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的红旗

2011-4-2 12:06: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为了完善国家公路网布局,为了美丽富饶的大兴安岭,2008年,横贯大兴安岭的绥(芬河)满(洲里)高速公路开工建设。 
  大兴安岭年均降雪日达75天,积雪天气高达170余天,纬度高、地形环境复杂,绥满高速公路项目沼泽化湿地、牛轭湖遍布……堪称“十一五”全面开工最难的交通建设工程。武警交通七支队200多名官兵将红旗插到了大兴安岭深处,担负全线条件最艰苦,施工难度最大,技术指数要求最高的扎顿河路基、林场隧道、阿伦河路基路面的施工建设。 
  兴安岭深处显本色 
  七支队承担的林场隧道长不过1255多米,但由于地应力大,且位于石质坚硬的花岗岩和Ⅲ级围岩地段,是支队承担任务中的一颗钉子。为了尽早拔掉这个钉子,七支队官兵3月底就踏雪上阵,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摸过齐腰的积雪对导线进行精确复测。针对低温条件,隧道开挖支护、二次衬砌、防水引流等每一道施工工序都经过多次实验,有效采用“控制开挖、加强光爆、湿润围岩、减小应力”和“超前预报”的办法,解决了这一难题,使隧道掘进进展顺利。 
  扎顿河路基段的公路段地处河谷平原、河心滩,凹洼地多施工难度极大,被道桥专家视为整条高速公路施工建设的瓶颈。2009年4月,为了提前向业主交付试验段,尽早获得全面开工,支队总工程师康志东每天冒着刺骨的寒风,在冰雪的沼泽地里跑10多个小时,忍受着关节风湿的巨疼折磨,奔走在各个施工点,认真观察分析每一段的地质情况,采取标本。 
  晚上回到部队和实验室的官兵一起做试验,经常熬到凌晨。 
  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他带领官兵对河心滩、牛轭湖、沼泽化湿地等地质做了试验,从施工工艺从原材料选用,压实设备类型,碾压速度、工序,碾压遍数都进行了论证。总结出设计施工工艺73项,创新工艺9项,编写了《牛轭湖、沼泽化湿地路基填筑施工方案》,解决了施工难题,一个月后顺利交付的试验段得到业主肯定,总结的6项施工经验被同线兄弟单位借鉴。 
  阿博路面第六合同段进入沥青摊铺,为了节约成本,项目部主任余国斌决定对沥青混合料拌合站中重油燃烧机进行改装,但是将重油然燃烧机改成精煤燃烧炉的操作技术问题困扰着他。为了解决技术难题,他奔走数千里到哈尔滨锅炉厂“取经”,向厂里的师傅请教,拿到技术数据后连夜返回项目部,带领官兵经过两天的反复实验重组了供风系统、燃料供给系统、控制系统、燃烧系统,利用煤粉微油混合雾化点燃,5台55KW的风机将煤粉雾化喷入燃烧炉,有效提高了燃烧值,相对重油燃烧节约成本150多万元。这项技术应用被同线施工的兄弟单位借鉴,称之为该地区公路施工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 
  施工中项目工程师杨展带领QC小组对桥头跳车、桥梁伸缩缝处理、混凝土外观质量粗糙、软土路段不均匀沉降等质量通病进行攻关,研究出了一整套完善的技术方案,促进了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他们还先后投资120多万元购买定型模板、先进的测量、试验检测仪器设备。 
  这里的夜晚静悄悄 
  有人曾如此形容绥满高速公路的美景:随手一按快门,就是一个Windows经典桌面。环保要求标准之高,是七支队从未有过的挑战。 
  2010年秋,笔者到施工一线,其他兄弟单位都是昼夜施工,而七支队的施工现场,每到夜晚都静悄悄的,看不出一点的施工迹象。原来夏秋两季不仅是施工生产的黄金世界,也是野生动物园孕育的时期,七支队为了保护野生动物不惜放弃夜间施工。 
  在扎顿河路基施工中,由于沼泽地段,路基取料一度成为困扰难题,最后为了节约土地资源减少破坏,他们实现就地取材,在路基两遍进行破土采砂,掀开上面一层黑土,然后向下挖掘,现在路段两边都增添了很多小湖泊,清冽的水流淌在路的两旁,实现了人造景观与路的和谐相融。 
  为了保护阿伦河环境,七支队增加运距到5公里外的一座荒岭取土,使投资增加了100多万元,但减少了对环境及沿线居民生活的破坏。他们还用换填的黑土对滩涂实施平整,不但节省了弃土占地,而且为当地村民增加土地50多亩,使昔日滩涂变成了良田。 
  部队进驻初期,官兵坚持做到营房建设不多破坏一米的地表植被,为了保护好林区的水源,生活用水采用积水自然渗透处理,不抓捕不惊动野生动物。施工间隙,官兵们还自觉行动起来,清理“白色垃圾”、施工垃圾,进行无公害化处理,清除污染源。他们还购买了20多种鲜花种子,在营区附近种植。 
  “防火宣传栏”、“护林公约”是挂在营区最显目位置的两块牌子,涉及内容36项。官兵们还用传单、标语等向驻地群众宣传环保知识。 
  2010年4月初,博牙十标项目部四级警士长仲开林发现一猎户捕捉到一只体型有些像黄鼠狼,体长30多厘米的小尾巴动物。他断定这是一只紫貂,立即上前耐心向其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法规,并花了200元将紫貂买下,放归自然。 
  锦旗背后的故事 
  “军民鱼水情深,共筑致富路”、“为民排忧,心系百姓” …… 
  走进大兴安岭筑路兵的连营,在荣誉室里挂着十九面鲜红的锦旗,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一面面鲜艳锦旗背后藏着一个个真情故事,一身身橄榄绿谱写着一曲曲爱民新曲。 
  2010年秋,家住内蒙古阿荣旗那吉屯的刘春燕收到内蒙古工业大学的入学通知书,可是两年前的一场车祸使父亲瘫痪在床,如今家里一贫如洗,拿着通知书后,面对高额的学杂费,一家人悲从喜来。七支队政治处副主任童迪文得知这一事后,立即组织官兵捐款,随后又走访在同一线施工的兄弟单位,为刘春燕筹齐了上学费用,当童迪文将筹齐的学费送到刘春燕家时,刘春燕的父亲激动地泪流满面:“感谢你们啊,是你们武警给了我老刘家希望。” 
  驻地村民张庆财体弱多病,两个小孩上学,全靠妻子一个人种地的收入来维持生计,家庭十分困难。张庆财想养羊,但缺少一笔起动资金。童迪文帮他一次性买了10只种羊,并指派懂养羊技术的战士李红专门帮助他。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现在张庆财羊圈里的羊已经发展到50多只。 
  2010年4 月2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使村民谭明辉家陷入了火海之中,火借风势,越烧越旺。中队长冯志刚带领21名官兵携带脸盆、水桶、铁锹等救援工具赶赴现场展开救援。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奋战,战士们抢运出大豆35袋,玉米24袋,精饲料10袋,木材20多方以及部分家具家电,挽回经济损失5万余元。事后,部队又为其送去了5吨的水泥及部分房屋建材,帮助谭明辉一家重建了家园。 
  距离301国道仅仅数公里鄂温克民族村,一条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出行。部队进驻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找到村委会领导,出动技术人员和机械设备,仅仅用一周时间就为村里修建起了第一条水泥路。 
  2009年6月27日,驻地阿荣旗境内遭受持续强降雨,驻地查巴奇乡降水量达93.1毫米,国道301K1033公里处出现积水,洪水使交通一度中断,农作物受灾,附近50多间房屋受损,接到求援电话,七支队迅速启动抗洪抢险预案,组织挖掘机、推土机、自卸车等15台大型机械车辆,赶往阿伦河实施泄洪。经过官兵连续16个小时的奋战,终于将洪水疏导完毕,降低了百姓的损失。 
  一面面鲜红的红旗在大兴安岭深处飘扬…… 
  林海作证,武警交通七支队官兵把汗水和青春献给了大兴安岭; 
  河流作证,武警交通七支队官兵把赤诚和爱心献给了兴安岭的各族人民; 
  长路作证,武警交通七支队官兵的优良传统在这片林海得到了延伸,树起了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