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商都广州剑指亚洲物流中心

2011-5-19 12:1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月5日,第109届广交会在广州琶洲会展中心落下帷幕。到会境外采购商逾20.7万人,已然超过了金融危机爆发前的历史纪录。

    距离喧闹的会展中心不远,位于海珠区黄埔村的黄埔古港遗址平静如常,唯有从展览的图画中,才能追忆起这里当年帆樯林立,舟楫如梳的盛况。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 -

点,千百年来广州始终扮演着中国对外交流窗口的角色,它不仅是一座千年商都,也是在世界航海史上曾留下不朽印记的国际物流都会。

    2009年公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赋予了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千川汇海阔,风正好扬帆,抓住历史机遇,再造国际商贸中心的辉煌,成为广州的战略抉择。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说,广州要建设的商贸,并非传统意义的商贸,而是涵盖现代会展、物流等领域,统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大商贸。

    北有空港、南有海港、中有信息港的大广州,正在南中国的沃土上描绘着亚洲物流中心的宏伟蓝图。

    早在2003年,广州市就制定发布了《广州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构建“中国南方国际现代物流中心”的目标。并明确了发展现代物流的重点领域以及有关协调机制、产业政策、相关规定等。2010年,广州被国家商务部确定为现代物流示范城市,现代物流业实现了新跨越。

    在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期间,广州货运量稳步增长,物流总量收获了丰硕的成绩单。2010年,广州全市完成货物运输总量5.75亿吨,比2009年增长9.4%,比2000年增长133.74%。其中,铁路货运量0.68亿吨,比2009年增长6.76%;公路货运量3.97亿吨,比2009年增长7.34%;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4.23亿吨 ,集 装 箱 吞 吐 量达1267.33万标箱,比2009年分别增长12.76%和12.02%;机场货邮吞吐量。吞吐量114.4万吨,比2009年增长19.8%。

    经过多年苦心经营,广州港在去年跨入4亿吨国际大港行列,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200万标箱。南沙港区开通集装箱班轮航线39条,包括外贸航线26条,内贸航线13条,航运经济生机勃发。

    空港物流同样成绩喜人。白云国际机场按照旅客吞吐量规模已进入世界机场前15位,货邮吞吐量同步快速发展,潜力巨大,凸现发展新优势。目前白云机场定期国际(地区)航线已增至86条,累计开通国内国际航线206条,其中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17条国际货运航线2010年共完成货物吞吐量30.6万吨。

    广州道路货运业在规模上获得了新突破,全市经营业户约7.5万家,货运市(站)场36家,货运车辆14.4万辆,危运企业104家,危运车辆2703辆,运输线路通达全国各地,包括粤港、粤澳货运直通车业务规模不断扩大。

    “十一五”以来,随着南部临港产业区、北部空港经济区、中心城区“退二进三”产业发展格局的确立和加快实施,广州现代物流业空间发展布局也优化推进。目前,黄埔、南沙、白云、花都、萝岗等物流发展区作为广州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承载区域,较高的集聚效应吸引了依托于物流业的金融、信息、专业服务和总部经济加快集聚发展。南沙保税港区(一期)、白云区粤港澳(台)流通服务业合作实验区等具有重大项目依托的现代物流新功能区,集聚效应也开始凸显。

    现代物流产业规模空前壮大

    国际巨头抢滩本土企业升级

    目前,广州市物流业正处于从传统货运服务业向现代物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阶段,货运物流已从单纯的货物装卸承运向加工、分拣、包装、配送、运输、仓储、代办、配载、信息咨询等一体化服务转变。

    顺应发展新形势,广州市一批大中型国有企业加紧向现代物流业发展。依托广州交通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全市从事“物流”服务的社会企业约2500家,物流仓储占地200多万平方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南方物流、宝供物流、嘉诚物流、德邦物流、新邦物流、佳吉快运、信义物流、通达物流、卓志物流、城市之星、怀远物流等一大批第三方民营物流企业。这些民营物流企业积极引入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搭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现代立体仓库,努力拓展物流基地,辐射网点和发展规模在珠三角、华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日益扩张。

    广州亚运精彩绝伦,本土物流企业的表现同样抢眼。南方物流集团凭借自身实力和优势,成为广州2010亚运会综合物流供应商,圆满完成了广州亚运物流服务这一迄今为止中国本土物流企业所承接的最严格、最复杂的综合物流服务项目。新邦物流公司则顺利完成了广州亚运鲜花配送任务。

    依托白云国际机场和广州港的发展优势,一批国际物流巨头也纷纷 抢 滩 广 州 市 场 , 联 邦 快递(FedEx)、联合包裹(UPS)、敦豪(DHL)等15家国际大型物流企业落户广州。

    与物流市场的蓬勃发展相得益彰,广州物流业信息化水平在国内也处于领先地位。早在2004年3月,广州就成功开通了电子口岸,成为全国首个实现海关、检验检疫、海事、边防、港口作业一站式服务的信息平台,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广州物流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水平近年来也在不断提升。

    确立“海陆空”全方位保税物流体系

    2010年1月,位于白云国际机场内的广州空港保税物流中心正式封关运作,广州一跃成为国内首个具备空港、海港和陆路三方面最高层次保税形态的省会城市,也由此宣告了广州“海陆空”三位一体保税物流体系的基本建成。这也是广州打造亚洲物流中心的一个核心环节。

    此前的2008年12月,位于广州开发区的广州保税物流园区率先封关试运行,加工贸易企业在园区即可完成加工结转和出口退税,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快速通关。

    2009年8月底,广州南沙保税港区(一期)封关运作。作为广东省首个保税港区,规划总面积7.06平方公里的南沙保税港区可发挥保税港区仓储物流、国际中转、国际贸易、商品展示、检测维修、加工制造、采购配送、港口作业等9大功能,运作一年多来,南沙保税港区已落户保税加工企业2个,物流企业4个,国际贸易公司4个,总投资达2亿美元。

    全方位的保税物流体系,为广州推动物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高品质平台。去年底,市委书记张广宁透露,广州计划以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为核心,从花都区和白云区划出260平方公里,成立一个广州空港经济区,并赋予市一级的权力,其目标就是“把广州打造成为亚洲的物流中心”。

    ■产业亮点

    联邦快递亚太中心落户白云机场

    2004年8月5日,广州新白云机场实现全面转场,一座崭新的国际枢纽空港崛起于广州的北部。近年来,白云国际机场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截至今年3月,白云机场累计已开通国际航线86条、国内航线120条,比2004年转场前新增国际航线60条。白云机场的航线网络已可覆盖全球170多个目的地,每天均有多个航班抵达巴黎、纽约、东京、莫斯科等国际中心城市。

    2010年,新白云机场飞机起降32.9万架次,同比增长6.6%;实现旅客吞吐量4097.6万人次,位居国内机场第二;货邮吞吐量114.4万吨,位居国内机场第三(位于上海、北京首都机场之后),同比增长19.8%。

    在6年多的发展历程中,吸引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落户广州,无疑是新白云机场最为闪亮的成就之一。美国联邦快递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快递运输公司,其设在菲律宾苏比克湾的亚太货物转运中心于2007年合作期满。广州市在获知消息后,迅速把该项目列为招商引资重点工作,并由广州市交委牵头负责引进该项目的谈判、建设、运营协调工作。经过历时2年共23轮谈判,白云机场与联邦快递于2005年7月13日在广州签订了项目租赁与运营协议,确定项目落户广州;项目2006年1月开工建设,至2008年7月完成工程建设,累计投资近30亿元;同时,广州市交委还积极协调解决项目落户广州的飞机航油供应优惠、民航收费减免、海关监管符合该公司业务操作需求等关键问题,促使项目于2008年12月17日试运营,2009年2月6日正式投产运营。2010年,转运中心共处理快件货物30.3万吨、普通货物0.29万吨。联邦快递项目落户广州,将进一步完善白云机场货运航线网络,推动区域制造业、物流业发展。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报告,该项目至2020年,将直接给我国经济带来628亿美元的产值。

    目前,新白云机场正抓紧推进扩建工程,预计到今年底,新白云机场航站楼面积将达到50多万平方米,停机位150个,年旅客吞吐量突破44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超120万吨。

    中海、中远、马士基牵手南沙港

    “十一五”期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保持稳步增长。2006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突破3亿吨,排名位居全国第3位,全球第5位;集装箱吞吐量达到665万TEU,位居全国第5位。到2010年,广州港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4.1亿吨,同比增长12.9%,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255万TEU,同比增长12%,实现了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的双增长。

    近年来,根据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广州市交委牵头会同广州港务局、广州港集团等单位,定期召开港口生产经营座谈会,引进国内外著名集装箱班轮公司参与南沙投资,不断拓展集装箱外贸班轮航线。南沙港区2004年下半年投产,首年集装箱吞吐量即突破100万TEU,实现国内其他新建沿海港口3年才能实现的业务量;项目投产后,广州市交委积极协调引进中海、中远、马士基公司参与南沙港区建设经营。

    国际航运巨头的加盟,有力促进了南沙港区的快速发展。2006年至2007年,南沙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实现连续两年翻一番。2009年上半年,由于受到全球经济危机影响,港口生产出现下滑,广州市交委积极协调中海集团、中远集团、中远集运、APM码头公司,要求南沙港区各股东方进一步加大南沙港区市场营销、促进南沙港区不断发展。2009年7月以后,南沙港区月度集装箱吞吐量同比持续正增长,并呈每月环比增长的良好态势,2010年全年,南沙港区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16万TEU,同比增长9.2%。至2010年底,南沙港区共开通航线39条,其中外贸班轮航线26条,内贸班轮航线13条。

    电子口岸连起广佛肇

    2004年3月,由广州市交委牵头、驻穗口岸单位和市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建设的广州电子口岸(广州大通关物流信息平台)正式开通,成为全国首个实现海关、检验检疫、海事、边防、港口作业一站式服务的平台。

    广州电子口岸建设伊始,广州市就考虑从国际物流、通关物流和国内物流三大环节,来实现物流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当时,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物流平台也出现不少,但由于环境的诸多限制,随着时间的迁移,这些企业自生自灭,很多已没了踪迹。

    这种情况下,广州市交委考虑以通关物流为突破口,来打开物流的瓶颈,掌握了所有的通关物流数据之后,再向两边延伸,把物流的诸多环节串通起来。根据这一设想,物流企业的数据信息首先被电子口岸的信息平台收集,然后分发到海关、检验检疫、边检、海事等口岸通关管理部门,通过各自部门的数据中心进行联网作业,最后将审批、作业等相关数据重新返回到电子口岸的平台上来,从而实现了单一窗口的一站式服务。

    目前,广州电子口岸已建设成为一个能将分布在不同口岸管理部门的系统和业务整合在同一窗口、面向客户的统一大通关物流资讯和服务平台,实现的业务项目分为口岸电子执法、本地大通关、咨询服务及信息发布、物流商务四大类,提供近百项服务功能,如南沙关港信息平台、电子舱单处理系统、运抵报告系统、会展通关系统、舱单互认系统、船舶联检系统等。

    广州电子口岸在努力服务本地大通关的同时,还积极加强对外联系与合作,探索电子口岸跨区域合作的经验和模式。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之后,广州市交委代表广州市政府,积极协调中央驻粤的海关、检验检疫等单位大力推进广州电子口岸平台的建设,建成并推广应用了一批适应广佛肇区域内口岸物流发展需求的大通关信息化项目。

    目前,运抵报告系统已在广佛肇三市有进出口业务的全部62个码头(其中广州40家、佛山16家、肇庆6家)推广应用,2010年通过系统处理的出口集装箱量为169.6万个标准箱;关企互动系统已在广佛肇三市的所有A类以上进出口企业共820家(其中广州396家、佛山369家、肇庆55家)应用,帮助企业搭建了与海关之间进行业务办理的信息化高速公路;监管现场信息管理系统已在广佛肇三市的11个(其中广州6家、佛山5家)码头、车场等各类型现场应用,月均处理进出卡口车辆2.4万多台,有效提高了现场的业务运作效率。此外,像报关、报检动态信息查询系统等项目也正在三市的进出口企业进行推广,以帮助企业有效掌握通关状态,提高经营效率。

    广州市交委表示,将继续以广州电子口岸平台为基础,努力推进广佛肇区域大通关信息平台的项目建设,逐步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区域大通关信息化协作体系,提高区域内整体物流通关的效率,促进区域大通关业务的一体化发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