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内河港口发展的重大机遇

2011-5-28 13:4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3 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历经“十五”、“十一五”期间的论证和调研,成渝经济区终于在“十二五”开始的时候瓜熟蒂落。

成渝经济区,是指重庆、成都两座城市及其辐射地区。传统意义上,成渝地区仅仅是指沿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的狭长地带;广义上,成渝地区包含了四川盆地的绝大部分地区。包括重庆市的31个区县和四川省15个市的115个区县市。成渝经济区是以成都、重庆两市为中心,主要包括:重庆、宜宾、泸州、乐山4个港口城市,是西部经济最发达、经济密度最高的地区。区域经济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2倍,是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的14倍,集聚了四川、成都两地1/4的幅员面积、一半以上的人口,积聚了两地经济总量的六成多。成渝经济区的建立意在推动川渝地区的发展,使之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后的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从而带动整个西部的发展。

成渝经济区的建立无疑会给区域内的港口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加快基建  提速港口物流

成渝两地过去由于缺乏对各种运输方式总体能力和各自优势的深入分析,缺乏多种运输方式科学布局的综合交通发展规划,致使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等运输方式的规划和建设“分兵作战、各自为营”。四川省港口中没有一条直达铁路线,公路到达港口的条件也较差。沪州港、宜宾港等主要港区与腹地主要城市之间缺乏快速、便捷的连接通道,以致现有的交通条件使内河水运难以与其他运输方式形成有效衔接。

成渝经济区成立后,根据“双核五带”规划,沿长江发展带的目标——以重庆主城区为中心,长江黄金水道和沿江高速公路、铁路为纽带,推进岸线开发和港口建设,建成长江上游重要的产业和城镇集聚带。此规划将完善公路、铁路、内河航运、民航、管道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畅通对外交通,共同加强水利、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互相支持、合作共享,为成渝经济区内各港口提供良好的集疏运条件。

开放市场 促发展增货源

川渝双方协议要建立开放、规范、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破除行政壁垒,加强交通、物流合作,降低产品跨区域销售成本。为了建立有利于人口合理流动的劳动力市场,将取消两地的就业户籍限制,建立流动人口“便参保、易转移”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要在成渝经济区内促进价格管制产品的互惠贸易,构建要素无障碍流动机制,促进产业互动、利益共享。构筑企业合作的绿色通道,进一步放宽民营经济投资领域,消除民营经济进入市场的障碍。这些举措无疑会给区域经济带来飞速发展以及货物需求与供给量的增长,从而提高运输需求量,带动航运业快速发展。

工业集群 方便运输节能

由于川渝地理位置相近、资源禀赋相同等原因,产业选择取向一致,各市(县、区)之间缺乏合理分工,造成企业平均规模较小、产业集中度不高、重复建设突出等问题。比如四川省南充市与重庆市涪陵区主导产业选择极为类似,都将天然气化工、机械制造、轻纺食品等作为主导产业。

成渝经济区建成后,两地将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共同培育和建设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国防科研产业基地、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在区域内产业整合,优化产业布局,构建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加强互相协调,共同争取国家重大产业项目的布局将是经济区产业分工协作的重要任务。

产业集群化为港口物流运输带来极大便利,规模经济效应将得以展现。各工业原料产品可以集约化运输,大大减少运输成本。

发展对策

在国家支持成渝经济建设的大背景下,川渝区域内河港也应抓住机遇,采取以下对策:

与沿海港口合作

沿海开发以沿海大港为依托,而沿海大港要以纵深腹地作支撑,内河水运正起着这一重要的纽带和桥梁作用,直接影响着沿海开发的辐射范围。欧洲第一大港鹿特丹港,集装箱吞吐量中40%以上通过内河航道莱茵河,将欧州内陆和沿运河经济区牢牢锁定为自己的经济腹地。

青岛港务集团总裁常德传说过,“由于目前沿海各地都在加强港口建设,接下来港口之间的竞争,将会更多表现为内陆腹地资源的竞争,而成渝经济区肯定是各大港口争夺的重要高地。”

近几年来,长江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迅速,去年长江港口集装箱总吞吐量近900万TEU。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分别与长江许多干线港口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设立了许多合资的码头或物流企业。面对如此良机,川渝区域内河各港口要加强与沿海港口的合作,将内河水运发展与沿海开发需求相结合,将内河水运发展规划与川渝乃至长三角水运发展规划相结合,逐步形成与沿海运输对接、与川渝水运联网的开放式的内河水运体系。加强与沿海港口的合作,不但有助于川渝地区的港口货源向沿海港口集聚,融入全球国际集装箱运输网络,也将加快现代港口经营管理理念向长江支线港口的辐射,加快川渝地区港口业的成长与发展。

加快港口建设

同长江下游的主要港口相比,川渝地区的重庆、成都、乐山、宜宾、泸州等港的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码头较少,专业集装箱码头更是少见,航道整体通行能力较差,主要支流航道等级较低。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加快和成渝经济区的发展,货运需求不断增长,港口现有通过能力已经严重限制其发展,更不能适应成渝经济区建设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要求。

如今,成渝经济区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区域各港口应借此机会,引进投资,在积极争取国家财政大力支持的基础上,增加地方财政资金投入,稳定水运建设专项资金来源。同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积极、支持谁”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如证券市场、国内外金融机构的中长期贷款等社会资本进入水运基础设施建设,从而逐步建立起“政府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利用外资”的水运投资体制,为成渝经济区内河水运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实现内河航道高等级化、港口作业机械化和船舶标准化。

发展大型港口群

港口群是一个区域港口运输体系,港口与港口之间及港口群之间形成具有强势集聚效应及辐射能力的物流通道和产业集群产生的效益,不仅能促进港口本身的发展,更有利于对区域经济的拉动。成渝经济区通过优化区域交通网络,整合交通资源,加快区域内各地内河航道的建设与对接,为长江上游港口群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成渝两地应携手着力发展大型港口群,使其港口沿着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实现良性互动。在港口货种,航线,船型码头设施和工艺等方面实行错位发展,防止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以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作为港口群发展的必要前提,应积极发展供应链,形成产业链,提高物流能级,把港口物流的发展与具体生产制造厂家和临港产业园区连接起来。通过多式联运方式来形成一个区域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促进港口集约化发展。

建立综合协调机制

在成渝经济区内建立交通、港航、水利、电力等涉水部门的协调机制,统筹发展战略,统一发展规划,协调水运建设,确保内河水运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推动水运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应借鉴莱茵河等世界知名河流水系的管理模式,建立川渝内河港口发展的协调机制,共同开发与分享港口资源,包括建设航运标准化设施,尤其是港口码头建设:建设高效、便捷、规范的物流圈,重点发展集装箱运输;共建区域、流域投资与贸易促进机制,加快信息网络工程建设等,促进区域内河港口的共赢发展。

要将川渝两地的港口规划与城市发展、临港产业、交通运输、物流园区等发展规划合而为一,实现有效衔接,改建跨江桥梁,不断完善港口与公路、铁路运输和内河水运相连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港城互动发展。

建设环保型港口

在发展内河港口的同时,应该注重环境保护。综合利用水资源,集约化、规模化开发利用港口岸线资源、土地资源,保护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编制各港的总体规划时,应结合各港实际,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岸线和水陆域布局方案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

成渝经济区拥有美丽的自然风景、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更应该提高保护意识。在实施港口项目建设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有关标准。

重庆在成为直辖市前一直是四川水运规划建设的重心,行政区划调整后,四川失去了优良的水运资源,水运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作用减弱,并滞后于公路、铁路等陆路交通发展。然而近几年四川以“四江六港”为重点的内河水运建设突飞猛进,泸州港已成为可以与重庆港匹敌的港口,乐山港、宜宾港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而岷江航电综合开发可将航道等级从IV级提高到III级,实现常年通行1000吨级船舶,丰水期通行3000吨级船舶。四川省内港口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四川港口高速发展一方面有利于成渝经济区港口群的形成,产生规模效益,加速产业集群化发展;另一方面又会造成区域内各港口相互之间的激烈竞争,谁都想占主导地位。在成渝经济区经济快速发展、货源充足、交通便利的条件下,经济区内部各港口之间如何找准自己的优势资源及发展重心,相互补位、协调发展将是区域内各个港口面临的严峻挑战。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