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芝罘区“蓝色经济”崛起
2011-4-28 10:2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每座城市都因底蕴的不同而描绘出独特的城市色彩。如果要用一种色调来形容芝罘,“深蓝”再恰当不过。
以 “蓝色”理念,撬动起芝罘巨变“起点”,芝罘区把打造蓝色服务经济核心区作为主攻方向,突出特色,主动融入。4月13日,“蓝色崛起烟台行”采访组来到芝罘区,近距离感受到了一个“深蓝”芝罘———
冷链物流基地成为芝罘区有史以来第一个纳入国家战略的项目,承担的国家级海洋产权交易中心是蓝色经济区建设十大试点工程之一,打造金融商务区,为全市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强大“引擎”……所有这些,无不显示着一个主题:深蓝,已成为芝罘区的主色调。
整合资源 重点突破
凝聚蓝色产业园区合力
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后,芝罘区敏锐地意识到,这一次宏观政策的调整、重大决策和重大机遇的提出,必将带来区域发展格局的重新“洗牌”。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芝罘区必须要找准定位,方能抢占新一轮区域发展制高点,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脱颖而出。
芝罘区对入驻的项目尽管非常“挑剔”,但对于“涉蓝”高端高质高效项目,芝罘区的大门却永远敞开着。投资18亿元的国家级冷链物流基地一期落户芝罘区,便是明证。
13日上午,采访组来到位于卧龙园区的冷链物流基地一期建设现场。目前,这个基地正式纳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成为芝罘区有史以来第一个融入到国家级规划的项目。
“国家级冷链物流基地落户芝罘区,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重大机遇。芝罘区没有把它当成一个单纯的项目,而是要把它打造成一个大的产业。”芝罘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副书记刘建针表示,芝罘区的做法是选准一个龙头,整合资源,凝聚起蓝色产业园区的强大合力。
这个“龙头”,就是烟台安德水产有限公司。“目前,冷链物流基地已建成全市最大的3万吨海关公用型保税冷库,利用该冷库的海关、保税以及食品专库等功能叠加效应,为全市近500户企业提供缓税、中转、物流和货物增值服务。”公司董事长丛滋岗介绍说。同时,依托冷链物流基地的“龙头”效应,基地着力推进海产品研发平台建设,加大安青食品、新海水产、海得利水产、长生水产等企业对海洋保健品和航天食品的研发力度,现有生产线的扩产升级改造,将园区打造成为深海产品研发和精深加工基地。项目建成后,年可创产值过百亿元,形成一艘网络遍布全球、业务横跨五大洲的超级冷链物流航母。
建设蓝色经济区,要以项目为支撑;培植特色产业体系,关键在于打造产业聚集区。国家级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充分说明了芝罘区在凝聚蓝色产业园区合力的成功之处,那就是整合资源,重点突破,以规模和聚集效应,带动产业提升发展。
先行先试 走在前面
实现政策效应最大化
在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过程中,芝罘区不断增强蓝色“家底”,争取先行先试,走在前面,努力实现政策效应的最大化。
芝罘区发改局局长阎晓静告诉记者,目前,蓝色经济区规划中提及的海洋产权交易中心确定落户芝罘区,成为芝罘发展史上又一“国字号”聚集区。
据了解,海洋产权包括海洋开采权、海洋盐业开发权、海洋电力开发权、海洋运输权、海洋旅游开发权,同时也应该包含海洋知识产权、海域使用权、填海造地权等,海洋产权要具有排他性、有限性、可分解性、可转让性等属性。
“与国家级冷链物流基地一样,我们也没有把海洋产权交易中心当成简单的一个项目,而是注重发挥它的带动示范效应,助推芝罘区、乃至整个烟台市现代服务业的提档升级。”阎晓静表示,“这个项目是涉海相关产权交易平台,将来对整个资本市场都将发挥不可低估的影响。”
阎晓静进一步解释说,海洋产权交易中心作为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涉海自然资源、生产要素、企业产权等流转的资本平台。通过海洋产权交易中心的规范运用,将实现涉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海洋产业投融资主体快速发展,成为推动蓝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制度支撑。
发挥政策效应的最大化,不仅体现在承担国家级海洋产权交易中心建设上,为保税港区配套的1500亩的起步区建设,也是芝罘区发展蓝色经济的“大手笔”。
“保税港区的封关运作,将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大量的生产要素将在此聚集,因此,我们借助保税港区在芝罘区行政区划内的区位优势,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烟台保税港网外配套服务区,大力发展保税物流、金融商务等,纵深推进‘区港联动’。”幸福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阎永刚介绍说,目前已经先期加快启动环海路西侧1500亩的国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争取五年投资200亿元,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地区总部,形成集团优势。
产城融合 未雨绸缪
城市与产业相得益彰
作为中心城区、老城区,土地资源紧缺、产业发展空间不足已成为芝罘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正是充分意识到这一点,芝罘区在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最大限度将拓展城市空间和发展未来产业空间融合在一起。
蓝色经济区建设离不开金融的推动,在某种意义上讲,金融服务业是推动整个蓝色经济区建设必不可少的“助推器”。深谙此理的芝罘区,把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摆在了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位置。
解放路以西、西南河路以东,南大街以北,北马路以南,便是芝罘区规划的金融中心。目前,金融中心已有82家地市级金融分支机构入驻,为了巩固芝罘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地位还将积极承接国字号以及外资金融机构的入驻。
芝罘区的目标就是打造立足烟台、面向胶东半岛、辐射环渤海经济圈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以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为主攻方向,通过提升产业升级,做大做强传统金融业,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大力发展新兴金融业,提升金融业核心竞争力和服务水平,增强金融业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形成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塑造金融机构集聚中心、创新中心和服务中心。“十二五”期间,银行、保险、证券类金融机构区域性总部力争突破100家,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3%。
拓展城市空间和未来产业发展空间有机结合,还体现在“夹河改造”项目上。这不仅是生态建设项目,更是一个城市和产业聚集发展的全新空间。从一定意义上讲,芝罘未来产业发展的增量空间主要依靠夹河东岸产业带,这是芝罘区转方式、调结构和发展蓝色经济的主要依托。按照夹河控制性规划设想,在加快推进夹河环境综合整治的同时,自北向南依次建设北部动力核区、中部智慧城区、南部生态岛区等三大功能区。
与此同时,芝罘区还积极利用建成区,巩固物流、金融、商贸、商务服务等优势产业的首位度,着力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商贸中心、休闲中心和商务服务中心。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区物流业增加值达到42亿元,年均增长25%,占服务业比重提高到15%,力争引进5个世界500强商贸流通企业,培育10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商贸骨干企业,批发零售业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增加值超过100亿元;接待游客人数达到2000万人次,年均增长15%,旅游总收入达到269亿元;全区商务楼宇达到60幢,面积达到270万平方米,税收过亿元的商务楼宇达到6幢,过千万的达到30幢。(本文来源:水母网)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