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紧抓“九个重点”促进科学发展

2011-5-31 0:2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宝安区是深圳市的工业大区、出口大区。全区共有法人企业3.62万家,其中民营企业2.86万家,外资企业近7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67家有34家境外世界500强在我区投资设立94家企业;上市企业32家,高新技术企业637家。以上数据在全市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可以说,宝安产业结构如何调整对于全市举足轻重;宝安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直接影响全市经济转型发展大局。
  近年来,宝安区始终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紧抓为企业服务,突出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高质发展和“替代优先”原则,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经济发展效益不断提升。2010年该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03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5.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032亿元,年均增长18.2%;外贸出口(不含光明新区)827.9亿美元,年均增长14.4%。
  从今天起,本报将推出系列报道,对宝安区转变方式、科学发展的主要做法进行全面介绍,敬请垂注。
  宝安优化结构转型发展系列报道9个重点
  ■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文生
  通讯员 黄燕 文/图
  1、强化为企业服务工作,巩固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基础
  根据工业、出口、纳税、民营、科技、服务业等六类“百强”企业的需求,宝安区有针对性地提供“一企一策”服务,分三批对234家重点企业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优化企业周边环境。该区建立健全企业经营预警工作,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信息的收集、研判及处置工作,健全完善企业、街道、社区、政府层级传递、互动、协商的企业经营预警机制,实现对辖区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经营预警的全面监控。成立全国首家企业援助中心,为区内中小企业提供资信调查、纠纷调解、法律咨询等援助服务;提高审批效率,为大型龙头企业开通绿色通道,特事特办,急事急办。
  2、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自主创新型城区
  宝安区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推进自主创新载体建设,桃花源科技创新园被评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园内已建成科技信息、技术研发、公共检测、学术交流培训和自主创新成果展示交易等五大服务平台,2010年,入园孵化企业增加到188家,在孵项目355项,孵化出科技项目640余项,其中获得863计划、重大科技专项等国家级项目21项,制定和参与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73个。该区加大科技研发资金投入,2005年以来,区科技研发资金累计实际滚动安排6.3亿元,完成科技项目2865项,带动科技企业投入270亿元开展技术研发,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
  3、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宝安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起步早、发展快。《深圳市宝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明确提出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一是注重培植和发展包括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生物生化制品制造、化学药品制造、中成药制造等行业在内的生物医药产业;二是化合物半导体和高能充电电池等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当前,宝安区正紧紧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窗口期”,引导优质要素、高端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重点发展互联网、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该区制定了《宝安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宝安区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办法》、《宝安区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措施》等鼓励政策,推动资金政策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目前,宝安区互联网、电子商务、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年产值超过360亿元。一批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展滔电子商务产业园、宝安互联网产业基地、新安尖岗山新兴产业园等建成启用,在新兴产业领域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4、促进加工贸易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加工贸易结构优化、升级战略
  宝安区财政安排外贸发展专项资金3000万元,用于鼓励加工贸易企业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促进高新技术产品、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产品出口,引导加工贸易企业从加工制造向研发设计、品牌推广升级,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发展,支持加工贸易企业扩大内销。鼓励“三来一补”企业转型为独立法人企业,累计281家“三来一补”企业成功转型。加强对优势传统产业品牌的培育。截至2010年底,宝安区总计拨付财政资金5300万元、引入社会资本1.7亿元用于引导服装、模具、印刷、家具等优势传统产业实施信息化改造,提高研发设计、核心制造和品牌服务能力。加快转移淘汰力度,启动五年淘汰6000家低端企业的计划,今年内要转移淘汰1200家。
  5、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宝安区实施“民营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工程”,认定了200家成长性中小企业,并给予重点扶持。加大企业上市培育力度,在全市六区率先成立区上市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加强上市培训和辅导工作,协调解决了一批企业在上市过程中遇到的环保、税收、城改、消防、劳动以及用电问题,目前全区有上市企业32家,拟上市企业近80家,基本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300多家。该区分阶段对上市企业给予资金补贴,对成功上市的企业每家补贴200万元;鼓励成立小额贷款公司、“企业互保池”等机构,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大力开展与担保机构的合作,不断扩大民营企业信用担保资金规模和受益面,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2005年以来,共计947家次企业获得市信用担保中心、市高新投的贷款,签约金额达49.6亿元;累计向307家次企业贷款贴息13105万元。
  6、有效拓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引导企业积极调整产品市场结构
  从2009年初起,为应对国内外严峻的金融经济形势,宝安区加大了对企业参展的支持力度,以展会推动企业调整产品市场结构,累计组织了4600多家次企业参加了84场国内外展会,成交总额1500多亿元。2010年,宝安区内销工业产品产值2402亿元,增长12.1%。积极开拓国际新兴市场,对香港、美国、欧盟等传统市场出口增速在20%以上,对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长超过30%。加强区域经济交流合作,分别与成都金牛区、哈尔滨南岗区、广西崇左市、郑州经开区以及开封兰考县建立长期性经贸合作关系,成功开拓西南、东北、中原等片区市场。
  7、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宝安区召开以推介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高端产业和“一区两港” 、“三港四城十大园区”等为重点的系列招商推介会,着重引进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以及现代服务业优质项目,引进了超亿元项目106项,资金总额达超千亿元。渤海银行深圳分行落户宝安中心区,深圳农村商业银行、宝安集团等十多家知名企业签订总部落户协议,安琪、中星华等工业企业总部成功入驻。建立招商引资责任制及奖励机制,制定《宝安区重大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制》及《奖励办法》。加快重大产业项目建设进程,2005年以来,共跟踪协调服务116个重点产业项目,投资总额达近800亿元,其中有22个建成投产,新增产能超过500亿元。
  8、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宝安区消费拉动作用逐步增强,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5年的29.5%提高到2010年的34.1%。物流业快速发展,航空快件已位居全国前列。2010年,宝安区物流业增加值220亿元,增长15.4%。通过政策扶持,文化产业逐渐成为旧城、旧村等城市更新项目中的支柱,涌现出深圳22艺术区、雁盟酒店文化产业园、西部国际珠宝城、F518文化创意产业园、沙井汉玉立体设计产业园等多个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37.8亿元,增长18%。海雅商业中心动工建设,一街道一特色商业街基本建成。一批国内外大型知名百货、商场和专业市场布局宝安,全区大型商业网点达到190个。新业态、规模化已成为宝安区商业主要运营模式。
  9、深入推进循环和低碳经济,积极开展节能降耗
  2006年以来,宝安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行动计划》和《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一十百千万”试点工程实施方案》,《宝安区低碳经济试点工作方案》,分别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共建循环经济创新中心和低碳经济创新中心。经过5年多的努力工作,循环经济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循环经济发展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全面完成“一十百千万”试点工程。大力推广“清洁生产伙伴计划”和“升转一站通计划”,全区100家企业通过“深圳市清洁生产审核”。
  相关链接
  四个保障
  投入保障。2009年以来,为有效帮助实体经济渡过金融危机,宝安区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资金,下设自主创新、技术改造、现代物流、文化产业、商贸旅游、循环经济等15项专项资金,其中仅科技研发的资金就达3亿元,扶持产业发展。
  空间保障。宝安区强力推进中心区总部经济区、桃花源科技创新园、沙井电子物流园区、观澜新型高科技园区等十大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切实提升我区对高端产业、重大项目的吸引力和承载力。
  机制保障。宝安区建立领导挂点联系企业服务制度,企业约见领导、投诉、紧急事态求助机制,企业融资机制,企业援助机制,企业生产经营预警机制,重大产业项目、重点企业和上市公司用地需求快速保障等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贴心服务。
  组织保障。宝安区成立了企业服务中心、企业援助中心、循环经济办、物流办、文产办、金融办、总部办、上市办等机构,为促进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李文生 黄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