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产业三大疑虑有待破解
2011-5-10 12:1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我认为车载视频根本不是物联网,传感网才是物联网的核心。”“运营商到底在整个物联网链条中占据什么位置?”“中国移动是不是要覆盖整个支付链条?”当2010年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进入第一场技术论坛“物联网的通信技术”时,一个个犀利的问题抛向了场 -
上的嘉宾。这些问题的背后,是国内产业人士对物联网发展过程的疑虑。
疑虑一:概念之争影射利益博弈
尽管概念很热,但时至今日,物联网依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而概念难以统一的背后是利益的博弈。会场上,几乎每位嘉宾的主题演讲,首先阐述的便是“什么是物联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理事长张成海尽管也承认“广义物联网”,但他更倾向于1999年提出的EPC(产品电子代码)物联网。而运营商们则更注重应用,比如上海联通推出的“智能汽车”,上海电信与申康中心正在合作的“智慧医疗”。
然而,这些概念并不被所有人接受。来自高功传感的CEO庄先生矛头便直指联通推出的“智能汽车”,“我认为传感网才是物联网的核心要素,也就是说动态实时地把数据通过读取器,通过某种载体传送到数据处理中心,然后根据数据进行判断,现在运营商所说的车载系统、娱乐系统,都不是传感网所要达到的目的。”而上海贝尔的战略总监任红菊显然不同意这种看法,“我认为传感网是整个物联网感知延伸的层面,但坦率地讲,目前传感器的技术、成本、商业成熟度并不能很好支撑物联网的应用。”
物联网已经被明确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显然,哪些产业在这个概念内,哪些便有机会获得国家支持。如今全国各地各种物联网产业园如雨后春笋般开始建立,各地对物联网产业园产值的预计数字越来越大,甚至有地级市预测10年后该市物联网产业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而这些预测所依据的物联网概念外延也各不相同。就此投入的巨资到底是盲目投资?还是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就看其是否挤进“物联网”这个大蛋糕内。
疑虑二:运营商是否会掌控产业
和此前在无锡召开的几次物联网峰会相比,本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中运营商唱起了“主角”。会场外,三家运营商纷纷摆出摊位,展示自己的物联网应用:上海电信推出的可在家测量血压、心电图的远程智慧医疗系统、上海联通的车载信息系统,上海移动的远程电力抄表等等,吸引了不少代表的目光。
然而,这些应用的推出,同时也 “刺激”了不少业内人士的神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位代表便不客气地问道,“几年前,很多应用像远程医疗、GPS远程定位、物流射频系统,都已经有企业在做,但现在运营商也要加入到这个市场中,你们如何定位自己?”而另一位代表更是直接询问中国移动相关人士,是否要覆盖移动支付所有链条。
“这些提问代表了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担忧,对运营商在物联网领域一些大手笔的隐忧:作为运输网的绝对掌控者,运营商拥有绝对的资源优势,但是否能够放开空间,在物联网未来发展过程中,能够让更多有积极性的公司、更多新创意得到扶持和发展,而不是正好相反,利用资源优势去争夺市场。”上海电信总工程师王思伟如是总结。
疑虑三:标准太多更糟糕
“没有统一标准”被认为是目前物联网发展最大的瓶颈之一,然而,曼博科技CEO陈毓华却表示,比没有标准更坏的是有太多的标准。的确,对于物联网产业链各界而言,没有标准也许是一件好事,因为只要你有足够的实力,便有机会成为未来标准的制定者,从而享受由其带来的一系列好处。
今年3月9日,当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召开第一次筹备会时,尽管并不愿意宣传,但闻风而来的组织和机构却让工作组应接不暇。“各大运营商都在,甚至有的部委也要参加,我们说我们不吸收具体的单位只吸收标准化组织,可有些部委临时成立标准化组织,也要参加,最后参与机构一共是19家。”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秘书长王立建介绍。
几乎与此同时,中国移动在M2M上形成的一整套技术标准,已经纳入 ITU的组织标准,移动希望借此先行一步,使企业的标准成为国家的标准。而就在今年3月,上海电信也建立了中国电信第一个物联网统一接入平台,对物联网的信息、终端、应用等进行统一管理,也就是说,与电信合作的物联网产业链各个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都必须符合这一平台所提出的标准,其目的也很明显,利用运营商在产业链的优势,在企业中推广事实标准。
“中国物联网的车很大,不会被任何人拉到沟里去,但很有可能让我们多转几圈,走偏向。运营商和政府不会怎样,但做物联网的小企业却很困难。我建议光我们喊不行,可能需要大家有共同的认识,希望大家共同喊一喊物联网到底是什么东西。”陈毓华最后说。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