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十二五”总投资将达407亿

2011-5-10 12:3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智慧城市建设汇人之慧,赋物以智。即将出台的《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纲要(2011—2015)》定下了新目标到2015年,宁波信息化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智慧城市智慧应用体系、智慧产业基地、智慧基础设施和居民信息应用能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建成一批智慧城市示范工程,智慧城市应用商业模式创建和标准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力争在优势领域形成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引领能力,为建成智慧城市奠定基础。 
  “十二五”期间,宁波智慧城市建设总投资407亿元,建设共30项工程87个项目。 
  十大应用体系让市民享受智慧服务 
  构建智慧物流体系。加快宁波港智慧港口建设,进一步完善第四方物流市场、电子口岸等服务平台,加快推进智慧口岸和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镇海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宁波“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等现代物流服务系统建设,形成高水平、个性化的现代物流体系。 
  构建智慧制造体系。在机械装备、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电工电器、纺织服装等重点制造行业,推广适用的信息化辅助设计系统和制造系统,推动制造过程逐步向信息化制造的高级阶段发展。 
  构建智慧贸易体系。建设国际国内贸易服务网络和信息平台,促进贸易体系内外对接。以宁波国际贸易示范区为龙头,建设集贸易、物流、金融和口岸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国际贸易服务平台,打造一批智慧型进出口专业市场。 
  构建智慧能源应用体系。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实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重点推进智慧电能建设,加快智慧技术在发电、输电、配电、供电、用电服务等环节广泛应用。 
  构建智慧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推进面向市民的住房、教育、就业、文化、社会保障、供电、供水、供气、防灾减灾等公共服务智慧应用系统建设;大力推进面向企业的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投资融资、科技信息、产品供销等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推进81890市民呼叫服务中心建设,提升服务功能。 
  构建智慧社会管理体系。推进社会治安监控、灾难预警、应急处置、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环境监测、口岸疫情预警等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构建智慧交通体系。推进综合交通服务和管理系统、交通诱导系统、交通应急指挥系统、数字公路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出租车与公交车及轨道车辆智能服务管理系统、电子收费系统、港口信息管理系统、港航信息监控中心等智慧交通应用系统建设。 
  构建智慧健康保障体系。建设覆盖城乡各类卫生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网络体系,重点建设医疗急救系统、远程挂号系统、电子收费系统、电子健康档案、数字化图文体检诊断查询系统、数字远程医疗系统等智慧医疗系统。 
  构建智慧安居服务体系。研究制定智慧社区安居标准规范,加快智慧家居系统、智慧楼宇、智慧社区建设,为市民提供更加便利、更加舒适、更加放心的家庭服务、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 
  构建智慧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整合文化信息资源,开发文化娱乐产品,促进数字电视、电子娱乐、电子书刊、数字图书馆发展。 
  目标:到2015年,实现智慧物流、智慧健康保障和智慧社会管理三大应用体系建设,力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全国率先进入示范性智慧物流节点城市行列,全市80%规模以上物流企业实现物流业务网络化,先进物流技术、设备在港口物流领域普遍应用,集装箱智能化应用达到100%。网上就诊预约、网上诊疗信息查询、网上医疗咨询、远程医疗等服务更加普及,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信息共享基本实现。机动车、非机动车电子车牌上牌率达到100%。 
  六大产业基地建设 实现产业智能化 
  如何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未来五年,宁波将引领产业智能化,重点培育智慧产业基地。 
  建设网络数据基地。着力提升政府数据中心、互联网交换中心和数据灾备中心的建设水平,加快培育和建设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引进移动通信数据中心、金融数据处理中心等一批面向重点行业应用的数据中心项目,大力推动云计算中心。 
  建设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十大智慧应用系统软件研发与推广应用。 
  建设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加快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依托宁波杭州湾新区、宁波保税区等重点功能区域及各县(市)区,推动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发展各类新兴制造产业集群。 
  建设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加快传统服务企业向智能化现代服务企业转型。重点培育和提升现代物流、高端商务、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等服务业发展。 
  建设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重点依托余姚滨海、宁波杭州湾和宁海浙东10万亩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等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以及各县(市)区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都市农业园区,推广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农业专家咨询服务系统和农业电子商务,逐步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市场营销等领域和环节的科学化和智能化。 
  建设智慧企业总部基地。鼓励总体实力较强、管理基础较好的装备制造、石化、新材料、纺织服装、文具模具等总部企业,加快智慧技术在研发、制造、管理和营销等环节的应用,培育形成一批智慧型的企业总部。 
  目标:到2015年,实现50%以上规模企业生产经营全面实现自动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协同化。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销售收入超1420亿元,年均增长17%,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新一代信息基础建设:打造随时随地随需的泛在网络 
  智慧应用体系和智慧产业基地的构建都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宁波将坚持基础先行的原则,大力推进城市信息基础设施。 
  着力构建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加快物联网试点推广,加快推进光纤到户、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开展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试点,努力构建“随时随地随需”的泛在网络。 
  推进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三网融合”,加大内容资源开发和业务创新,并且先在杭州湾新区进行试点,再逐步向全市推广。 
  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整合共享,全面发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加强信息安全基础建设。强化互联网安全管理,建立网上身份认证(实名)制,强化互联网运营商和联网单位的信息安全的管理职责。 
  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感知化建设。推进电力、煤气、天然气、航空、防灾等感知化建设。 
  目标:到2015年,实现无线城市和网络融合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互联网城域出口带宽达到2000G以上,互联网宽带接入率达到96%以上,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98%以上,全市有线广电网络基本完成双向数字化改造。 
  从“智能”到“智慧” 需要人人参与 
  智慧城市是大众的智慧城市,需要人人应用和参与。大力推进居民信息应用能力建设,是目前智慧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 
  推进智慧城市知识普及化。统筹教学资源,利用各种载体,采取多种方式,深入开展智慧城市科普工作,提升居民的信息化素养、知识学习能力和信息消费水平。制定系统培训计划,落实培训措施,抓好各级领导、机关干部和企业家的培训。在学校和社区积极开展居民信息技能教育和培训。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为农村居民提供信息查询、远程教育、文化娱乐、村务管理、电子政务和网上交易等服务,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目标:到2015年,全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左右,走在浙江省前列。 
  “十二五”期间,宁波将引进创建智慧城市的各类拔尖人才100人、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2500人、急需紧缺专门人才5000人以上,柔性引进外国专家(海外工程师)2000人以上。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