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专家:经济放缓不应影响货币政策收紧进程

2011-5-30 20:3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除4月份工业增加值环比下滑1个百分点以上以外,显示中国经济出现减速迹象的数据增多:企业的存货明显上升;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5月初值创下了数十个月以来新低。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上有关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非主流看法开始抬头,希望央行停止收紧政策的呼声也在增大。
对此,5月28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吴晓灵在出席“中国金融理财师年会(2011)”时表示,经济增速放缓是政府为了抑制通胀趋势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而实施的宏观调控的必然结果。如果不提高对经济增速放缓的承受力,调控将会半途而废,中国经济面临的各种矛盾会继续积累。与本报记者连线的几家外资银行专家也持有类似看法。澳新银行环球市场部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认为,在通胀压力依然很大的情况下“鸣金收兵”调控将功亏一篑,央行也将轻易失去艰难得到的“通胀鹰派”的信誉。
政府调控是经济减速主因
在曾经担任央行副行长的吴晓灵看来,过去两年中国货币供应高速增长实际上为通胀创造了条件。如果今年不回归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胀压力就不可能消除。她认为,今年不超过7.5万亿元的信贷规模应该是底线,而16%的广义货币(M2)增长目标,相对于4%的通胀和8%的经济增速目标来说应该算是宽松而非紧缩。不过,由于要保证前两年开工项目的后续资金,而信贷投放规模又有所控制,一些生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资金显得格外紧张。在有限的资金当中,要在在建项目和企业生产,在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资金分布方面作适度调整;而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需要下马。在这样的情况下,经济增速放缓是必然的结果。
刘利刚和法兴银行经济学家姚炜也认为,导致当前经济增长放缓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政府的政策,经济减缓说明央行的紧缩政策已开始奏效。另外,姚炜认为利润挤压和日本地震造成的供应链中断打压了经济。
具体从中国经济减速的最新证据来看,首先,中国企业的存货数量已经出现了明显增长。增长不仅仅存在于原材料领域,从企业半成品以及成品数量来看,各项库存均强劲增长,这与金融危机后企业不愿意保有库存形成鲜明对比。其次,刚公布的汇丰制造业(PMI)5月初值下滑0.7个百分点至51.1,创下了10个月以来的最低点。
“硬着陆”观点属杞人忧天
经济学对库存上升有不同的解释。一方面,库存周期明显上升可能意味着销售已显著下滑,从而造成产品积压。另一方面,通胀预期的高企也可能增加库存,因为通胀将推高各项产品的未来价格,提前生产将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并在未来获得较为可观的收益。
刘利刚对库存上升是否预示经济“硬着陆”不以为然,称“硬着陆”的说法是杞人忧天。他说,“从最新的零售数据来看,似乎销售下滑造成产品积压的现象尚不存在。同时,库存也只是重新回到一个历史均值而已。另外,通胀压力也表明,厂商的议价权还很大,因而库存上升并不表明产品积压。”刘利刚认为,库存上升可能表明中国生产厂商对经济前景较为乐观,愿意增加库存以应对未来可能的需求增长。
更重要的是,最新的消费、投资和贷款数据势头迅猛,表明中国的内需依旧较强,这些都不支持经济“硬着陆”。不仅如此,作为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也在逐步恢复:4月份中国重返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出口快速增长,同时也表明第一季度强劲的进口并非“投机”需求。刘利刚表示,其实“电荒”的过早到来,本身就说明中国经济还没有明显减速。而从判断中国经济走向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市场流动性来看,尽管过去几个月M2增速已明显下滑,信贷增量也远不如过去两年强劲,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水平一直较为平稳,这从某种程度上表明市场并不“差钱”。刘利刚认为,在实际负利率继续恶化的状况下,中国的经济增速仍保持在两位数,表明货币政策仍较为宽松。这与吴晓灵的看法不谋而合。
通胀高企提高货币政策放松门槛
注意到,高盛已将2011年中国GDP增幅预测值从10.0%下调至9.4%,其中计入了低于预期的一季度GDP增长(环比折年增幅9.2%),并将二、三、四季度预测值分别从8.8%、9.5%、9.7%下调至8.0%、9.0%和9.3%。高盛还将2012年GDP增幅预测从9.5%小幅下调至9.2%,略低于趋势水平。根据高盛的预测,通胀率将在6月份触顶于5.6%,且在8月份之前可能不会降至5%下方,今年年均通胀率为4.7%(此前预测值为4.3%)。
正是考虑到经济只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放缓、通胀上升压力依然严峻,吴晓灵和几位外资银行专家都认为央行将不会放松货币政策。
吴晓灵表示,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出炉后中国经济政策将面临一个关键时期。“我们是承认经济调控的必然结果,还是按照心目当中的一种经济增速来调整和改变调控政策,将是中国经济能不能平稳实现转型的关键。”“如果我们心目当中还是以9%、10%的GDP增速作为正常的标杆,就会认为(经济放缓)偏离了自己的目标,就会在速度的压力之下放松对信贷和货币的调控。其结果只能是进一步累积通胀压力。”吴晓灵说。她还呼吁对理顺资源能源价格而带来的价格上升提高容忍度。
高盛经济学家乔虹表示,徘徊不去的通胀压力提高了政策放松的门槛。即便在通胀问题不很严重的2010年,当4月份经济增速首次跌破趋势水平之后,决策层仍花了几个月时间才了解了增长减速程度,到7月底才放松政策予以应对。而今年的通胀担忧显然甚于去年,决策层可能希望看到经济增速更明显的下滑才会放心地调整政策。刘利刚预计央行仍将在二季度加息一次,人民币在未来几个季度将出现快速升值。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