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于偏重日本市场 大连服务外包产业遭遇危机

2011-4-19 13:4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日本地震后,国内IT产业都开始审视自己与这个岛国邻邦之间的产业链关系。长期看,除了部分高端电子元器件设备供需会受到影响外,多数相关企业都表示短期影响不大。不过,对于刚刚经过金融危机震荡的大连外包产业来说,损失会更多。 
  日前,担任工信部、商务部等多部委服务外包领域专家顾问的北京服务外包行业协会理事长曲玲年向记者表示,日本地震把“刚刚从金融危机时期恢复的业务又一次打到了谷底”。大连这个被称为“中国的班加罗尔”的外包城市,是否正面临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不均衡造成的盛衰突变? 
  2008年开始,,大连的外包产业增速开始放缓。金融危机给了一贯顾忌人脉关系的日本企业有了一个“退单”的理由,很多企业因此就面临没有订单的困难局面。 
  而2011年3月的东日本地震对中国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造成直接影响也主要集中在大连。这一影响正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的变化中。 
  国内企业中,一些规模较大的服务外包企业,如中讯、东软等增速都有所减缓。降幅大约在10%左右。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基本已经没有什么业务。 
  其中,国内排名前十位的服务外包企业大连华信连续几年增长放缓。 
  华信的业务大约80%以上来自日本,但目前受到经济规模、经济增长和IT需求的限制,日本的IT增长需求已经饱和。因此,中国获得来自日本的订单将不会再呈增长趋势。另一方面,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机构都在北京,大连也不会从在华日企那里获得太多业务。 
  大连华信是目前唯一一家还没有上市计划的外包企业,是国内较大的服务外包企业中遭遇最大发展瓶颈的一家企业。 
  相比另一个从大连起家的企业海辉,在收购天海宏业后将总部搬迁到北京,之后请有跨公司背景的原惠普中国总裁孙振耀担任执行董事长,确定了海辉“多重市场并重”的发展战略进行全球布局,并成功赴美上市。 
  事实上,“如果海辉还偏安一隅留着大连,估计和大连华信的情况一样困难。” 
  目前,大连服务外包业务量的60-70%都在东京,但在金融危机之后,国内对日服务外包产业规模已经从28亿美元的峰值下滑。业务量更呈下降趋势。 
  仍以大连华信为例。华信的难题在于,三四家日本大企业客户都在华信有小量的股权。“这三四家日本企业对华信的制约很大,他们希望能控制这个加工点,而不希望它上市或被收购。”否则就会停止业务订单。 
  所以大连政府出面让东软收购华信,而华信也乐于接受的时候收购仍没有达成,究其原因正是这三四家日本企业不同意造出的。 
  “日本经济的成长性锁住了华信的成长性”。原本引以为傲的对日优势,现在成了大连服务外包产业整体发展的桎楛。也就是说,即便日本企业同意华信上市,华信的成长性也不能满足投资者的要求。 
  另一家大连服务外包企业中讯现在虽然被认为是做日本市场交付最好的企业。但中讯也是以日本市场作为主要业务来源,因此目前也面临业务转型的问题。 
  当然,海啸之后,日本企业也意识到,在国土狭窄的本土,做灾备是有问题的。所以部分日本企业会考虑向中国转移灾备数据中心,总体来看这是一个好的方面。 
  中讯就获得了原来几家日本客户原本不可能外包出去的单子。“地震也使日本企业界意识到,从安全性考虑,一些类似远距离备份这样的业务要应该向外转移;或者剥离一些原本不外包的业务。”曲玲年表示,“经过调整之后,中国的服务外包企业可能因此受益,但只有那些规模和能力足够的企业才能获益。” 
  因此,对于希望成为“中国服务外包之都”的大连来说,过于偏重日本市场,已经失去了太多的发展机会。 
  长期看,除了部分高端电子元器件设备供需会受到影响外,多数相关企业都表示短期影响不大。不过,对于刚刚经过金融危机震荡的大连外包产业来说,损失会更多。 
  日前,担任工信部、商务部等多部委服务外包领域专家顾问的北京服务外包行业协会理事长曲玲年向记者表示,日本地震把“刚刚从金融危机时期恢复的业务又一次打到了谷底”。大连这个被称为“中国的班加罗尔”的外包城市,是否正面临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不均衡造成的盛衰突变? 
  2008年开始,,大连的外包产业增速开始放缓。金融危机给了一贯顾忌人脉关系的日本企业有了一个“退单”的理由,很多企业因此就面临没有订单的困难局面。 
  而2011年3月的东日本地震对中国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造成直接影响也主要集中在大连。这一影响正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的变化中。 
  国内企业中,一些规模较大的服务外包企业,如中讯、东软等增速都有所减缓。降幅大约在10%左右。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基本已经没有什么业务。 
  其中,国内排名前十位的服务外包企业大连华信连续几年增长放缓。 
  华信的业务大约80%以上来自日本,但目前受到经济规模、经济增长和IT需求的限制,日本的IT增长需求已经饱和。因此,中国获得来自日本的订单将不会再呈增长趋势。另一方面,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机构都在北京,大连也不会从在华日企那里获得太多业务。 
  大连华信是目前唯一一家还没有上市计划的外包企业,是国内较大的服务外包企业中遭遇最大发展瓶颈的一家企业。 
  相比另一个从大连起家的企业海辉,在收购天海宏业后将总部搬迁到北京,之后请有跨公司背景的原惠普中国总裁孙振耀担任执行董事长,确定了海辉“多重市场并重”的发展战略进行全球布局,并成功赴美上市。 
  事实上,“如果海辉还偏安一隅留着大连,估计和大连华信的情况一样困难。” 
  目前,大连服务外包业务量的60-70%都在东京,但在金融危机之后,国内对日服务外包产业规模已经从28亿美元的峰值下滑。业务量更呈下降趋势。 
  仍以大连华信为例。华信的难题在于,三四家日本大企业客户都在华信有小量的股权。“这三四家日本企业对华信的制约很大,他们希望能控制这个加工点,而不希望它上市或被收购。”否则就会停止业务订单。 
  所以大连政府出面让东软收购华信,而华信也乐于接受的时候收购仍没有达成,究其原因正是这三四家日本企业不同意造出的。 
  “日本经济的成长性锁住了华信的成长性”。原本引以为傲的对日优势,现在成了大连服务外包产业整体发展的桎楛。也就是说,即便日本企业同意华信上市,华信的成长性也不能满足投资者的要求。 
  另一家大连服务外包企业中讯现在虽然被认为是做日本市场交付最好的企业。但中讯也是以日本市场作为主要业务来源,因此目前也面临业务转型的问题。 
  当然,海啸之后,日本企业也意识到,在国土狭窄的本土,做灾备是有问题的。所以部分日本企业会考虑向中国转移灾备数据中心,总体来看这是一个好的方面。 
  中讯就获得了原来几家日本客户原本不可能外包出去的单子。“地震也使日本企业界意识到,从安全性考虑,一些类似远距离备份这样的业务要应该向外转移;或者剥离一些原本不外包的业务。”曲玲年表示,“经过调整之后,中国的服务外包企业可能因此受益,但只有那些规模和能力足够的企业才能获益。” 
  因此,对于希望成为“中国服务外包之都”的大连来说,过于偏重日本市场,已经失去了太多的发展机会。 (本文来源:经济观察网)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