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启动需细火慢炖 今年经济平稳运行可期
2011-4-8 22:2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今年经济平稳运行可期
一季度已经过去,完整的经济运行成绩单也即将出炉,但1至2月的数据不免让人对今年的经济稳步增长有所疑虑: 汽车、住房大件消费被“限”,内需不振,将拖累中国经济增速。而专家指出,启动内需属于细火慢炖,急不得。随着居民消费升级,新的消费热点可以拉动更多的行业,并催生一批新兴服务行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更为重要的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虽会带来短期阵痛,但可为今后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奠定基础。
一季度已经过去,完整的经济运行成绩单也即将出炉,但目前已有人对今年的经济平稳增长产生了怀疑。
由于车辆限购和高价商品房的严控政策 ,业界担心汽车和住房消费这两大支柱产业将无法再担纲重任,拖累中国经济。
来自国家统计局前两个月的数据显示,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18亿元,同比增长15.8%,但比2010年12月份回落3.3个百分点。那么,这种回落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是否影响今年乃至未来五年经济平稳发展态势?
就数据而言,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250亿元,同比增长35.2%。其中,住宅投资3014亿元,增长34.9%。这表明保障房建设已经开启了结构调整、保障民生的大门,将弥补商品房销售下滑带来的市场影响。
应该看到,消费需求的增长有自身客观规律,受到一些中长期因素的制约,也需要以长效机制来化解。例如,我国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投资需求旺盛,也容易通过刺激政策迅速扩张起来。而消费需求增长一直比较稳定,年度内提高幅度较小,不太容易短期内超过投资需求增速。又如全社会消费包括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两部分,政府消费可以通过增减财政开支直接调节,而居民消费行为属于家庭和个人自主决定,政策刺激比较间接。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扩大内需的源头活水,也能为促进生产方式转变注入活力。就业、收入分配、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养老和社会救济七个方面,直接涉及居民消费。研究表明,“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若保持8%的年均增长速度,可以实现人人享受义务教育、基本医疗、最低社会保障,以及适当的住房救助和基本养老。按照此目标测算,到2015年,政府基本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可由2008年的5.4%提高到9.3%,平均每年拉动居民消费1.1万亿元,居民消费率可由35.3%提高到41.1%。
当然,从发展趋势上看,居民消费升级已经成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中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需要因势利导。
目前,我国居民消费已经从生存型向改善型和发展型转变。现在的消费热点主要集中在改善居住出行和交通条件上。除了买房、建房、买车需求迅猛增加,我国服务型消费也急剧扩大,互联网用户和手机用户拥有量都已居世界第一。城乡居民的新一轮消费升级,至少还将持续十到二十年。
居民消费的增长根本上取决于收入水平和购买力的提高。要完善年度的刺激消费政策,更需要通过健全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相关税收制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等长效措施,引导全社会建立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
应该看见,我国居民消费增长很快,1990-2008年中国居民消费年均实际增长8.3%,高出世界平均水平5.4个百分点。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是全世界居民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
但同时也要看见,与更快的经济增长和投资增长速度相比,我国居民消费增速明显偏慢。1978-2008年的30年间,我国居民消费支出实际增长9倍,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高达14倍。而且,由于投资增速长期快于居民消费增速,因此投资与消费关系失衡,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下降。1990-2008年我国投资年均增长22.1%,比居民消费年均增速高出13.8个百分点;同期,投资率(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上升,而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相应下降,从48.8%下降为35.3%。
因此,只有政府增加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比重,确保百姓各方面保障齐全,才能真正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有专家指出,启动消费需细火慢炖,急不得。消费增长不可能一蹴而就,随着保障全方位的建立健全,人们消费意识和心理的改善,消费最终会扛起经济发展的大旗。
客观地说,消费已经拉动行业的增长,新的消费热点可以拉动住宅、建材、装修、钢铁、加工、橡胶、化工、电子、旅游等更多的行业,并催生了一些新兴服务行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可以预见,我国经济今年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而健康的发展方式更为重要,这将为今后几年我国经济平稳增长奠定基础。
消费增长出现区域差异 中西部潜力逐步凸显
记者搜集整理全国31个省区的两会报告发现,尽管中央及地方在扩内需战略上的调门都很高,但实际上,2011年各地消费增速目标与“十一五”一样,仍然在17%左右徘徊,这意味着消费行业短期内难有高速增长的机会。统计显示,尽管全国消费增长情况可能依然保持稳定,但是区域消费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中西部地区的潜力正在逐步凸显。
消费高速增长为时尚早
记者搜集整理了2010和2011年全国两会报告,以及全国31个省区过去五年的详细经济数据,在梳理资料中发现,在整个“十一五”期间,31个省区的官方预期消费增速与年末的实际消费增速均高度吻合,一直稳定在17%左右,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
以去年为例,根据统计局已经公布的数据,2010年全国实际消费增速为18.4%,而在2010年初,各地两会报告中对全年消费增速的预期目标也是这一水平。
这意味着2011年的实际消费增速可能依然与地方政府的预期目标接近,而地方政府对2011年的消费目标较2010年初的目标相比没有较大提升。
在31个省区中,14个省区的预期消费增速目标与2010年初目标持平,6个省区没有公布预期消费增速目标,还有一个省份对2011年的消费增速目标较2010年初目标相比有所降低,在预计2011年消费增速更快的10个省市中,最乐观的省份也只上调了两个百分点。
至于“十二五”期间的消费增速,只有河北、云南、内蒙古、辽宁、甘肃和重庆等六省区公布了未来五年的消费增速预期,而且仍然是围绕着17%在做文章。
而其他25个省区都没有对消费增速设定硬性约束指标,只是含糊地表示会加大力度鼓励消费。这说明未来五年消费增长的前景可能并不如想像得那样乐观。
实际上,统计局最新公布的1-2 月消费数据已经印证“消费快速增长为时尚早”的判断。最新数据显示,1-2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8%,比2010 年12 月份回落3.3 个百分点,其中,2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仅增长11.6%,增速下滑更加明显。
中西部潜力不容忽视
记者对比各地两会报告发现,尽管全国消费增长情况可能依然保持稳定,但是区域消费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中西部地区的潜力正在逐步凸显。
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消费增速最高的并不是东部经济发达省份,而是云南、海南、贵州、湖北、江西这些中部或西部省份。
而对于2011年的消费目标, 河北、云南、海南、安徽、西藏、重庆的增长目标均在18%,陕西甚至将增长目标定为19%。业内人士认为,这说明上述中西部省份的消费潜力更大。
这一点不难理解。首先,中西部省市的人均收入增长最明显。记者对比各地两会报告发现,消费增速目标最快的两个地区同时也是人均收入增长最快的地区。重庆市和陕西省2011年的人均收入增长目标是15%和14.5%,远远高于其他省市10%左右的目标。
其次,中西部地区的需求潜力最大。以约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三分之一的汽车消费为例,尽管以北京为首的一线城市纷纷出台治堵措施,当地的汽车消费受到较大打击,但是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仍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有待开发。某轻卡生产企业的销售人士表示,未来几年,西部农村市场的需求将逐步释放出来。
除汽车外,家电是拉动中西部消费增长的另外一个亮点。长期以来,东部城市与西部农村在家电消费上的差距相当大。“十一五”期间,近40%的城镇居民消费了超过70%的家电;但在广阔的农村地区,人口总量几乎是城镇的1.2倍,总消费额却仅为城镇居民的1/3,未来家电进一步普及的空间仍然广阔。
某空调公司的地区销售经理表示,在公司2011年的考核指标中,中西部省市的销售任务普遍更重一些。
寻找消费新支点 哪些行业可以挑大梁?
“十二五”规划着力扩大消费,提高国民收入,民生消费大发展已是大势所趋。然而,在汽车、住房等大件消费被“限”之后,哪些行业能成为撑起消费大梁的支点?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居民消费升级,文化消费、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最有可能成为消费领域新的增长点。此外,在国家重视品牌消费的背景下,纺织服装行业和食品饮料行业的消费也将获得很大提升。
文化消费:3万亿缺口有待挖掘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将文化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这就意味着未来五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将由“十一五”期间占同期GDP的2.5%提高到5%以上。
“要实现这一目标,未来五年文化产业将保持至少15%的年增速,文化消费也将迈上一个新台阶”,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魏鹏举对记者说。
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就进入物质消费和文化消费并重时期;超过5000美元,居民的消费结构转向文化消费为主的时期。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去年我国人均GDP达到29748元人民币(约合4375美元),这说明,中国文化消费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且将成为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的重要突破点,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佳元表示,按照国际经验估算,我国文化消费支出总量应该在4万亿元以上,而实际上由于受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国民文化消费保守等多种因素影响,实际文化消费只有1.15万亿元左右,仍有3万亿元的缺口。
综合券商报告,未来电影、文化演艺、文化旅游等上市公司将成为文化消费的受益者。
旅游行业:更具收入增长弹性
“在汽车和住房之外,旅游有望成为拉动居民消费的一大支点”,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中国消费者洞察智库的负责人郭又绮说。
根据BCG最新预测,到2013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旅游市场,并且中国国内游市场将保持16%的年增长率,到2020年,国内游的价值将达到3.9万亿元人民币。
郭又绮表示,中国旅游业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但随着收入的提升,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居民出游,未来十年首次出行的居民平均每年将达到2500万(或每日7万次)。
国金证券分析师毛峥嵘也指出,房地产“去投资品化”对于居民潜在消费能力的释放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对比其他消费领域,旅游消费无疑将具有更高的收入增长弹性。
事实上,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行业日益受到重视。根据各地方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旅游业成为未来五年地方政府大力发展的产业,云南、海南等地更将旅游业作为支柱性产业来发展扶持。而在2011 年证监会对上市融资产业的指导中,旅游行业更是成为鼓励上市的产业板块。
综合券商报告,未来五年,旅游业产业增加值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2%,旅游板块看多。此外,与之相关的酒店、餐饮、交通等也将受益。
衣食消费:“品牌”产品成重要目标
据悉,《国内贸易发展规划(2011-2015)》有望于4月底出台。据透露,其中提到,“将重点培育品牌消费,引导部分中高端商品消费,进一步促进居民消费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分析人士指出,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的增加,“十二五”期间越来越多的家庭会以更快的速度跨入富裕家庭的行列,品牌产品无疑将成为消费升级重要目标,尤其是服装行业和食品饮料行业是最有潜力的。
中金公司在研报中指出,消费升级可推动品牌鞋服保持很好的量价齐升态势。纺织服装行业将迎来中长期增长,大部分男装、女鞋、家纺等公司未来三年有望保持30%以上利润增长。
国联证券在分析报告中表示,我国社会形态正在向会赚钱会花钱的阶段转变,食品饮料行业本身也在向品牌化的阶段转变,中产阶层持续壮大,居民愿意为品牌和品质支付更多的溢价。因此,乳制品行业和酒类将在品牌消费中率先受益。记者 梁敏
张平:多管齐下扩大内需
2008年,在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之下,我国经济增速一度急剧下滑,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弱点--内需不旺和对外部需求的过度依赖。与此同时,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协调等矛盾又使我国经济长期过快发展的局面难以持续。为此,“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内需的长效机制。
展望“十二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认为,充分挖掘和释放国内需求的潜力,既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方针和基本的立足点。
他说,我国有占世界20%的人口,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建设都孕育着巨大的需求潜力。目前,我国的最终消费率还不到50%,与国际上70%左右的平均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为了挖掘居民的消费需求,张平表示,我国将多策并举,包括实施就业发展优先的战略,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此外,我国还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积极发展新兴的消费业态,促进文化、旅游、建设等消费,加强市场流通体系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逐步使中国国内市场的总规模能够位居世界前列。
张平指出,我国将继续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无论是提高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需求的供给能力,还是积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都需要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我们要在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效益的基础上促进投资的合理增长。”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