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打造物流品牌 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2011-5-6 10:0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十二五”时期,是江苏加快推进“两个率先”的关键期,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全省“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构建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经济的主要内容之一,现代 -

物流业又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覆盖面宽、关联度大的重要产业,物流业特别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直接影响一个地区产业体系的构建、产业层次的提升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江苏是制造业大省,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并进是方向性、战略性选择,发展现代物流业对江苏省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推动现代物流业又好又快发展对全省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意义重大。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推进“两个率先”、实施“八项工程”的总体要求,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为“十二五”期间全省现代物流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率先发展、超常发展作出积极努力和新贡献。

    今天,全省物流工作会议召开.这是事关经济转型、产业发展大局的重要专题会议,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会议将安排当前和年度工作,还将对前后两个5年全省物流业发展进行回顾总结和研究部署。

    回顾十一五

    物流业实现超常发展

    过去五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江苏省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培育竞争发展新优势,物流业伴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和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超常发展。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运行效率明显提高。2010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1.6万亿元和2660亿元,与2005年相比双双实现总量翻番;物流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5%,占第三产业增加值15.9%;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3个百分点,比2005年下降2.3个百分点,相当于新增社会经济效益900多亿元。

    骨干企业快速成长,集聚效应开始显现。2010年,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物流企业达132家,比上年增加27家。136家省级重点物流企业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利税、利润、上缴税金分别同比增长27.5%、11.8%、7%、45.7%。一批各具特色的物流基地发展迅速,包括综合性物流基地、临港物流基地、商贸物流基地、保税物流基地等,这些基地辐射范围广、集聚效应强,为产业和物流业互动发展搭建了不可或缺的载体平台。

    区域物流各具特色,外向水平得到提升。苏锡常依托外向优势,在为产业集聚区及专业商品交易市场服务,着力发展专业物流和国际物流;南京依托长江港口和国际机场、区域性商贸中心城市和装备制造业,多样化的物流业态竞相发展;南通加快发展江(微博)海河联运和重大装备制造业产业优势、现代家纺业等特色产业物流;连云港利用亚欧大陆桥快捷、廉价及海铁联运的优势,大力发展陆桥运输;徐州改造提升传统物流,大力发展汽车、工程机械等专业化物流,牢固确立了淮海经济区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的地位。

    运作模式推陈出新,服务效能得到强化。物流企业注重走创新发展之路,借助资源禀赋,发挥差别优势,实现物流业与商贸业双向对接构建商贸物流、与金融业互动并进发展金融物流、与地产业相互融合形成做强物流,尤其是推动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广泛应用,发展智能物流和新型业态,显现出良好发展前景。重点物流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和客户需要,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不断开发增值业务,业务领域得到拓展,服务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装备技术加快更新。“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加快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运输吞吐能力显著提升。同时,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物流业整体水平取得新突破、新进展,条码、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自动拣选等先进适用的物流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一批智能物流企业对产业发展发挥越来越强的引领作用。

    “十一五”期间,国家和江苏省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发展,国务院颁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江苏省也随之出台《江苏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在促进本省物流业振兴的同时,积极推动长三角区域物流联动发展,实现物流资源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在建立工作机制、推动政策落实、打造服务平台等方面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工作特色。具体做法可概括为“1234”:

    建立一个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物流业是一个复合型的产业,需要多个部门联手协同推进。2005年,按照省政府要求,由原省经贸委牵头成立由17个省级部门组成的全省现代物流工作联席会议,有效整合行政资源,在规划编制、政策制定、项目扶持、评价认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共同推动物流业加快发展的整体合力。

    突出两个重点,提升发展水平。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登高望远、围绕大局,明确产业发展方向、阶段主要目标、具体推进措施,按照科学发展理念和产业转型要求发展现代物流业。二是坚持面向企业。制定《江苏省重点物流基地和重点物流企业认定办法》和《江苏省物流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评定管理暂行办法》,认定了55家省级重点物流基地、136家省级重点物流企业、7家省物流示范基地和10家省物流示范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引导、推动其快速成长。目前,这些基地和企业基本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和多功能、综合性、一体化物流服务能力,已成为全省物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建立三类制度,打牢工作基础。一是物流统计制度。会同省统计局、省现代物流协会制定《江苏省物流统计报表制度》,并于2006年在全国率先组织实施,及时掌握了全省物流业运行情况,为科学决策和更有针对性地推动产业发展提供可靠依据。二是物流企业联系交流制度。针对物流业发展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组织专题调研,协调解决企业关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三是物流企业省级技术中心认定制度。制定《江苏省物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办法》,科学设置32项指标,建立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推动物流企业转型升级。

    构建四大平台,优化发展环境。一是政策扶持平台。先后出台了《江苏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加快江苏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政策文件,在财税、土地、价格、通关、人才等方面给予扶持,推动重点物流基地和企业加快发展。二是供需对接平台。先后四次组织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对接,近百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三是区域联动平台。适应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客观需求,与上海、浙江建立长三角地区物流联动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有效促进区域物流业联动发展。四是物流业发展成果展示交流平台。2007年至2010年,省经信委会同省商务厅和苏州市成功举办四届“中国国际物流科技博览会”,为物流业界交流和国际合作搭建良好平台。

    部署十二五着力构建现代物流体系

    “十二五”时期,江苏省物流业面临难得发展机遇: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服务经济的大政方针进一步确立、全社会对现代物流业重要性的共识进一步形成、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以信息技术提升物流业现代化水平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成熟、物流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等。同时,物流业的发展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有的来自于产业外部的不确定因素,有的则是产业发展进程中的内在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总体上看,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江苏省现代物流业尚处初级发展阶段,企业物流仍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主要形式,大范围、根本性改变企业自我服务为主的运作模式,发展专业化物流、第三方物流,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任重而道远。要善于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科学谋划全省物流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着力构建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体系。

    “十二五”物流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方针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坚持信息化、社会化、专业化、标准化和国际化发展方向,强化科技支撑和资源整合,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着力降低物流成本、优化物流服务和提高物流效率,推动现代物流业在又好又快轨道上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全省创新发展、内生增长、结构优化、转型升级提供物流体系支撑。

    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主要目标是:加快构建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节能环保、便捷高效、安全有序,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综合效率明显提高,集聚带动作用明显增加。物流品牌企业明显增加,专业化第三方物流发展实现新的突破,物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江苏省物流业要围绕转型升级总体要求,改变传统发展运作模式,加快技术、管理、商业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提高物流效率效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物流服务。为此,要着力做好9项重点工作:

    狠抓规划落实,实现阶段目标。围绕《江苏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和《江苏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要求,抓紧制定“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实施细则,按年度分解落实目标任务,推动服务业提速计划的有效实施和服务经济为主产业体系的加快构建。

    提高专业水平,促进联动发展。积极倡导供应链服务理念,鼓励制造和商贸企业分离物流职能,整合外包物流业务,实现企业物流社会化和专业化,促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总结推广一批实施物流一体化运作方式的典型案例。搭建物流业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平台,支持物流企业与工业企业、商贸流通企业、金融企业的战略合作,继续会同有关部门,通过举办物流业与制造业供需洽谈会、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银企合作洽谈会、物流科技博览会等多种形式,促进物流业与相关产业互动与融合。

    发展智能物流,提升产业层次。现代物流是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的统一,电子商务条件下的物流是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系统化、智能化、柔性化的结合。“十二五”期间,要充分发挥“江苏省物流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促进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推广新技术、新装备,引领物流业向高端攀升。加强省级物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重视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应用和行业标准的制订推广,提高重点物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更多创新型物流企业。

    强化基地功能,推进集聚发展。围绕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商贸流通专业市场等产业集聚区和交通枢纽节点,继续推进省级重点物流基地(园区)和省级物流示范基地(园区)等载体建设。对省级示范物流基地和重点物流基地,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扶持。鼓励各地和企业根据货运中转、商品配送及生产需要,进一步完善中转联运、配送中心等设施建设。通过整合优化、功能提升,充分发挥其整体效能和集聚带动作用,促进供应链相关环节在物流基地(园区)实现衔接和集聚,确立江苏省在长三角、全国乃至国际物流供应链中的重要节点地位。

    培育优强企业,打造知名品牌。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兼并联合、资产重组,壮大企业规模与实力。着力扶持一批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大的物流企业集团。发展壮大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扶持引导中小物流企业健康发展。发挥省级重点物流企业和省级物流示范企业引领带动作用,选择其中一流企业予以重点扶持,打造江苏物流知名品牌,强化其在全国乃至国际物流体系中的信誉度和影响力。

    开展国际合作,推动外向发展。充分发挥江苏省外向型经济发达、物流保税功能完备、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数量较多等优势,加快发展适应国际货物中转、采购、配送、转口贸易业务要求的国际物流。鼓励省内物流企业与国外物流企业合资、合作,学习国际先进物流管理方法、运作模式和技术装备,提高江苏省物流业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建立沟通国内外的物流网络体系,加快物流服务“走出去”步伐,推动江苏省物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物流服务市场竞争,增加货物贸易中的物流服务比重。积极承办第五届中国物流科技博览会,增进国际合作交流。

    深化区域协同,密切城乡联系。针对省内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产业特色,着力构建与区域内产业配套的物流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包括长三角区域在内的区域协同合作,引导物流资源跨区域整合,共同培育统一开放、通畅高效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加快建设农村物流体系,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和农资、农机、日用工业品配送下乡服务方式,畅通城乡“双向物流”渠道,推动城乡物流协调发展。

    倡导绿色理念,发展低碳物流。引导、支持物流企业选用节能环保车辆和设施,减少运输车辆尾气排放和物流资源闲置浪费。积极推广甩挂运输和多式联运等运输方式,提高车辆运行效率。建立和完善应急物流体系,提高应对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等突发事件的能力。开展回收物流、逆向物流,优化废弃物、返退货的收集、运输和最终处置方法,构建低环境负担的循环物流系统。

    改善行政服务,营造优良环境。积极发挥省现代物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在政策制定、项目扶持、考核评价等方面形成整体合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研究制定资金、土地、税收、融资和交通管理等方面的促进措施,营造有利于物流业更好更快发展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省重点物流基地和企业、省物流示范基地和企业认定办法,做好物流统计分析和标准化工作。加强与行业协会的联系,调动方方面面积极因素共同推动物流业发展。发挥江苏省科教资源相对集中的优势,支持重点院校物流相关学科和产学研基地建设,多管齐下,加大物流人才的培养力度。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