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外贸微利化已成常态 外贸企业负重前行

2011-5-11 19:1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目前外贸形势复杂多变,企业可谓是负重前行。”广交会新闻发言人刘建军向记者表示。在广交会医保展开幕期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突破6.5,这对已经过一轮原料药上涨、成本上升后,平均利润率一降再降的医药外贸企业而言,“微利”已经成为其不可避免的经营常态。   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以下简称医保商会)数据,年初以来,我国医药外贸继续保持回升势头。今年一季度,我国医药对外贸易运行平稳,整体上延续了2010年以来的增长势头,进出口额达162.24亿美元,同比增长41.07%。其中出口101.19亿美元,同比增长38.13%。而从企业的订单来看,一季度,国内药企出口在手的长单执行情况良好,但目前国际新订单则呈小额化、短期化常态。
  第109届广交会订单中短单比重持续上升,中短订单占比达90%,长单仅占10%,显示采购商对后市仍存疑虑,下单谨慎;同时出口企业亦担心政策调整和成本上升,不敢接长单。据大会统计显示,本届医保商品订单共计3353件,中短单合计达2678件,长单仅675件。
  势头回稳但挑战仍存
  “受自然灾害和国内通胀,原材料、物流、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大幅上升影响,我国医药外贸企业依然处于微利化状态,走出去和转型升级缺乏有效政策和资金支撑,面临较大挑战。”医保商会会长倪如林指出,当前我国医药外贸还面临着一些需要解决的困难与问题。
  据医保商会近期对重点企业外贸经营情况专题调查的结果,现阶段,我国医药外贸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生产要素价格上涨过快,出口成本持续上升;出口利润微薄,不利企业转型升级;货币贬值成为威胁世界经济复苏的新风险。
  调查发现,大部分企业都将原材料价格上涨列为制约出口的首要因素。以一次性耗材为例,据企业反映,今年以来,该行业的主要原材料——塑料的价格已累计上涨了15%,而该行业的平均毛利率仅为20%。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严重挤压了企业的议价空间。此外,在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同时,还伴随“招工难”的问题,使劳动力供给的结构性矛盾凸显。
  调查显示,目前有56%企业的利润率在5%以下,其中20%企业利润率仅为1%。尽管大部分企业均对2011年外贸业务持乐观态度(72%、76%),但利润率持续在低水平徘徊仍明显制约了企业的市场开拓、转型升级和技术开发能力。
  “我国医药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产业集中度低的情况尚未根本改变。”倪如林指出,截至2010年底,我国拥有医药出口企业32561家,其中出口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4666家,占14.3%;进口企业16210 家,其中进口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1676家,占10.3%。众多中小型医药企业多处于微利生存状态。这些企业自有资金少,而我国出口政策支持体系尚不完善,相关资金和税收支持不到位,企业出口转型升级面临很大困难。
  此外,今年一季度以来,欧元走势强劲影响美元走弱,从而导致美元指数持续走软,推高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尽管企业普遍对于人民币渐进升值有所预期,并且采取了一定的风险控制措施,但是效果却不尽人意。调查显示,32%的企业表示难以承受人民币继续升值,另有48%的企业称,其对升值幅度的承受范围仅为1%~3%。人民币每升值一个百分点,就有76%的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利润下降,降幅最高的达20%以上。
  “长期来看,人民币将处于升值趋势。”广交会业务办主任文仲亮表示,汇率问题既是老问题也同样面临新变化,一方面显示出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实力增强表现的必然性,另一方面也说明欧美受金融危机影响仍未消解。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