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增长与通胀 宏观政策或“微调”非“松绑”
2011-6-2 14:0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长江中下游的旱灾还没有结束,持续紧缩的政策效果已经开始显现。5月官方和汇丰制造业PMI皆创阶段新低,再次确认经济处于阶段性回落通道。
与此同时,为粮价肉价为代表的食品价格不断上涨,通胀压力仍然高烧不退。加之部分地区旱情及缺电令通胀预期复杂化。经济状况的复杂性让央行的决策越来越困难。如何平衡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胀的关系,将考验调控者智慧,宏观调控再次进入“敏感期”。不过,多数专家指出,当前经济适度回落尚不支持宏观调控过早松绑,政策可能“微调”。
●内外因叠加影响经济放缓再次确认
5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0%,环比回落0.9个百分点,连续第二个月出现回落。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分析认为,数据显示经济增长回落的可能性加大。特别是购进价格指数较比上月回落5.9个百分点,预示通胀预期可能改变,去库存活动可能增加,这些都会使经济增速减慢。
在通胀阴霾未去时,经济列车已经开始悄然减速了。1-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增速同比减缓4.9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减缓0.2个百分点。
而近期的旱灾使得水力发电受到影响,不少城市出现了“限电”的现象。电力缺口的紧张也将会对我国经济运行带来重要影响。
事实上,中国的工业生产在最近几个月已有所放缓,从汽车行业可看出。最新公布的4月汽车行业的销售数据表明,我国汽车销售额已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这可能进一步影响到行业的盈利。
有数据显示:汽车行业4月总体销量达1552016辆,同比下滑0.2%,环比下滑15.1%,这是自2009年1月份27个月来首次负增长。
外围经济数据也发出疲软信号、台湾地区及韩国5月制造业PMI分创五/六个月的新低,美国5月芝加哥PMI为2009年11月以来最低,德国5月PMI初值则降至去年11月以来最低,均指向全球经济复苏暂时陷入停顿。
受希腊影响现已升级的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继续产生影响。就出口而言,欧洲债务危机或许会影响欧洲的贸易需求。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明表示,“危机的加剧意味着欧洲的进口需求会下降,整个欧元区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会卷土重来,中国的出口会面临新的冲击。”
一些国际证券研究机构的专家测算,欧元对美元每贬值1%,短期内中国对欧洲的出口增速将下降0.65%;若欧盟经济增速下降1%,中国的出口增速就会下降6%。近三周来,欧元对人民币已大幅贬值3.5%,这已给中国的出口商造成巨大的成本压力。有专家估算,这将使中国对欧出口增速可能会下降2%至3%。
●食品价格重回升势6月CPI可能突破6%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5月上旬猛烈回调,使得中国PMI中购进价格明显回落。然而近期政府小幅上调电价,南方旱情蔓延,以及大宗商品返身向上,令未来通胀情势更加复杂。
干旱对于短期蔬菜价格的影响非常直接的。从近期统计局公布的农产品价格来看,一些蔬菜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并且,对CPI走势反映比较准确的猪肉价格在经历4月的不涨不跌后再次抬头,5月价格压力依然较大。
不仅是蔬菜价格受到旱灾影响,粮食价格也不可避免。根据国家防总提供的统计数据,2010年全国受旱面积3.98亿亩,因旱造成粮食损失168亿公斤、经济作物损失388亿元,因旱直接经济损失1509亿元。今年截至目前的干旱受灾面积为9251万亩,为去年全年干旱受灾面积的四分之一左右。专业人士估计今年旱灾影响也很巨大。
通胀虽然可怕,更可怕的是对通胀的预期。在市场情绪极为敏感的情况下,南方干旱引发的粮食减产预期也使得诸多专业机构调高了他们的通胀预期。
瑞穗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由于5月中国食品价格重回升势,非食品价格没有松动迹象,翘尾因素回升,预计5月通胀将再创新高,同比增幅将达到5.7%,6月通胀继续上行,超过6.3%的可能性较大。
中金公司昨日发布最新研究报告称,国内食品价格推升CPI超预期,5月CPI同比可能创本轮通胀新高,涨幅为5.3%~5.5%。
报告指出,食品价格5月环比降幅小于往年,且上涨压力加大。5月中旬以来,蔬菜和猪肉价格反季节上涨显著,而干旱则加剧水产品因休渔导致的季节性涨价及鸡蛋价格的季节性上涨均超出历史同期水平;另一方面,3月和4月非食品价格仍面临反季节上涨的压力。翘尾因素将推动6月CPI同比增速上升。中金指出,如果6月非食品价格的涨势没有得到较好抑制或者食品价格再度出现反季节性的上涨,6月CPI同比存在突破6%的可能性。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苏培科撰文指出,一旦粮价形成稳定的上涨趋势,食品价格将全面起飞,通胀加剧毋庸置疑。苏培科还指出,央行为了抑制通胀将采取更加严厉的紧缩措施,高昂的资金使用成本必将导致实体经济减速,中国经济“滞涨”的苗头也将显现。
●如何平衡保增长与防通胀政策可能“微调”不会“松绑”
经济增速逐步下滑的态势将延续至年中,分析师指出,全球经济复苏总体趋势未变,以及国内保障房建设加快推进,使下半年经济有望平稳回升。因此宏观政策更可能出现微调,而非加码或转向。
“当前PMI值对应的经济增速在9%左右,留给宏观调控的空间已不多。”蔡进说,下一步如何平衡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胀的关系,将考验调控者智慧,调控已进入“敏感期”。
6月初尤其是端午节假期仍然是敏感的加息时点。分析人士预计,端午节期间央行是否加息,将成为中央对经济增速回落最直接的态度。
多数分析机构仍然认为,6月份央行还会继续加息一次。中金维持6月份加息一次的预期,三季度或再加息一次。该机构预计央行会继续使用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在内的数量型工具控制货币和信贷增速。
瑞银也认为,6月初尤其是端午节假期仍然是敏感的加息时点,但之后的政策选择可能需要更加关注控通胀与保增长之间的平衡。
蔡进建议,宏观调控有必要从此前考虑缓增长、控通胀转至更多考虑稳增长、控通胀,具体则有必要在货币政策的调控力度和手段上进一步改善。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前央行副行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吴晓灵上周六却表示,考虑到经济只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放缓、通胀上升压力依然严峻,央行将不会放松货币政策。
“如果我们心目当中还是以9%、10%的GDP增速作为正常标杆,就会认为(经济放缓)偏离了自己的目标,就会在速度的压力之下放松对信贷和货币的调控。其结果只能是进一步累积通胀压力。”吴晓灵说。
吴晓灵的话道出了近期投资者最大的担忧。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放缓经济增速可能是中央既定的调整经济结构的步骤之一,如果真是这样,紧缩性货币政策不会因为经济减速而回落。
刘煜辉建议,目前需要做的是用一个积极的真实利率去抑制政府的投资冲动和财政需求,需要行政垄断部门能让出地盘和信贷资源,给私人部门以更多自由的空间。
蔡进也特别提到,当前沿海地区一些中小企业遭遇融资难,一些企业甚至面临停产、倒闭,这均会对经济增长以及就业带来负面影响。他建议,货币政策以及信贷政策应考虑采取办法使有活力的中小企业获得正常经营所需资金。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