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五年跨越发展公路“六大亮点”

2011-3-9 13:06: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过去五年,全市公路工作坚持科学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坚持民生导向、坚持改革创新,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加快发展,公路累计投资1200 亿元,是“十五”期的2.1 倍;总里程达到11.7 万公里,比“十五”末新增1.8 万公里;密度达到141.9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五,西部第一。五年来,全市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养护管理上档升级、服务保障显著增强、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十一五”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公路建设迅猛发展 
  “二环八射”高速公路全面建成。以高速公路为主的骨架公路网络初步形成,“二环八射”近2000 公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密度达到2.4 公里/百平方公里,居西部第一。高速公路出口通道增至10 个,初步实现了“4 小时重庆、8 小时周边”。 
  国省干线公路网络更加优化。先后建成南岸至涪陵、垫江经武隆至贵州道真、城口经巫山至湖北建始等43 条县际公路,3000 公里联网公路全面完成;建成成渝公路永川至荣昌一级公路、丰都产业大道、江津九江大道等地方公路改建项目1000公里。同时,建成长寿长江大桥、北碚碚东嘉陵江大桥、璧山大学城隧道等13 个地方重点桥隧项目。全市二级及以上公路由“十五”末5900 公里增加到10000 公里,新增17 个省际地方公路出口通道,国省道中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到72.7%,居西部前列;所有区县之间、与周边省际之间全部实现高等级公路相连,形成了干支联通、覆盖城乡的地方公路网络,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保障。 
  农村公路“双百”工程全面完成。五年来,全市累计投资400 多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50000 公里,分别是“十五”期的15 倍、3 倍;总里程超过100000 公里,新增528 个乡镇通畅、3321 个行政村通达、2920 个行政村通畅,乡镇通畅率、行政村通达率和通畅率分别达到100%、100%和57%,比“十五”末分别提高51.6%、43.2%和40.7%,通二级以上公路的乡镇达到50%;乡镇和行政村通客车率分别达到99%、72%,有效解决了老百姓出行难、乘车难问题。去年,我们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公路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如期完成“双百”目标。农村公路的改善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了城乡统筹发展,向全市人民交上了满意答卷,受到市政府的专项表彰。 
  养护管理显著改善 
  公路通行水平明显提高。启动全市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大中修工程,改造国省道3235 公里,国道210、国道319、国道326,省道103 等干线公路通行状况明显改善。大力改善通行条件,在全国率先完成国省道“安保工程”,并逐步向农村公路延伸,新增“安保工程”6311 公里,总里程达9219公里,消除危险路段约15 万处。改造危桥501 座、渡改车行桥98 座,超额完成“平安重庆”目标任务。扎实推进“森林重庆”建设,建成地方公路通道森林工程近2 万公里,新增绿化面积15 万亩,公路驾乘环境显著改善。 
  公路养护基础再上台阶。不断健全以预防为主的公路养护体系,出台《公路养护工程设计指导意见及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试行)》、《农村公路养护施工技术》等行业规范,完成地方公路数据库和31 个国省道交通量调查站点建设。推行公路养护目标责任制,公路检测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完善。 
  全面落实桥梁养护工程师制度,加强桥梁、隧道等重要构造物监管,特大桥梁、隧道监控全覆盖。以迎接全国干线公路检查为契机,新改建养护站、道班房160 个,进一步规范养护站房建设、机具管理,养护管理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逐步完善。 
  农村公路养护机制基本建立。市政府出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我市农村公路养护机制。为缓解资金紧张压力,在西部率先对县道、乡道、村道每年分别按每公里7000 元、3500 元、1000 元的养护工程经费给予补助,累计增加补助资金5.2 亿元。各区县积极发挥主体作用,落实养护配套资金,加强年度考核,努力探索农村公路养护的新模式。江津、永川、大足、梁平、奉节等区县设立乡镇公路养护站、养护协会,全市农村公路养护体系逐步建立。 
  服务保障全面提升 
  路产保护更加有力。不断加大路产保护、路权维护力度,全面加强路政管理,清理合并路政许可项目8 个,累计查处损坏公路及附属设施10000 多件,清理整治违法建筑2.5 万余处计51 万平方米,拆除非交通标志1427 块,结案率达97.3%。持续加强治超工作,建成固定超限检测站75 个,设置流动检测点139 个,累计检查车辆7700 多万台次,查处超限超载车辆165 万台次,卸载货物171 万多吨;全市干线公路货车超限率从集中整治前的85%下降到4.3%,超限超载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应急保畅卓有成效。不断完善应急保障体系,组建公路应急抢险队伍,修订出台《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灾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与武警交通工程部队签订应急救援合作协议。加强应急演练,成功应对百年不遇洪涝灾害、冰冻灾害、“5.12”特大地震、“6.5”武隆山体滑坡和“7.17”城口洪灾等突发事件,有效处置因灾断道1000 余处(次),综合整治地灾工程24 个。深入开展“大宣教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专项行动,扎实抓好库区175 米蓄水后公路桥梁安全运行,为抢通和保障“公路生命线”做出了重要贡献。 
  科技信息服务逐步提高。开展“三峡库区蓄水初期公路病害防治对策研究”等重点科技攻关项目30 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21 项,其中一等奖5项。大足、丰都等区县大力推广工业废渣利用、混凝土路面再生等新技术、新工艺。完善公路阻断信息采集发布机制,与重庆电视台、重庆交广台、华龙网、移动通讯部门协作共建,发布信息1100 余条。启动地方公路数据整合工程,完善路政、桥梁等基础信息管理查询系统,连通区县公路管理部门办公网络,改版重庆公路信息服务网,行业管理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升。 
  体制改革创新突破 
  二级公路全部取消收费。积极应对燃油税费改革,在西部率先取消全部二级收费公路179 条7570公里,拆除收费站点235 个,妥善安置4300 余名收费人员,实现地方公路全部免费通行,每年直接让利社会超过12 亿元,降低了物流成本,促进了城乡统筹。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取消二级收费公路已获得国家三部委的正式审批,60%的债务将纳入国家补助范畴,去年已获得补助资金19 亿元,为公路事业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养护体制进一步理顺。全市公路养护体制取得突破性进展,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理顺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渝办发〔2010〕162号),各区县交通部门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确保政策落地,为解决公路养护职工的后顾之忧提供了保障。目前,已有35 个区县将公路养护基本支出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剩余的5 个区县也正在积极争取中。 
  县际公路管养移交区县。交旅集团为县际公路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因二级公路取消收费,经营主业转向,不再经营公路项目。根据1997 年市委1 号文件精神,我们按属地管理原则,积极解决交旅集团所属公路项目的遗留问题。通过各相关区县的共同努力和积极配合,交旅集团公路项目已全部移交区县管养,全市干线公路管养体制基本理顺。 
  行业监管明显强化 
  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公路建设、养护管理、路政治超、安全管理、应急处置等行业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先后出台《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超限运输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标准》等7 个规范性文件和《国省道大中修工程管理实施办法》等32个管理办法、制度,同时完善了相关规划。公路工作目标考核体系更加完善,修订出台)《重庆市公路工作目标考核办法》,进一步强化了行业监管力度。 
  质量管理更加有效。对大中修工程定期督查,委托专业机构抽检,开展施工企业诚信评价;对地方重点项目开展混凝土通病专项治理,对关键工序和重要部位进行现场督查,督促施工单位落实质量保证体系。开展“农村公路质量年”活动,全市聘请“万名义务监督员”现场巡查;推行农村公路质量责任追究制和大型结构物公示制;渝北、巴南、涪陵、铜梁、黔江等区县加强了质量管理,2010 年全市农村公路主要指标质量抽检合格率创历史新高。 
  资金管理更加规范。改进公路养护资金管理方式,全部采取预算管理、实行“以路定补”,养护资金的分配更趋合理。资金监管全面加强,市公路局成立审计部门,先后对市级下达的8786 个公路养护和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进行了审计,违规挤占、挪用公路资金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资金管理进一步规范。 
  文明建设蓬勃发展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唱读讲传”等主题实践活动,有力助推和服务公路中心工作。启动“公路文化建设年”活动,创作重庆公路人之歌、开展先进事迹大巡讲等系列活动,宣传“十一五”公路发展成就,全面提振公路人的精气神。注重人才队伍建设,采用集中学习和免费“送教上门”培训9942 人次,职工受训率超过50%。成功举办两届全市养护工技能大赛和一届筑养路机械操作手技能竞赛。2 名养路职工荣获“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称号,2 名职工被评为“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工作者”。先后涌现出国家级、部市级、委级先进集体150 多个、先进个人200 余人次,全市公路行业被命名为“全国交通运输文明行业”,市公路局相继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交通运输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先进集体”等殊荣。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