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改造,许一个“绿色公路”的未来

2011-5-23 13:4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蔡志洲 
  交通运输部环境保护中心,总工程师,研究员,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主要从事交通行业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科研、设计和评价工作,参加科学研究十余项,其中“高等级公路生态工程综合技术和效益研究”开创了我国公路路域生态工程研究的先河,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山区是陆地生物多样性最多的地区之一,也是最纯洁的水源保护区,是环境保护最有意义的地区。国道108线,穿过太行山、黄土高原,穿越中央国家公园——秦岭,云贵高原等,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从生态角度看,这样的线路在世界上也是非常稀有的。如果能将这条路打造为具有生态环保理念的道路,作为中国公路建设的一个展示先进的生态文明工程理念的窗口,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项目操作体系看环保设计的缺失 
  在过去,传统的公路建设更加注重公路的技术指标,公路规划、设计人员主要重点以满足交通功能要求、降低建设造价和维护费用、节省交通时间和运行费用、减少交通事故损失等为目标进行路线方案论证及勘测设计;施工期间对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注重工期的长短,而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挖方填土、借土弃方、改移河道、清理表土、开采料场等问题广泛存在,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地形改变、沟谷大量消失、水土流失、生物栖息的生态环境恶化、地表侵蚀加速、水质恶化加剧等问题严重。对于公路的环保问题如何解决,在过去的公路建设中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项目人员对公路的设计、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和破坏认识不足,公路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问题因为多种原因被忽视。 
  将公路工程的项目操作分为4个阶段,从工程项目操作体系来看,环境保护的意识及理论建设在我们公路建设项目的操作系统中已经基本具备,但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工作,在现有的项目管理体制下则呈现出两头热、中间冷的情况。 
  有关路域环境生态理论的研究及工程项目前期的调研分析,这方面我们的工作一直是积极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与调研实践的结合,取得了诸多成果:如,原交通部公路司张剑飞司长曾主持做过 “公路设计结合自然”的设计理论研究,并出版成册,成为山区地区公路设计的指导性手册;又如路域生态理论的研究,尤其是有关我国路域环境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态恢复技术应用、水土保持等方面的研究,我们已经达到国际领先的水平。在项目的建设期,可以毫不吝啬地讲,交通运输部是做的最好的部委。 
  如我们刚刚出台的《交通建设工程施工环境保护监理》,在全国各大部委中只有交通部开展了这方面的监理工作,甚至环保部都要学交通运输部的监理经验,说明我们在建设理论方面已经走在前列。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我们也已基本形成一套系统全面、验收标准严格的行业制度。 
  但在项目的设计期,这阶段是目前“生态环保工程”在工程操作系统中的短板,是需要特别加强的,目前我们在部分公路路段的环保设计、水资源保护、公路景观设计,以及施工技术设备等的管理等方面存在着不被重视甚至被忽略的问题,这部分的工作任务主要是在各大设计院的工程项目组。从各大公路设计院的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也看得出来,真正拥有环保景观设计专业所的设计院寥寥无几,据我所知中交一院、二院是有的,其他设计院鲜有耳闻。而在各大设计院的专业人员配置上,风景园林专业的景观设计师等相当稀少,基本是荒芜的状况,而在美国我们知道,对于穿越生态保护区范围内的公路设计是必须要有景观设计师主持设计工作的。公路工程设计层面长期以来对绿色生态环保工程设计投入的相对不重视,从这个角度即可窥见。公路工程不仅仅是修公路这样的事情,“绿色公路”的设计工作,这是在整个工程操作系统中需要捅破的最后一层窗户纸,对于工程项目建设最为重要的中间设计环节,在生态环保方面落实的不好,往往之前我们做过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就会被直接锁进箱子里,理论的研究及调研就没有了实际意义。 
  给G108升级改造的几点建议 
  国道108线的升级改造,因其穿越地区的地质地貌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文化景观丰富,应该建设成为一条具有绿色生态环保甚至人文公路特质的典范性工程,为十二五期间的其他14条干线公路的升级改造做样板。 
  “绿色公路”不是指某一种或某一类公路,而是一种公路营建的思想和理念,是公路建设的方向和目标。“绿色公路”要求我们以生态学的理论和规律指导公路这一特殊生态系统的建设,在公路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将自然、人和公路进行有机的结合,融入生态设计方法,不以牺牲生态资源为代价进行开发和建设,不仅考虑到人的活动和公路之间的相互影响,而且也特别注重维护人们与生存的自然条件相互融洽和遵循其自然发展规律,形成行车安全舒适,运输高效便利,景观完整和谐的带状公路交通生态系统和区域交通生态系统,实现在现有条件下的最大生态化。 
  新建公路的“绿色”设计理念 
  新建公路即绿色公路破坏发生以前,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就要考虑到生态影响并运用一系列的措施手段尽量避免破坏的产生。以生态思维来思考公路建设的全过程,也就是生态规划、生态设计、生态施工、生态运营,生态规划的特点和科学内涵是:以人为本,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强调系统开放和优势互补,实现高效、和谐、可持续。在工程设计开始即应把生态环保思想融入设计过程当中,妥善处理好主体工程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通过设计人员的努力,尽可能从路线方案和技术指标的运用上合理取舍。生态设计是强调结合自然、适应自然、与自然合作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想。在进行公路设计阶段,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合理确定路线走向、技术等级及建设方案。在公路建设中不仅要充分考虑平、纵、横断面相结合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与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相结合,将公路融合到周围环境中,并充分利用树林、草地和起伏的地形等,尽可能的把公路建设所造成的视觉冲击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绿色公路的施工过程应符合生态营建理念,即强调生态保护的观念,主要处理好施工场地的环境问题。具体要加强施工管理,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材料、设备降低施工噪音、扬尘合理选用取料场和弃料场,合理处理表层熟土,合理用水和弃水,防止水土流失和水污染,减少临时用地和对路域绿地的破坏。公路建成通车后,需对公路进行养护管理,使其正常运营。在运营阶段,应进一步加强路域的植被恢复和全面绿化工作,加强路域环境检测,评定敏感路段的污染程度,制订完整的监测计划,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已建公路升级改造的“绿色”设计理念 
  已建公路往往生态破坏已经发生,对于已造成生态破坏的道路,应最大可能地采取各类恢复或重建措施,力求重建新的生态系统。基本思路是运用地带性规律、植被演替规律及生态位原理等选择适宜的先锋植物,依照灌木与乔木、种草与造林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种群和生态系统的构建,实行土壤、植被与生物同步分级恢复,以逐步使生态系统恢复到一定的功能水平。通过人工辅助的方法,可以使自然本身具有的恢复力得到充分发挥是最为关键的。建议从“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恢复自然”的角度对国道108线具体路段进行生态恢复设计。在技术上尽量模拟自然界的内在规律进行植物配置和辅助工程设计,避免违背植物生理学、生态学的规律进行强制绿化。国道108线沿线的气候、植被、土壤极为复杂,生态恢复设计绝不能千篇一律,要充分考虑沿线的气候特点,注意土壤、植被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适地适树,减少盲目引种带来的不必要损失和生物、生态灾害发生的机率。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植被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有机地融合到多种工程结构中。植物措施简单而经济,工程措施见效快,两者相结合可以优势互补,达到最佳效果。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