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关东,辽西走廊从头越

2011-4-15 13:5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在广袤的辽西平原,有一处陕长的谷地。高耸陡峭的崖壁间,刻着百年前“闯关东”流民对故乡的无限眷恋;蓬乱干枯的茅草丛,记着他们疲备的双脚踩过这里时留下的声声叹息;崎岖不平的砂石路上,浸着他们的血与汗。 
  这就是辽西走廊。 
  “扼山海之要冲,为京师之屏障”的辽西走廊,地处山海关到锦州之间狭长的沿海平原地带,丘陵起伏,形势险要,是连接我国东北和关内最便捷的通道,自然成了山东流民取道这里进入关东的不二之道。 
  这条古老的走廊面海的一侧,330公里的海岸线上,时而岛屿连绵、港湾相接,时而碧海银沙,岸线平直,其绝大部分在葫芦岛境内,现在那条纵贯葫芦岛市的国道102线,其前身就是在辽代就已经形成的辽西走廊交通要道。 
  这是巧合吗?不,这是历史与现代的重合。 
  泛黄的历史书卷 
  这里被称为“走廊”,却不像“走廊”。在地理学中,被称为“走廊”的地貌,多处于两条山脉间的狭长谷地,如一条长长的胡同。而这里,背山面海,更像一条悬于峭壁、俯视深潭的栈道。 
  辽西走廊亦被称为榆(渝)关走廊。古道长约200公里,宽约5?20公里,因为是沟通山海关内外的重要通道,历来为兵家征战必经之地。辽西走廊一侧是绵延险绝的松岭山脉,一侧是波涛汹涌的渤海潮湾。这里河流流短水急,大都自西北流向东南入海,陆地平坦,土质肥沃。 
  动荡的岁月里,辽西走廊无时不飘荡着血雨腥风。它是一部浩繁的史卷,承载着中华民族负重的历史。 
  辽建国之前,辽西走廊不过是辽西沿海丘陵起伏、岩体广布、人烟稀少的一处狭长谷地,虽有草丛毛道,但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荒漠闭塞状态,既无重镇又无要塞,只有少数民族聚居。而他们也以游牧为主,居民分散。当时,走廊没有较长久的地方政权,即使在个别朝代设了地方官吏,也多是臣服于中原朝廷的民族首领。既非汉人生活必需,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和百姓也就没有打通它的要求和愿望。只是公元207年,曹操平定乌桓从柳城班师回朝,经过此地,并留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名句,为这条长廊抹上了些许浪漫的色彩。 
  契丹建立辽国后,渐有汉人被掳去辽西充当奴隶。长期的民族融合中,汉人将中原的工业生产、开荒种地等技艺传授给契丹人,并在这片土地上建起城池。贸易的发展带动了道路的开拓。 
  据《旧五代史少帝重贵记》记载,公元947年,辽灭后晋,押解晋出帝石重贵流放到东北,“癸卯,帝与皇太后李氏俱北行,过蓟州、平州至榆关沙塞之地,又行七八日至锦州,又行数十程,渡辽水至黄龙府,即契丹所命安置之地”。由此可见,当时他们所经之地,便是辽西走廊。而这段文字,也成为有关山海关直通锦州的最早记载。 
  1032年,女真建金,定都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后,与宋协议灭辽,也是从辽西走廊南下,大灭辽军。1124年,金太宗下令,至京师(上京会宁府)至南京(北京)五十里置驿,至此,辽西走廊才正式纳入国家管理。参加金太宗完颜晟登极大典的北宋使臣许亢宗在《奉使行程录》中写道:“由榆关东北傍海行,经迁州(山海关附近)八十里至莱州(绥中前卫),八十里至隰州(兴城东关驿),八十里至桃花岛(兴城菊花岛),一百里至红花务(连山高桥附近),九十里至锦州,八十里至刘家庄、石山站附近),经由十三山下,一百里至显州(北镇)”。《行程录》又还提到:“出榆关以东行,南濒海,北限大山,尽皆粗恶不毛,至山,忽峭拔摩空,苍翠万仞,全类江左,乃医巫闾山”。1184年,金世宗完颜雍从燕京回会宁府,辽西走廊各州县尽皆治桥修道,路况有了明显好转。 
  及至明朝,由于民族矛盾日趋激烈,明廷设立山海卫,始称山海关,关卡以东被称为“关东”。一道山海关,牢牢锁住了从东北进入华北的陆路通道。1442年,明王朝又下令修筑边墙,巩固辽西走廊安全,同时,进一步加强此地的经营管理,决定“在曹庄汤池之北,建立卫治,赐名宁远”,使得这里又多了一座要塞,多了个经济中心。众多驿站的设立、星罗棋布的防卫设施的加强,使辽西走廊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要道。 
  满人入关,建立清朝,将东北视作“龙兴发祥之地”,进一步促进了中原与东北的往来,辽西走廊也更加兴旺,成为商贸往来、客旅不断、住户日增的重要商贸易通道。 
  在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的辽沈战役期间,这里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封闭东北与关内的陆上通道。 
  四百里辽西,千百年风湮。它是一卷史,它是一部书。秦皇东巡拜仙的虔诚、魏武东临碣石的绝唱、出帝东北流放的凄惶,以及金太宗乘登极大典的雄威和回师会宁的豪迈,久远的记忆让这部史卷愈加深厚;逶迤的女性长城、沧桑的前卫斜塔、坚固的宁远卫城、少帅的筑港丰碑,以及如今宁静安泰的塔山阻击战场,永恒的质感让这部史卷愈加丰润;袁崇焕坚毅的目光、努尔哈赤惨痛的低吟、李自成和吴三桂一片石前的对视,以及中国人以德报怨的宽容与淳厚,给百万遣返日侨的心灵冲击,悲壮的豪情让这部史卷愈加凝重。 
  多彩的时尚画页 
  斗转星移,历史的时空转到21世纪的今天,这条山东人闯荡关东的路,已经成为了一条美丽的走廊。现在,这里隆起了“沿海经济”带,铺就了绿色滨海长廊。 
  如今,京沈铁路、京哈公路并行纵贯,另有锦承、叶赤、魏塔等铁路北通阜新、朝阳、赤峰、承德等地,亦有海轮可以停泊港口,交通区位十分显赫。更值得大书一笔的是,辽西人又做体,成为环渤海经济圈的主动脉,为沿海地区开发开放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辽宁海海大道是一条完全按照省级干线公路标准设计的公路,其中一级公路总长240公里、二级公路总长1200公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辽宁省修建的最长的公路,同时也是全国最长的沿海公路。 
  在滨海大道最西端的葫芦岛,延伸到绥中港的25公里滨海公路,被辽宁省交通厅领导誉为“全省建设得最好最快的滨海大道样板”。这里的兴城古城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水上长城“九门口”气吞河山;明朝爱国将领、蓟辽总督袁崇焕在这里用红夷大炮大败努尔哈赤于马下;与公路零起点近在咫尺的碣石宫引人吟诵一代枭雄曹操的名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里不再是当年流民“闯关东”时的滩涂,不再是茅草丛生的小道。翻过那页泛黄的历史,这条四百里长廊,在时空轮转中,成就了一册时尚的画页。并行纵贯的国道102线、京沈高速公路、京哈铁路、秦沈高速铁路,以及作为辽宁“五点一线”工程中“一线”的沿海大道,如空白的五线图谱,恭候着音乐大师在这里画上美丽的音符,弹奏出悠扬、激昂的乐章。 
  蓝色的绕海玉带 
  在锦州,雄奇的笔架山上,青岩寺里香火旺盛,喧闹的街市小巷子中,醇香的老酒让人流连忘返。物华天宝的锦州,地产丰饶,“海上锦州”的美誉让这里拥有了几分浪漫的气息。 
  2007年,绥中县筹资3000万元,以从未有过的大手笔、大气魄,率先完成拆迁任务,对绥中的71公里沿海大通道进行全面路基改造。最西段25公里公路铺上了黑色路面,建成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的36米宽的高标准景观带,成为集旅游观光、港口运输、产业经济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交通出一件载入史册的创举——开通滨海大道,让这块依山傍海之地紧紧附着“辽西走廊”。历史与现代擦出激情的火花,无数绚烂多彩的篇章在这里被续写,讲述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故事。 
  海风劲吹,涛声不再依旧。沿着当年“闯关东”的路线,把马车换作汽车,在车轮飞驰中感觉时代的变迁。驱车驶出秦皇岛经济开发区,便踏上了16米宽、气势如虹的辽宁沿海大通道。这条2009年9月通车的辽宁环黄渤海的滨海公路,全长1443余公里,东起丹东市,西至葫芦岛市绥中县,途经锦州、盘锦、营口和大连,将辽宁沿海6座城市连为一线,在地图上形成一个斜“z”字形。 
  从葫芦岛到丹东,整条滨海大道串联着25个大小港口、228个工业园区、133个旅游景点,而且,辽宁内地密集的高速公路网络也因它连成一主干道。拥有82公里海岸线的绥中,还远见卓识地把沿海4万亩滩涂全部征为国有用地。 
  可是有谁知道,这里是整条滨海大道最难建设的路段,不仅有28.68公里路段要“抻直入海”,即通过填海造地的方式让一部分路段伸入大海之中,还要架起多座桥梁,连接四面八方。 
  滨海大道规划里程70.4公里,横跨锦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凌海市两个县区,将原来的沿海布线,改为海中定线,通车时实际里程也缩短到57公里。这样一来,通车时间推迟了,工程难度加大了,但建设者们觉得值。28公里靠填海造路,在海中作业,这个长度仅次于杭州湾大桥,是国内第二长的跨海路,技术难度可想而知。 
  唯一没有完全开通的盘锦段,有大片的湿地与自然保护区,呈现的是博大的壮美,是原生态的灵秀。鸳鸯沟景区里,苇荡、红海岸、斑海豹繁育基地等一个接连一个。海风裹杂着淡淡的咸味,带来远方的问候:你是否想起海那边的故乡? 
  长约96公里的营口段,为城市的规划建设注入了新的催化剂。在世界一流的设计规划理念下,营口港凭借着超新星般的崛起速度,集温泉、海滨、五星级酒店、高尔夫度假休闲的旅游区域为一体,吸引了辽宁、东北,乃至全国的眼球。 
  傍山依海是滨海公路大连段最大的特征之一。 
  金州湾斜拉桥、滨海路、燕窝岭、秀月峰,一路行来,山色海景融为一体,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自然风景因为滨海公路而首次呈现。金石滩上,建设者们克服地形劣势,采用了施工难度大的缆索吊基斜拉扣挂法施工工艺,在近50米深的峡谷里,建成了一座状如彩虹的景观桥。全长856.2公里的大连滨海公路边修起了木栈道,设立了观景台,凭栏远眺,震撼人心的山海风光尽收眼底。 
  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连滨海公路工程是大连沿海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依托,直接带动了9个区市县、48个乡镇街道、161个行政村和众多园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使大连部分沿海区域的发展模式由过去的“面向内陆求生存”更新为“转身向海谋发展”。 
  从丹东市区驱车北上,沿着鸭绿江行驶大约15公里,就能到达宽甸满族自治县境内的虎山,这里是全长1443公里的辽宁滨海大道的东端起点,同时也是明代万里长城的东端起点。在这里,滨海大道丹东段贯穿整个丹东临港产业园,是园区的一条交通命脉。大道沿线,港口、厂房鳞次栉比,将江城丹东打造成为一座港城。滨海大道鸭绿江入海口不远处的大片湿地,200多种候鸟翩翩起舞,让人流连忘返。鱼塘、果园点缀在大道两侧,让这条美丽的生态走廊为当地渔人、果农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 
  万吨巨轮从这里驶入大洋,百年锌业从这里起步成就亚洲之最,石油、化工、煤电??共和国长子正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古老的辽西走廊不再是险峻的栈道,长廊成了新航向的基地、塔台。雄浑险奇的九门口,虽不能再承扼佑廊门的重任,却擎起“东北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的头衔。不负“第二北戴河”之誉的兴城,集城(古城)、泉(温泉)、山(首山)、海(海滨)、岛(菊花岛)为一体,以旅游、度假、疗养的胜地之名,迎送四海佳朋、八方贵客。漫漫长廊上,悠扬的筝音与优雅的太极联袂;傍海公路旁,山海相恋,公路如黑色的缎带般延伸向远方。 
  古老的辽西走廊间,远去了“闯关东”流民哭妻骂女的凄凉,美丽的滨海大道上,回响起新世纪公路人嘹亮的歌声。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