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集集团火爆增长将放缓

2011-5-16 20:0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集装箱高毛利率不可持续、海工业务路漫漫其修远、道路运输业务受重卡拖累,看似高歌猛进的中集集团,正在逐渐放缓脚步。
  作为明星公司,中集集团,4月底交出一季度靓丽成绩单:净利润13.58亿元,同比增长283.28%。但记者深入采访发现,集装箱高毛利率的不可持续、海工业务短期难以盈利、道路运输业务收入受累,将让曾经一路高歌的中集集团放缓脚步。
  集装箱火爆增速不可持续
  虽然从2004年一直探索“多元化”,但集装箱业务依然是吸引市场卖点所在。2010年中报显示,集装箱业务收入占中集集团的48%以上。而市场确定该业务从2010年“V”型反弹至今,公司股价亦从11.35元左右,一路飙升至2011年2月份26.42元,增长130%以上。
  “但各种利好因素短期内集中释放,未来集装箱增速将进入相对平稳阶段。”业内分析师告诉记者。
  中集集团2010年年报中称:“箱价持续上涨预期,使得客户订单需求提前,预计第二季度干货集装箱产出量会相对减少,预计2011年集装箱的整体需求将保持30%左右的增长。”
  兴业证券(601377,股吧)最新报告更是一针见血:“箱价将随着成本的不断上升呈上涨趋势,但超过20%的高毛利率不可能长期持续。”
  兴业证券认为,“马士基、中海等大客户本身也从事集装箱制造业务,可以通过自身物流网络实现销售和配置。其次集装箱产品属性决定了其低附加值低毛利率,集装箱销量和盈利水平持续超预期,需求的提前释放必然会导致未来某个时刻需求降温。”
  海工业务水太深
  更让市场担心的是,被公司视为“未来利润重要增长点的海工业务”在2010年集中爆发各种问题,随之产生11亿元巨亏。
  2010年年报显示,公司海洋工程营业收入24.44亿元,营业成本达到32.46亿元,海工业务巨亏11亿元,营业利润率为-32.83%。而就在中集来福士计入报表之前,2009年其收入为45亿元,净利润达到1.46亿元。2010年公司半年报显示,海洋工程营收为17.64亿元,营业成本为15.17亿元,净利润为1亿元,毛利率为14.07%。
  公司对原因进行简单总结:由于2007年采取的外包策略,加上深水钻井平台在手订单均为首制船,在技术、建造、项目管理方面经验不足,几乎所有的项目都经历了一至两年明显延迟。这导致客户提前提取产品而降低合同价款,还需要对拖期损失进行赔偿,付出了较高的额外成本费用,项目的延迟还造成公司声誉的损失。
  在2011年股东大会上,总裁麦伯良表示,“2011年亏损将有一定程度的反应,今年的目标是大幅扭亏,关键是要将管理、基础、订单、团队、技术等问题处理好。”
  “两年内几乎不可能盈利。”多位分析师表示,“除了公司自身经验原因,和新加坡来福士文化和目标也不同。中集集团希望立即见到利润,但新加坡来福士希望发展规模,最近CEO换将,也是解决冲突的一种方式。”
  “世界上成熟的海工装备制造商产品平均毛利率也不超过20%。中集集团作为新进入者,单船价值很高,工艺要求严格,一旦亏损影响很大。”上述券商表示。
  重卡拖累道路运输业务
  占据收入32%的道路运输车辆业务,也未给出积极信号。兴业证券分析,受重卡景气下滑影响,道路运输车辆业务受制较大。
  “中集集团起于集装箱业务,其发展重卡的优势在于原有的网络渠道,但在重卡行业这已经不是决定性优势。”某分析师告诉记者,“2003年福田汽车(600166,股吧)(600166.SH)就起于经销商渠道,组装式生产模式。2004-2005年重卡企业每年生产额不超过60万,随后几年进入快速发展期,目前各大巨头已经站稳市场,以前的经验不足以借鉴。”
  “由于2010年需求基数较高,2011年中国专用车市场有可能出现比较明显的供过于求的情况,市场价格将承压。公司还将面临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压力。预计2011年海外市场需求有望延续复苏趋势,但由于2011年美欧经济复苏尚缺乏足够的持续性,需求大幅增长的可能性不大。”中集集团对该业务板块前景给出的预判也不乐观。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