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建成五纵五横一轨交通体系 坦途再现

2011-4-16 11:1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都江堰建成“五纵五横一轨”交通体系 
  5·12汶川特大地震两年后,常跑都江堰的市民早已发现,通往都江堰的道路越来越宽敞,路面越来越平坦;都江堰星罗棋布的灾后重建安置点里,住进新家的受灾群众也能感受到,柏油路通到了自家门口,随之而来的是源源不断的产业发展新机会。都江堰,灾后道路重建、改造里程相当于有史以来的建设总量,“五纵五横一轨”交通体系已然形成。如果你要问都江堰的交通变化,那么得问问都江堰市交通局局长高成军了。 
  2008-2011 
  一个交通局长的三年 
  他的车加一箱油能跑350公里,灾后重建任务最为繁重的两年时间,他两天就能用完一箱油,有时还不够。 
  到去年交通灾后重建基本完成时,他的车跑了13万公里。 
  现在,高成军也很难在办公室,因为他不是在勘察道路建设,就是在前往勘察道路建设的路上。 
  甚至就连中午吃饭的二十分钟时间里,也有人追着他签文件。 
  道路“硬仗” 
  蒲张路100天换新颜 
  从都江堰到向峨乡的蒲张路是向峨乡到都江堰市区的唯一生命通道。高成军至今都忘不了那场打通蒲阳镇前往向峨乡道路的“硬仗”。地震之后,改造蒲张路成了当务之急。2008年9月12日,几经波折后,改造工程正式动工。不过,面对的困难是:一边是向峨乡大量的房屋重建,这条道路的运输量非常之大,一边却要重新改造道路,而且两边都不能有丝毫松懈。怎么办? 
  经过多次磋商,只有辛苦道路建设者了。最后道路建设时间被定在了从晚上10点到早上6点。高成军说:“那段时间,我和局里的干部白天跑其他施工现场,晚上就守在道路施工现场,一遇到问题马上就地解决,有时困了就在车上打个盹。说实话,我能好好睡上一觉,也是一年多之后的事情了。” 
  蒲张路开工100天后,又破又烂的道路已经焕然一新,变得平坦、舒适。就在蒲张路刚刚通车后,有一位领导在前往向峨乡的途中,都忍不住向同车的都江堰市领导打听:“这个地方我好像没有来过,这是去向峨乡吗?好像前次来这条路很破嘛。” 
  交通先行 
  为灾后重建铺就路基 
  “灾后重建,交通肯定要先行。”在都江堰市完成抢险救灾任务后,高成军等一群都江堰市交通局的干部就已经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在2008年6月15日,都江堰市交通局就以文件的形式提出:“一个月内全面恢复震前在建项目施工,三个月内完成《都江堰市交通灾后重建规划》,半年内恢复毁损轻微道路到震前服务水平,一年内恢复市域交通主干线道路,二年内完成在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三年内实现市域交通路网上档升级”的灾后重建工作思路。一场灾后重建交通会战就此展开。 
  喜欢用数字说话的高成军无不自豪地说,都江堰已经建成“五纵五横一轨”的交通体系,道路建设里程超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05年的道路建设总里程,率先迈入快铁时代。在他看来:“交通重建将为灾后住房、基础设施重建铺就最坚实的路基,水、电、气、光纤顺着道路通向每一个灾后重建安置点。”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