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多条公路在旧路改造中采用废物利用新办法

2011-4-24 13:5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340省道、239省道、241省道、通江大道、长虹路、疏港路……通过修建153.1公里“再生公路”,我市有效节约公路建设资金3130万元,腾出废料堆放场地74亩,缩减矿产资源开采3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79吨,在缩短工期的同时,大幅降低噪音扰民程度,让市民出行更加安全便捷。 
  这些公路是如何“再生”的呢?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过往车辆尤其是重载车辆的通行量急剧增长,而原有公路有的已接近使用年限,有的路面破损严重,遍布坑洼裂缝,公路修补任重道远。 
  按照传统流程,道路改造首先得将旧路面全部破碎、清除,再重新摊铺沥青混凝土。废旧水泥、沥青板块要用车运至指定地点堆放,不但耗费大量运输资源和国土资源,污染堆放区域环境,新路施工还需耗费数量可观的工程材料,施工产生的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严重影响沿线居民生活。 
  市交通部门另辟蹊径,通过废物利用,实现“公路再生”。 
  最先“登场”的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术,主要用于“白改黑”项目,将灰白色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为黑色沥青混凝土路面。最初,将原有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修复,用作路基,加铺基层后再铺设沥青路面。这一技术减少了破碎、运输、堆放废旧水泥的麻烦,节约了运输资源和土地资源,减少了部分污染,但也存在弊端:路面抬高,投资增加,质量往往难以控制。 
  针对这一情况,交通部门尝试采用混凝土碎石化技术,通过专用设备和工艺,将旧水泥路面就地破碎、压实,形成稳定路面基层,实现废旧水泥路面材料的循环利用,有效避免加铺层出现反射裂缝。 
  “再生公路”首次出现在340省道金坛段改建中。全长13.7公里的340省道金坛段实施改建时,原来路面上24厘米厚、7万多吨重的水泥板块以及另一路段铺设的3万多吨沥青如何处置,成了一大难题。体积6万立方米的废料,堆起来像座山。经过多次试验,工程技术人员将铲除的水泥板块粉碎,经搅拌后用作路基,避免了另征土方。同时,采用乳化沥青再生和泡沫沥青再生2项工艺技术,处理废沥青,将废沥青铣刨后铺回路面,重新利用。凭借技术创新,这一项目节约用地近20亩,节约石子10多万吨,节约优质沥青25%,减少直接工程成本250万元。 
  此后,更多创新技术层出不穷。旧水泥砼板块在公路基层中再生利用技术、旧水泥砼路面碎石化技术、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沥青路面厂拌冷再生技术……先后用于“再生公路”,在节约项目资金的同时,有效实现了节能减排。 
  交通运输部专家表示,常州在“再生公路”方面的一系列尝试,为全国公路改造提供了样板。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