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国省道建设吹响“冲锋号” 再投60亿改造国省道

2011-4-15 13:5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要致富,先修路”,肩负统筹城乡试验之职的重庆,要破解城乡结构“二元化”,便捷的交通,是一个重要条件。 
  市交委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市国省干线公路网络不断优化———截至“十一五”末,全市共建成3000公里县际联网公路,改造国省道大中修5400公里,设置防撞护栏“安保工程”总里程达9219公里,全市二级及以上公路增加到1万公里,国省道中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72.7%,居西部前列。 
  在国省道公路建设过程中,我市涌现出的安装防撞护栏“生命工程”、建设公路通道森林工程、完善渡改桥工程等一系列亮点,不仅推动全市道路路网更加完善,同时也让更多沿线农民致富增收。 
   搭建出行的生命保护线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地质条件,我市国省道公路大量存在高填深挖、弯急坡陡、临江近河、翻山穿谷的危险路段,公路安全矛盾较其他省市更加突出。 
  从2002年开始,市公路局在全国率先启动国省干线公路“安保工程”———包括修建国省道干线防撞护栏,对危桥、危隧、渡口进行改造等。随后几年,市公路局又在全国率先实施桥梁防护改造,将“安保工程”不断延伸到全市所有国省道特别是危险路段上。 
  “安保工程”实施后的效果可谓立竿见影。2004年3月29日和8月16日,綦江县境内有两辆载人客车均因防撞护栏而挽救了近60人的生命;次年12月,巫山县一辆大客车因路面冰雪造成侧滑,所幸安全防护栏把客车挡在了200米悬崖边,挽救了36人的生命…… 
  出于对“安保工程”的感激,社会群众亲切地称这项工程为“生命工程”、“救命工程”。 
  2004年4月,交通运输部冯正霖副部长在我市主持召开了“全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工作现场会”,重庆“生命工程”经验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并直接催生了随后全国范围的公路安全网建设。 
   通道森林工程助力“森林重庆” 
  在如火如荼的“森林重庆”建设中,国省道公路通道森林工程是其中一抹亮色。 
  2008年,全市各级交通部门在国省道公路通道两侧大规模植树、种草、栽花,形成了层次多样、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绿色长廊”。如今,驱车在国省道公路上行驶,宛如在绿色画卷中穿行一般。 
  为保障工程顺利实施,市交委还出台了《重庆市公路通道森林工程管理办法》,对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等进行规范,并把公路通道森林工程建设与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因地制宜营造经济林和速生丰产工业用原料林,做到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相结合。 
  如今,全市已建成地方公路通道森林工程近2万公里,新增绿化面积20万亩,市民出行的公路驾乘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路网改善兴旺农村产业 
  正是得益于大规模的国省道路网修建及改造,近年来,我市“三农”面貌得到巨大改观:全市粮食产量连续三年超过1100万吨,蔬菜、水果持续增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00元,年均增加13.1%;实现“两翼”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两翼”地区经济增速连续四年快于全市平均水平。 
  国省道路网交通条件改善,还解决了农产品运输难、销售难,货损大、价格低的问题。 
   今年再投60亿元改造国省道 
  市公路局表示,今年将再投资60亿元,开工建设200公里普通国省道升级改造工程和1000公里路面改造工程,方便群众出行。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按照国道基本达到二级,省道基本达到三级的标准,我市将构筑“更安全、更高效、更规范”的现代公路网和管理体系,其中包括: 
  实施新增国省道和农村公路“安保工程”5000公里,危桥改造500座、危隧改造40座、渡改桥100座;确保跨长江、嘉陵江和乌江上特大桥梁每年一次定期检查,确保国省道安保设施完好,对现有危桥、危隧进行全面整治。 
  完成公共服务信息平台、路网管理中心与应急处置平台建设,强化路网监测与信息服务功能,对国省道重点路段、特大桥梁、特长隧道的视频监控实现全覆盖;市、区县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联网率达到100%。 
  逐步建立资金保障有力、监督管理规范的公路养护体制,实现公路养护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从业人员和企业诚信体系覆盖率达到80%,完全建立准入退出机制;路政许可正确率达到100%,货车超限率小于5%。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