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省道改造打通经济命脉 助力建设“五个重庆”

2011-4-15 14:5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公路是人们出行的便捷通道,是物资与信息传递的纽带,更是打开富裕之门的金钥匙。近年来,重庆市交委、重庆市公路局在全市国省道建设中,通过开展维修改造工程、公路安保工程和渡改公路桥工程等一系列建设项目,方便了群众出行,促进了地区经济发 -

展,为“五个重庆”建设添砖加瓦。 

  国省道改造打通经济命脉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曾是大足县大邮路在实施国省道大中修改造工程前的真实写照。这条路是连接成渝高速路、大足县和双桥区的主干道,也是从重庆主城到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旅游公路。但破损的路面、糟糕的路况,一直让司机和游客饱受颠簸之苦、行车之难。 

  变化出现在全市国省道大中修工程开展后。通过市公路局优先安排、重点推进大邮路的改造工程,如今大邮路道路更宽了,坑洼路面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平坦舒适的沥青路面,到大足旅游的游客日渐增多,大邮路也成为了一条美丽的旅游经济纽带。 

  大邮路的变化,正是全市国省道改造的缩影。在进行国省道改造时,市公路局不仅加大资金投入,还从计划、招投标管理、设计批复、质量监督到交通组织和施工管理,都建立和完善了专项管理制度。 

  如今,国省道改造工程使不少长期被老百姓诟病的“烂路”,变成一条条宽阔平整的幸福大道。路面改善后的国省道公路,不仅助力“畅通重庆”建设,更打通了各地区经济命脉。 

  公路安保工程构筑生命保障线 

  2002年9月10日,时任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在市交委调研时提出:可否借鉴高速公路的做法,把波形梁护栏用在交通量大的国省道公路上。在经过全面调查和认真研究后,市交委提出了在国省道边坡高度大于6米的路堤、急弯、陡坡、深沟和临河的危险路段安装波形梁护栏,并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同意。 

  至此,被群众亲切称为“生命工程”的公路安保工程启动。 

  2009年5月28日晚,一辆泸州籍大客车从江津向綦江方向行驶,在北渡大桥转弯处,客车撞毁护栏及桥栏杆,驶出公路,翻出桥下。幸运的是,由于护栏及桥栏杆阻挡,冲击力已大大减少,车上驾乘人员部分受轻伤,安装在公路上的波形梁护栏成为了生命的保护神。 

  如今,重庆市普通国、省、县、乡道已新增“安保工程”6311公里,总里程达9219公里,消除危险路段约15万处。事实证明,在危险路段安装了波形梁护栏后,地方干线公路安全保障能力大大提高,车辆冲出路侧发生事故的几率大大降低,重特大事故得到明显遏制。与2006年相比,2009年全市车辆总保有量为201万辆,较2006年增加了70万辆,而同期道路交通事故总起数减少了66起,总死亡人数降低了15%;较大事故起数降低了55%,死亡人数降低了60%。 

  通道森林促公路景观升级 

  近年来,“森林重庆”正在我市如火如荼地开展,重庆市公路通道也随之开展了“森林工程”。市交委及时成立公路通道森林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从制度上、资金上为公路通道森林工程的开展提供保障。同时各区县交通部门也在市交委的领导下,对“森林工程”投入积极。 

  比如,作为重庆市道路“森林工程”示范路段的九龙坡华福路,就彰显了道路绿化带来的美感。2003年,在九龙坡区建成华福路时,曾对道路两侧进行过简单绿化。近年来,随着这条道路在连接渝西和主城出行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市公路局和九龙坡区加大了对公路通道绿化工作力度,先后投入资金728万元,栽植大银杏、天竺桂、杨树等乔木、灌木6万多株,大幅提升了华福路的多层次立体绿化美化效果。 

  “十一五”期间,全市国省道公路通过扎实推进通道森林建设,建成地方公路通道森林工程近2万公里,新增绿化面积20万亩,公路驾乘环境显著改善。 

  渡改桥改写百姓渡船过河历史 

  为积极推进“平安重庆”建设,市公路局加大投入开展了渡改桥工程。“十一五”期间全市完成危桥改造501座、渡改车行桥98座,超额完成了“平安重庆”目标任务。 

  渡改公路桥工程的实施,改变了群众长期以来乘渡船过河的历史,为群众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惠及人口近百万,既保障了出行安全,又进一步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 

  群众通过渡改桥改造工程而获益的例子同样是不胜枚举。比如2009年3月竣工的石柱县三河乡大河咀中桥,就优化和完善了全乡路网结构,不仅给三河乡下游居民带来极大的交通便利,同时还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使农作物的运输效率提高,成本降低。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