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公路总段:S211线武威至骆驼河口公路建设侧记

2011-6-13 23:2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一条二级公路的民生属性

   
——武威公路总段S211线武威至骆驼河口公路建设侧记
  2010年,由省交通运输厅主办,启动实施全省所有县通二级公路建设工程。力争用3年时间,即在2012年以前,全省所有县城所在地通二级及以上公路。 
  省交通运输厅确定了依托高速公路建设连接线、借助路网改造提升等级、发挥地方积极性新建公路的思路,全面部署了二级公路建设的各项工作。 
  当年,甘肃省委、省政府为民办理的“14件23项”实事中12个县城通二级以上公路的目标全面完成。也正是在这一年,S211线武威至骆驼河口公路改建工程启动。在建设过程中,这条原本普通的二级公路因为充分发挥其“民生属性”而备受关注。 
  修路惠民 实现沿线群众多年的盼路心愿省道211线武威至骆驼河口公路工程全长69.412公里,是甘肃和青海两省重要的省际连接线。 
  工程预算总投资3.46亿元,2010年4月开工,计划2011年10月建成通车,全线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 
  六七十年代,这条路是一条煤炭专用线,之后逐步由等外路发展为三级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路况质量和等级越来越不能满足沿线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特别是夏季山洪泥石流频发,松树镇、西营镇、九条岭和肃南县皇城镇等沿线道路经常中断,给沿线群众的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他们期盼有一条安全通畅的公路。“在设计和建设中,一切以方便当地群众出行为出发点。”武威公路总段段长、武威至骆驼河口公路工程项目办主任赵立说,这条路是省上确定的县通二级公路的民生工程,我们在设计和建设中突出它的民生性质,让沿线群众真正受益。 
  原来的三级路路面只有6米,现在普遍加宽到8米,很多地方达到10米。 
  沿途随处可以见到,在每个村镇入口,都人性化地为当地百姓预留了出入口,还尽量降低坡度,方便出行。在不得不抬高路基的地方,都留足了人行通道。在西营镇二沟村的一段道路上,记者见到此处抬高达3米多,宽敞的人行通道能通过轿车。当地村民告诉记者,“有了人行通道,我们来回务农就方便多了。” 
  在这个村庄的一处过水路面上,一座中桥已横跨两边,施工已接近尾声。“这个地方经常有流水,上游是泥石流易发区,一下大雨,冲进河道,对来往行人造成安全隐患。”中桥施工负责人张万保说,修了桥就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了。这座桥宽达10米。 
  赵立还告诉记者,在穿过农田灌溉区时,对公路两旁的灌溉水渠,他们都义务进行了衬彻,一方面方便了当地群众浇灌农田,一方面有效防止了地表水对公路的冲刷。 
  项目办还多次组织施工、监理、设计单位及沿线村民代表现场踏勘,广泛征求当地群众意见,对一些历史遗留的水渠、灌溉等方面的问题,从实际出发,对支挡工程和排水设施进行了完善,既满足了路基路面的需要,也方便了沿线群众农耕、排水、灌溉和通行。对村镇路段,在保证路基稳定性的前提下,尽可能不抬高路基,与农户、商户路口衔接平顺,还根据地形条件设置了农户、农道路口。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武威公路总段还充分考虑了工程的便民性、惠民性。西营镇二沟小学地处泥石流多发的路段,每年七、八月份暴雨过后泥石流冲入学生教室,学校经常停课。项目办主动增设防护及导流堤279米,解决了学校多年来的一块心病。 
  二沟村71岁的冯发科是村上有名的特困户,去年,老伴和儿子先后去世,家里只有一个年龄很小的孙子。在工程建设中他的房子属于拆迁的对象,项目办主动为他提供了水泥、沙石等材料帮助老人盖起了新房。 
  以民为本 致力建设路景合一的人性化公路武骆公路改建工程自开工建设以来,坚持“以民为本”,始终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 
  在施工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边通车边施工。来自山西创世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的一标项目负责人李效成说,一标是全线最长的一个标段,接武威城出口处,此处来往车辆众多,保交通和保工期的压力同样大。 
  针对边通车边施工的状况,项目办逐级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专职安全员,加大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治理力度,完善责任追究制,先后举办安全生产培训班3期,培训安全员400多人次,规范了安全人员的旗语、手势。累计投入安全生产资金210多万元。 
  公路沿线还特意设计了好多停车港湾。项目办副主任丁攀说,由于项目属改建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办和设计单位认真对改线段的废旧油路进行了现场查勘,对能够有效利用的路段设置了紧急停车带,满足过往车辆停车休息。 
  丁攀说,这样的停车港湾全线共有25处。项目办还及早着手,对安保工程的实施进行了分析研究,坚持主动防护优于被动防护的原则对设计方案进行比对、论证和优化,优先考虑采用设置强制减速带、紧急避险车道以及增加警告标志标牌等主动防护措施,然后再考虑增设防撞墙等被动防护措施,使武骆公路具备完善的安保设施,致力打造人性化公路。 
  示范引领 借鉴陇南地震灾后公路重建的成功经验在S211线项目建设中,他们以陇南地震灾后公路重建为样板,学习借鉴成功的经验,努力建设优质工程。“目前,路面底基层已基本完成,8月份就能开始铺上面层,争取9月底完成建设任务。”二标技术负责人罗崇荣说,作为全线技术力量最强的二标,参建人员大多都参与过陇南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武骆二标来自武威公路总段天马公司,该公司致力打造整条公路的“样板工程”。 
  二标在技术上还有不少改进。据介绍,原材料经过筛分,有效解决了基层含泥量超标问题,保证了材料的强度。在基层养生方面,以前采用盖地膜方式,保水性不好,他们采用透水毛毡养生,提高了保水性,并可反复使用,降低了养生的成本。原有的撒布设备不能撒布4cm-6cm主骨料,他们革新改造了碎石撒布设备,变人工撒布为机器撒布,不仅保证了路面薄层平整度,还节省了人力,劳动效率明显提高。 
  三标段位于甘青交界处,平均海拔2300米,是全线海拔最高的。采访时,半天时间穿越3个标段,在一标还感觉到有些热,在三标就感觉到有些冷。时至5月底,三标的办公室还生着火炉。 
  “这里施工条件恶劣,有效工期短,5月份才能开始干活,9月中旬就得停工。”来自甘肃万泰建设公司的三标项目经理李小军告诉记者,除了边施工边通车的干扰外,山体滑坡、泥石流、塌方等自然灾害对施工的影响也非常大。 
  在与青海接头处有一座小桥,2跨13米。原本不大的工程量却让施工人员吃尽了苦头。此处直至5月1日前还结着冰,现在虽然冰化了,但形成长流水,且下边岩石基础不好。一遇下雨,材料运不进去。三标24小时用机械排水,仅发电机柴油费用一天就高达400多元。目前,进场2个月了,才立起一个桥台基础。“困难再大,我们也要按时完工。”一位参加过陇南灾后重建的施工人员对记者说。据了解,这里的管理人员大多也参加过地震灾后重建。 
  项目办充分发挥青年职工的生力军作用,以各项目经理部为单位,挑选业务骨干成立3支青年突击队。所有参建人员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不负重托,建设优质工程,给沿线群众交出一条放心路。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