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制造”面对“三座大山”

2011-4-27 14:5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导致外贸出口寒冬的成因很多,原材料成本上涨、工人工资提高、人民币升值等是主因。长春光大纺织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颖悟说:“现在工人的月工资平均在1800元至2000元,较以前涨了一倍。   原材涨、工资贵、汇率升、出口遇寒冬
  “长春制造”面对“三座大山”
  处境艰难、生意难做……这些长春外贸人口中的“灰色”词语传递的信号是:外贸出口的辉煌时代已是过去时。在第109届广交会上,包括长春交易团在内的国内众多外贸企业老板一致判断:“中国制造”直面价格魔咒。在广交会上,有参展企业透露,采购商对价格极其敏感,不少欧美客户给出的订单报价甚至比工厂报给贸易公司的生产成本价还低。基于此,不少外贸企业陷入保客户还是保利润的两难选择。
  “你还坚守在外贸第一线吗?”广交会现场,外贸人一句相互打趣的问候语,映射出外贸行业如今面临的窘境。“现在哪是‘坚守’,已经成‘苦守’啦。”问及外贸生意如何,广交会长春交易团成员、长春光大纺织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颖悟深有感触地说:“外贸企业过的是初冬――严冬――三九天,一天比一天冷啊!”导致外贸出口寒冬的成因很多,原材料成本上涨、工人工资提高、人民币升值等是主因。
  利润下降 物美价廉时代走向终结
  伴随成本上涨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制造”物美价廉的时代正走向终结。连日来,记者在第109届广交会二期采访时发现,节日用品、园林用品等展区的企业提价现象较为普遍,涨幅大都在10%左右,有的甚至达到20%。但是,长春交易团的外贸企业产品多是纯手工制作的工艺品,属于附加值低、产能过剩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外采购商强势的压价面前显得无能为力。同类产品多,部分外贸企业一面要应对成本上涨的压力,一面不得不保持产品不提价,以保住国外的老客户。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长春的外贸企业有些已不再一味追求出口数量,而是将重心放在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塑造产品品牌上来,由于实力更胜一筹,他们的提价更易成功。
  压力一:原材料价格飙升 采购商压制产品涨价
  全球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逼迫企业提高部分产品报价,而企业更担心的人民币升值压力或将紧随其后,使得出口更加困难。
  “现在原材料一天一个价,产品价格远远赶不上原材料涨价幅度,出口基本无利可图。”做服装生意的长春交易团成员张颖悟告诉记者,现在棉花的价格是4.7万元/吨,上涨30%;腈纶线目前的价格是每吨4.3万元,而以前是每吨2万元。
  二辛脂是做塑料桌布的主要原料之一。广交会长春交易团成员、向中亚、中东地区出口塑料烫金桌布的刘经理告诉记者:“二辛脂的价格已经从2007年的8000元/吨涨到15000元/吨,几乎翻番。再加上一个模具滚轮就得4万元,塑料桌布这个小本生意,你说利润何在?”刘经理苦笑道。
  长春永裕工艺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永杰是长春交易团中靠广交会扬名的又一典范。但她的企业也面临原材料上涨的重压。“今年与2002年首次参加广交会时相比,铁皮的成本增加了20%。打个比方说,2002年生产一个汽车模型所需的成本是1美元,那么现在就得需要1.2美元。”江永杰说。
  压力二:工人工资涨一倍 纯手工产品优势不再
  我国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之所以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就是我国具有众多的廉价劳动力。然而,近年来我国人工成本却在不断上升,特别是经历过年初的用工荒和工人最低工资新标准之后,绝大多数工厂上调了工人工资,企业的成本风险不断加大。
  据悉,目前我国人工成本是印度的2倍、越南的3倍,中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正在丧失。
  长春光大纺织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颖悟说:“现在工人的月工资平均在1800元至2000元,较以前涨了一倍。而印度、孟加拉工人的月工资合人民币才500元至600元。”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工人工资上涨的问题超越了成本增加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挑战。“到农村找剩余劳动力可能工资会便宜一些,但物流成本又会提升。”张颖悟说。
  记者在广交会采访中发现,长春交易团二期参展企业多数是木雕工艺品、羽毛工艺品等以纯手工制作为主的工艺品企业,无法用机器替代劳动力是它们的共性。几乎同样的石雕饰品,小型企业的报价竟比大型企业低了50%。无休无止的价格战,使中国企业在“内战中”消耗了大量原材料、能源和劳动力,大部分利润却被外国企业赚取。
  压力三:出口企业面临人民币升值考验
  26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173。今年以来,人民币中间价已突破6.54元关口,再创汇改以来的新高。人民币升值和出口企业抢利润,参展广交会的长春出口企业对汇率上升有着“切肤之痛”。
  “我们花人民币买进原材料,以美元卖出产品,再通过外汇换回人民币。原来卖1美元能换回8块多人民币,而由于人民币升值,现在只能换回6块多人民币,中间这2元钱,无形中消失了。”长春交易团从事外贸生意的张先生说,对一些出口企业来说,进口商交付货款与下订单之间存在一定周期,人民币升值预期越强,出口企业收款时所受损失就越大。
  “通胀压力和人民币升值压力之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肯定会被压缩,与此同时,初级原材料的进口成本也会降低,这是一把双刃剑。”广交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刘建军在第109届广交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