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降速科学吗?

2011-5-1 6:3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张颖川
    在当前某些地区高铁建设暴风骤雨般“大跃进”势头下,出于运输安全、债务风险、民众需求等多重因素的考虑,铁路部门降低高铁运营时速确实有必要性。但像京沪高铁这样由最高时速380公里、持续运营时速350公里骤然降至最高时速300公里的大幅降速不免耐人寻味。在笔者看来,其作法正暴露出铁路部门在高铁建设运营中缺少科学规划的实质。高铁速度切不可如此大起大落,非左即右。
    其实,高铁减速目前已呈现连锁反应之势。在京沪高铁调整运营计划的同时,武广、沪杭、沪宁等多条高速铁路已经开始降低运营时速,列车最高时速从350公里调整到了300公里甚至250公里。对此,铁路部门的解释是,铁道部是在按照结构合理、速度匹配的原则,合理安排不同等级、不同速度的客车开行方案。在设计时速350公里的线路上开行时速300公里的列车,有更大的安全冗余,同时也使得票价在符合市场规律上有更大的浮动空间。
    对铁道部的这一解释,笔者不禁心生疑虑。既然现在降速是为了安全考虑,贴近普通消费者的需求,那么以前作运营规划时为何又要建设350~380公里这样的高速度、高标准铁路。并言之凿凿地称:“铁路部门始终把确保高铁安全作为最关键、最核心、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建立了一整套高铁运营安全保障体系。这套保障体系涵盖固定设施、运载装备、运行控制、运营维护、人员素质、安全监控等各个方面,经过了科学和反复的联调联试和运营检验,安全性、舒适度等各项指标处于稳定。”
    按照铁路部门上述说法,以前高铁建设运营速度是经过科学规划、缜密论证的;如今高铁降速,同样也是经过科学规划的。显然,两种相互矛盾的说法证明了,铁路部门在高铁建设运营上所谓的科学规划是大打折扣的,甚至带有一定的随意性。
    众所周知,高铁的定位是服务于那些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人群,如今为了充分兼顾更多人的乘车需求而大幅降速。那么,这部分人群的需求又如何体现和满足?既然要兼顾各种民众的需求,为何不能多开行几列普通列车、动车,却只是在高铁身上下功夫?另外,最高时速380公里标准的高铁,与最高时速300公里甚至250公里的高铁,无论是生产成本还是运行标准都是相差悬殊、截然不同的。将最高时速380公里的高附加值的乘车形式一下子降到了300公里甚至250公里的低附加值的乘车形式,又是否构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随着运行速度的大幅下降,票价也必然会有所降低,那么当初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等巨额成本又是否能够及时收回?
    笔者提出上述一系列问题,只是想阐明一个事实。那就是我国的高铁无论是建设规模还是运营速度,无论是之前某些地方存在的“大跃进”还是当前的“猛收缩”,都显得不够科学严谨。笔者以为,在今后的铁路建设中,进一步加强科学规划、科学论证,是铁路部门应该着重考虑的重点之一。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