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切忌“牛鞭效应”

2011-4-7 0:56: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何为牛鞭效应?所谓“牛鞭效应”是供应链上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制造业的供应链结构中。当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只根据来自其相邻的下级需求信息进行生产或供应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的现象,而各节点企业分别从自身角度进行预测,并通过增加库存来应付需求的不确定性。在这种需求放大效应的影响下,上游供应商往往维持比下游供应商更高的库存水平,这样“牛鞭效应”就产生了。由于这与我们在挥动鞭子时手轻微用力,鞭梢就会出现大幅摆动的现象类似,故形象描述为“牛鞭效应”,即需求放大效应。有人也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胡蝶效应”。
  牛鞭效应是需求信息扭曲的结果。在供应链中,每一个供应链节点企业的信息都有信息的扭曲,并且这种扭曲程度沿着供应链向上游逐级放大,使订货量的波动程度沿供应链不断扩大。这种现象将会给企业带来严重后果,最终使每一个供应链成员蒙受损失。
  为何产生“牛鞭效应”?供应链结构是产生“牛鞭效应”的根源。简单地说,供应链中的成员个数越多,信息被加工的次数越多,被扭曲的现象也越严重。
  首先,需求预测修正,是引发“牛鞭效应”的直接原因。零售商按顾客需求预测定货,通常采用指数平滑法来预测平均需求及其方差,然而,观察的数据越多,对预测值的修正也就越多,于是就增大了需求的变动性。同样,分销商按零售商的定货数量来预测需求,连续对未来需求进行修正,最后到达上游供应商手中的定货数量已是经过多次修正的库存补给量,变动更大了,这样不可避免导致了牛鞭效应的产生。
  其次,批量订购、价格波动、短缺博弈加速“牛鞭效应”。在供应链中,每个企业出于成本和安全库存考虑,通常都会进行批量订购,所以,从终端销售到经销商,再到制造商、到供应商,订货量要比实际销售量大得多,并且供应链中各环节的交货期越长,波动会越剧烈,从而导致牛鞭效应的出现。
  再次,人为增大需求。基于批量的价格折扣和一些促销手段造成的价格波动,往往会促使零售商在低价时购买大量商品,产生预先购买行为,使得采购量大于实际需要量,人为增大需求的变动性,也会加剧“牛鞭效应”。
  最后,短缺博弈行为。表现在,当产品供不应求时,制造商往往进行配额限量供应,此时,销售商为了获得更大份额的配给量,故意夸大其订货需求,当需求降温时,订货又突然消失,这种由于短缺博弈导致的需求信息的扭曲最终引发“牛鞭效应”。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