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显威 经济增速通胀压力或呈“双缓”

2011-5-6 2:2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5月1日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9%,环比回落0.5个百分点。业界专家认为,自3月PMI止跌回升以来,4月PMI没有维持上涨,而是小幅回落,再次延续回落势头,反映经济增速和通胀压力均出现趋缓迹象,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发挥了作用。
价格涨势继续减缓
4月份PMI指数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新订单指数显著回落。数据显示,反映内需的新订单指数下降1.4个百分点至53.8%。回落在很大程度上是因出口订单增长放缓,4月出口订单分项指数下滑至51.3%,3月为52.5%。
与此同时,数据显示,市场价格上涨势头继续呈现减缓迹象。继3月之后,4月购进价格指数再现回落,回落幅度为2.1个百分点。目前该指数回落到66.2%,跌至7个月以来的低位。
从PMI各分项指数来看,整体呈小幅回落态势。同3月相比,从业人员指数持平,原材料库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略有上升,其余各指数均不同程度回落,其中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进口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回落较明显,回落幅度超过1个百分点。
汇丰银行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汇丰中国制造业PMI为51.8%,与上月持平,但仍低于52.3%的长期平均值,同样显示出制造业生产扩张速度趋缓,投入成本涨速放缓的现象。
紧缩政策已见成效
专家指出,4月往往是历年PMI数值较高的月份,而今年4月PMI呈环比回落趋势,显示中国政府应对高通胀的系列调控措施发挥了作用。目前,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势头已得到初步控制,这有利于减轻企业发展的外部压力。
为应对高位通胀率,自去年底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遏制物价飞涨。如,今年前4个月,中国央行多次加息,多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和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促使银行收紧银根等。
接受本报采访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丁建臣教授指出,PMI环比回落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政府调控措施是发挥了作用的因素之一。有专家指出,受日本地震影响,大宗商品(如汽车)价格上升空间有限,也使得输入性通胀有所减缓。
针对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情况,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分析认为:“4月份PMI指数回落,与需求变化趋势相同,一季度消费、出口增幅均出现回落。新出口订单指数回落,可能预示出口增速继续降低。”
就业呈现稳步增长趋势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分析认为,制造业的PMI反映出中国的经济增速和通胀压力双双出现了一种趋缓的走势,虽然当前通胀压力依然较大,不过未来一两个月通胀压力有望越过峰值,压力逐渐趋缓。
蔡进还预测,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经济增速趋缓、通胀压力趋缓的“双缓趋势”将是二季度中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
有专家指出,尽管经济增势趋降,PMI分项指数显示,我国就业稳步增长。4月从业人员指数为51.8%,同上月持平,连续两个月保持在50%以上。20个行业中,有14个行业高于50%,显示出就业稳步增长。
链接
PMI是一个综合指数,由5个扩散指数(分类指数)加权计算而成。5个分类指数及其权数是依据其对经济的先行影响程度确定的。具体包括:新订单指数,权数为30%;生产量指数,权数为25%;从业人员指数,权数为20%;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权数为15%;原材料库存指数,权数为10%。PMI是国际上通行的宏观经济监测指标体系之一,对国家经济活动的监测和预测具有重要作用。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衰退。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