏蜀道旧貌换新颜。华老收信后非常高兴,只是年事过高,未能成行。但他亲自写信,委托四川著名画家庞家夷代他婉言致谢,表达他的欣喜之情。 
  华老在信中写道:“家夷:……谢谢市交通局的好意,我因年龄老了(今年已85),不能像当年那样活动了,请你代我婉言致谢。川南公路发展进步有利经济发展,那次虽然道路差些,但整个川南的富裕景象是忘不了的……” 庞家夷不负重托,并从华老“昔日搓板路,今朝变坦途”盛赞中深受启迪。作画配诗《漫画·公路》,其诗曰:“华老采风川南行,公路破烂险象生。画家灵感挥神笔,搓板蜀道路难行。漫画仅一幅,牵动万人心。上下齐努力,泸州公路平。华老得喜讯,笔上花又生,平坦川南路,宽畅任驰骋。” 
  华老虽然离开了我们,但蜀道今非昔比的巨大变化,足可告慰他在天之灵,定当含笑九泉。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