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观察:解决物流成本畸高需标本兼治

2011-6-2 8:2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近一段时期以来,高物流成本尤其是公路交通体系的物流高成本备受各方指责。但从数据看,物流行业及企业经济效益并未有暴利,高物流成本来自何方,又如何破解呢? 
  物流费用畸高根源在哪?
  5月以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连续播放专题报道《聚焦物流顽疾》,披露2010年中国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18%左右,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过高的物流成本导致我国很多商品价格畸高。
来自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信息显示,1-4月社会物流总费用2.4万亿元,同比增长17.7%,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但这主要受基数和国家宏观调控影响,从增速看仍处于较快增长区间。其中1-4月运输费用1.27万亿元,同比增长14%,增幅比一季度上升0.3个百分点。 
  在物流成本上升的同时,物流市场价格仍低位运行。4月公路运价稳中趋落。其中,中小企业公路运价指数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大型公路运输企业运价则与上月持平。4月中国沿海散货运价综合指数平均为1491.8点,比上月下降0.5%,比去年同期下降14.4%;4月BDI运价指数平均为1337.7点,比上月下降10.4%,比去年同期下降56.1%,降幅较一季度有所扩大。
  在物流成本上升和物流服务价格偏低的双重影响下,加上资金面趋紧,物流行业和企业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大,效益有所下滑。从行业总体情况看,1-4月我国物流业实现增加值94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4%,增幅比1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比去年1季度回落2.7个百分点。
  从重点物流企业统计调查数据看,今年1季度重点物流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同比仅增长1.6%,与同期主营业务收入32.8%增幅相比低31.2个百分点。收入利润率为4.5%,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从数据不难看出,尽管物流总费用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18%左右,但物流行业却并未从中获得巨大利润,企业经营管理反而因为能源、人工等费用的上升出现了困难加大,行业缺乏发展后劲的状况。
  那么我国物流费用畸高的根源在哪里呢?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表示,目前中国的物流交通组织方式太落后,以中小企业为主,不像国外已经形成几家大的运输公司。这些大公司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来调配车辆的运输情况,而在我国运输能力有40%是空载状态,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出去的时候是超载,回来是空载。中国的物流成本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2倍。
  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认为,我们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比发达国家高,有物流行业自身管理水平的问题,也与国家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有很大关系。国内很多城市都以重化工、煤炭、粮食等产业为主,大进大出,有的东西在西部生产、东部加工、再运回西部销售,肯定要耗费大量物流成本。而发达国家服务业比重很高,高新技术产业多,对物流的依赖就比较小。要降低这个比重,物流业自身必须提升水平,国家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也一定要优化。
  此外,油价上涨、高额的路桥费、罚款多等原因,都导致国内的物流成本较高,这些成本最终都要转嫁到商品的价格上。这就不是物流业自身的问题,是现实中各种利益博弈的结果,只不过最终在物流环节上体现出来了而已。
  解决物流成本畸高需标本兼治
  物流成本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物价的重要一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牵扯到方方面面。
  戴定一表示,发展智能物流产业将是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手段。一是服务规范化,减少对人的依赖,减少流通环节的“跑冒滴漏”,使流通更透明;二是数据积累,实现信息共享,进一步优化流程、做好车辆配载等;三是服务创新,未来物流业还可以做代收货款、代理采购等业务,即使物流本身不赚钱,也可以通过其他业务赚钱。今后智能物流可以通过联网,实现生产、仓储、配送、销售之间的完美衔接,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成本。
  此外,不断完善物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减轻物流企业的税负负担,也是降低物流费用的重要手段。
  从数据看,我国物流成本过高主要在交通成本,包括过路过桥费以及各个地方部门自设的收费等。
  解决这一顽症,需要立法,让我国物流从各自为政的“人治”走向统一的“法治”。各部门密切配合出台综合、系统治理举措。更重要的是,国家部门和地方政府对降低流通成本所做的努力,要避免“临时性”和“应急性”。要逐步避免带有部门和地方各出政策的明显的“人治”色彩,去寻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法治”路径。这里面既涉及商品流通企业制度监管,也涉及主要行业产品评价标准的完善和制定,还涉及信息平台的建立、中间市场的培育等,也就是说,要建立完善的商品流通法规体系,“法治”才能治本,才能促进物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汪鸣透露,发改委制定了一份促进物流产业发展意见,目前已经递交国务院等待审批,意见在税收、市场监管、土地等问题上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推动物流企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