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墅堰:产业聚能蓄势新跨越

2011-6-12 14:2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三年不见,面貌大变,刮目相看!”省委书记罗志军今年4月底在考察常州戚墅堰所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时高兴地赞扬。
把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加快结构调整戚研所的变化,是戚墅堰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作为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位于常州东大门的戚墅堰是典型的老工业基地。上世纪50年代,这里云集诸多大中型国营企业。与其他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历程一样,戚墅堰也一度陷入产业结构老化、经济发展滞缓的困境。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如何突围传统工业化的樊篱?戚墅堰区委、区政府经过多次研究认为,应该根据自身优势,从整个工业体系实现变革,实现产业集群化。“发挥产业、资源的聚核效应,建设东部核心区、特色产业区、现代新城区,不仅是戚墅堰发展周期性的客观需求,更是推进全方位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戚墅堰区委书记狄立新说。
突围的第一步,就是实现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随着总投资46亿元的南车集团戚研所产业化基地项目和戚机公司内燃机产业化项目实施建成,戚墅堰正大力推进“制造业二次转型”,加快构建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百年老厂戚墅堰机车车辆厂与美国GE公司成功合资,今年7月即将竣工投产的新产业基地,将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内燃机车生产基地。以此为代表,作为国家轨道交通产业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戚墅堰的主导产业轨道交通产业正日益发挥着创新、集聚、孵化、辐射、示范的功能。到“十二五”期末,这里的轨道交通产值力争突破500亿元。
以国家产业政策为遵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寻找突破口。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始终把高铁当作主攻方向,加快研发步伐。这个创立时只有8名科技人员的科研小所,如今已成为年销售50亿元的轨道交通装备高科技产业基地。记者在生产车间看到,
下转A2版
上接A1版 公司引进的成形磨齿机等一大批国际先进设备,正在为京沪高铁动车组制造齿轮箱驱动装置等新产品。
戚墅堰将自己的轨道交通产业打造成国家级的内燃机车整车制造、电力机车、轨道交通车辆及配件制造的“全产业链模式”,以满足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前不久,南车集团和常州市政府签订战略协议,在戚墅堰建设南车(常州)城市轻轨产业园,打造研发试验、整车制造、零配件制造、整车修理、物流仓储、工程总承包六大平台,一期投资超10亿元,自主研制低地板轻轨车100列。
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是戚墅堰区转型升级的又一个突破口。一场服务业大会战已经打响,总投资27.58亿元的十大服务业项目陆续开工。戚墅堰将打造千亿级现代物流产业集群。香港创凯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总投资2.3亿美元,建设江苏湾城现代物流交易中心。企业负责人介绍说,戚墅堰这种独特的联运平台可以缩短运输周期,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中心将引进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人才流、服务流的“六流一体”模式,提供集成服务,力争到2015年,年物流总量达到2000万吨,年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
本报记者 蔡炜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