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规划

2011-3-9 12:5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交通运输行业“五年规划”是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提出交通发展的目标任务,明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增强对交通发展的指导性。《重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本文简称“交通规划”) 经过一年多努力,目前已基本编制完成。为了让大家较为完整地了解规划特点、背景形势、总体思路、主要任务等内容,本刊记者专访市交委副主任陈孝来,请他对我市“十二五”交通规划进行解读。 
  过去两个“五年规划”执行很好,全市公路水路交通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重庆交通》:过去十年,是重庆直辖以来,交通发展变化最大的十年。请您介绍我市“十五”“十一五”交通规划执行情况! 
  陈孝来:“十五”时期,我市实施西部大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央交办的“四件大事”取得重大成果。同时,公路水路交通建设全面加快,“一环五射”高速公路初具规模,建成11 个项目达到750 公里,“二环八射”近2000 公里全部开工建设,提前10 年启动实施;2000 公里县际公路全部建成,顺利实现“8 小时重庆”;农村公路通畅、通达工程全面启动,完成1.6 万公里建设任务,农村地区交通条件明显改善;重点港口码头建设和航道整治迈出重大步伐, 港口货物通过能力达到1000 万吨。 
  “十一五”期间,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丰硕成果,长期以来的交通瓶颈制约状态得到初步缓解。主要体现在:一是建成“二环八射”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近2000 公里,38 个区县实现“四小重庆”,出口通道增至10 个;密度达到2.46 公里/百平方公里,居西部地区第一。二是农村公路实现“双百”目标。新改建农村公路5 万公里,全市乡镇通畅率、行政村通达率从“十五”末的48.4%、56.8% 提高到100% 、100% , 行政村通畅率达到57%。三是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全面提速。先后建成以寸滩为代表的一批5000 吨级大型化、专业化港口,全市港口货物通过能力达到1.3 亿吨、203 万标箱。 
  加强“三个对接”,重庆交通规划思路与交通运输部不谋而合 
  《重庆交通》:“ 十二五”, 是重庆全面完成“314”总体部署的关键时期。请您介绍我市公路水路交通“十二五”规划的有关情况! 
  陈孝来:“十二五”期间,重庆要全面完成“314”总体部署,就是基本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使重庆成为特色鲜明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居民幸福感最强的地区之一。对交通运输的具体要求是,加快建设“畅通重庆”,铁路营运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新增近1000 公里,基本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如果说我市“十五”、“十一五”交通规划的重点是基础设施建设,那么市交委编制的“十二五” 
  交通规划,在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加强调行业管理,突出养护、安全应急等内容,这在思路上与交通运输部“十二五”规划不谋而合。 
  《重庆交通》:在编制我市“十二五”交通规划时,加强了哪“三个对接”? 
  陈孝来:在我市“十二五”交通规划编制过程中,市交委着重加强了与全国公路水运交通运输规划、国家区域规划、周边省份交通规划“三个对接”。比如,在《国家高速公路网调整规划》中,国高网计划从8.5 万调整到15 万公里,重庆有3700(新增1950) 余公里进入交通运输部规划初步方案。在《普通国道网调整规划》调整中,普通国道网总规模从12 万调整到约16.9 万公里,我市现有5条普通国道走向基本保持不变,并新增线路10 条约4300 公里,总里程将达到约5600 公里。 
  同时,项目组分赴我市周边五省份,对高速公路省际通道建设标准、建设期限和接线位置等进行了相互衔接,并达成一致意见。我市高速公路规划修编新增12 个通道,到2015 年将达到18 个,规划2030 年将达到30 个。 
  总体目标:“十二五”基本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重庆交通》: 我市交通规划, 把“ 新建成1000 公路高速公路和加快航运中心建设”直接写入“指导思想”,有什么特别考虑吗? 
  陈孝来:“十二五”重庆交通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重庆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加快推进新一千公里高速公路和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完善城乡交通网络,加强综合交通衔接,坚持建养并重,全面提高交通基础设施供给能力;推进交通科技进步和节能减排,优化运力结构和运输组织,增强安全应急和交通综合执法水平,全面提高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加快构建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交通运输体系,为实现‘五个重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规划的“指导思想”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把“重庆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放在首要位置,充分体现交通对全市经济全局的服务。二是把“新建成1000 公路高速公路和加快航运中心建设”两大关键任务放在“指导思想”里直接提出来,其目的是凸显两个任务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三是把“建养并重”、“安全应急”、“综合执法”作为“十二五”期转变交通发展方式,强化行业管理的重要抓手,便于更加明确地指导未来的交通实践。 
  《重庆交通》: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提出“四个必须、四个坚持”,主要是基于什么考虑? 
  陈孝来:规划的“基本原则”提出“四个必须、四个坚持”,是指: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快速发展;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坚持协调发展;必须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保障安全作为重要前提,坚持安全发展。 
  提出“四个必须、四个坚持”,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四个必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重庆交通落实“三个服务”的有效举措和具体体现。二是“四个坚持”体现了重庆交通发展的特点和要求,即发展速度不但不能减,仍需加快发展;建立长江上游综合交通运输枢纽需要注重多种运输方式的协调统一;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需要通过改革创新提供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坚持安全发展是交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这是交通体现服务功能和价值的基本前提。 
  《重庆交通》:交通规划是如何确定“十二五”发展目标的? 
  陈孝来:规划对“十二五”末期交通发展状态采用轮廓性描述,把发展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两大项: 
  总体目标:到2015 年,基本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其中公路基本建成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水路基本建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 
  具体目标:初步成“两个网络三个体系”。“两个网络”是指:公路基本建成以“三环十射三联线”高速公路为骨架,国省干线覆盖城镇、农村公路服务乡村的公路基础设施网络;水路基本建成“九港三江一中心”为重点的港航基础设施网络。 
  “三个体系”是指形成便捷高效、优质规范的运输服务体系;反应快速、保障有力的安全监管和应急体系;节能环保、资源集约利用的绿色交通运输体系。 
  《重庆交通》:交通规划主要提出了哪些发展指标? 
  陈孝来:我市“十二五”公路水路交通规划总投资约2000 亿元,共有42 项发展指标,主要指标中约束性的有10 个:高速公路超过3000 公里,省际对外通道达到18 个,基本覆盖全市各区县,基本实现每万人拥有1 公里高速公路;路面铺装率达到70%,国省道优良路率达到75%;行政村公路通畅率达到85%;主城区重点完成建设9 个客运枢纽建设和7 个货运枢纽;全市港口货物通过能力达到1.8 亿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700 万标箱; 
  高等级航道达标率达到90%;船舶标准化率达到75%,货运船舶平均吨位达到3000 吨;主城建成区公交分担率达到39%,建成区公交站点覆盖率(内环以内300 米半径、内外环之间500 米半径) 达到60%;万人出租车拥有量达到18 辆;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站点覆盖率达到90%。 
  形成公路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乡乡通三级、村村通油路” 
  《重庆交通》:公路水运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是“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的重点任务,那就请你先谈谈高速公路发展规划吧! 
  陈孝来:虽然重庆几乎位于中国版图几何中心,承东启西,接北传南,区位优势明显,但是,近年来,周边省市高速公路建设快速发展,绕过重庆打通至主要经济区的公路运输通道。目前,重庆至首都北京尚无直连通道,上海至成都通道可以不经重庆主城,成都经重庆至广州通道优势降低。若不加快高速公路发展,重庆作为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将被弱化。 
  为此,我市“十二五”交通规划提出,一是加强重要战略通道的规划布局和国高网的覆盖密度。 
  会同周边省市,对通达东盟印度洋的北京—重庆—昆明—缅甸高速公路,连接关中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西安—汉中—巴中—广安—重庆高速公路,重庆—湖南—江西—福建湄洲湾高速公路3 个通道进行研究,并积极开展前期工作。 
  二是加快畅通高速公路对外通道,打通与湖北宜昌、利川、恩施,四川泸州、安岳、达州、广安,贵州道真、陕西安康等周边主要城市的高速公路,强化重庆经济发展的辐射和集聚作用。 
  三是继续完善市域高速公路网络,加强主城与渝东南、渝东北,以及渝东南和渝东北之间的高速公路衔接,缩短“一圈”和“两翼”的发展差距。 
  四是加强万州、涪陵、黔江等成渝经济区中心城市的高速公路建设,促进产业优化布局,增强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十二五”期间,将投资1300 亿元,重点建设成渝复线、沿线高速等续建和新开工项目1660 公里,新增通车里程1000 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000 公里,基本建成“三环十射三联线”高速公路网。 
  《重庆交通》:在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时序上,有何考虑安排? 
  陈孝来:一是项目空间布局主要加快对外大通道建设,尽快打通出口,以提高国家中心城市的对外开放水平和集聚辐射能力。另外,两翼地区联线、一小时经济圈城市群环线等项目也将重点考虑。二是项目重点安排进入国家高速公路网的项目,并积极推进地方联网高速公路建设,加速形成网络,进一步增强省际、区域间通道能力。三是对招商引资条件比较好的项目,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重庆交通》:交通运输部决定,“十二五”期间国省道改造投入将大幅增长,请问我市国省道改造是如何规划? 
  陈孝来:前面已经介绍过,我市有近5600 公里进入部规划方案,现有5 条普通国道走向基本保持不变,并新增10 条线路约4300 公里,普通国道形成“六纵九横”格局,实现全市每个区县都有普通国道路线覆盖,大部分区县都有2 条及以上国道,调整后的国道面积密度居西部第一。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投资200 亿元,按照国道基本达到二级、省道基本达到三级的总体目标,采取提高等级、改造路面、完善附属设施等举措, 努力提高国省道服务水平。规划升级改造1000 公里,路面改造5000 公里,力争实现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到70%,普通国省道优良路率达到75%。 
  《重庆交通》:“十二五”期国省干线改造遵循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陈孝来:是统筹协调、分类指导、动态管理原则。国省干线升级改造与高速公路建设统筹安排,原则上“十二五”期间同一通道内高速公路建设与普通国省干线升级改造不同时进行,确保干线路网畅通。 
  以国道为重点,重点打造G212、G319 等“3纵3 横”2000 公里干线公路,力求全线按统一标准,打造成为标美化和安全示范路。“一小时经济圈”省道可按二级公路标准改造;“两翼地区”省道原则上按三级公路标准改造,具有骨架性质省道公路宜按二级公路标准改造。目前,市交委正在制定《重庆市国省干线公路改造管理办法》。 
  《重庆交通》:农村公路是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基础要件之一。我市农村公路“十一五”全面实现“双百” 
  目标,行政村通畅率达到57%,那“十二五”的建设目标是什么? 
  陈孝来:我市“十二五”农村公路规划,重点围绕三个方面确定建设目标: 
  一是新、改建水泥(沥青)路面3 万公里,力争实现85%的行政村通畅。二是建设撤乡并镇公路和中心城镇等联网公路7000 公里。我市乡镇从直辖初的1502 个调整为2010 年的847个,被撤并的乡镇基本上还是人口聚居地,仍是区域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货物集散地,在群众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同时将进一步加强中心城镇、农业基地以及主要景区等联网公路建设,规划规模1000 公里。 
  三是按照通路通车的要求,完善农村公路安全设施。规划渡口改造800 个、渡改桥100 座、地质灾害防治250 处、危桥整治500 座。 
  《重庆交通》:我市在专项公路建设方面,是如何规划的? 
  陈孝来:“十二五”期间,我市将重点建设列入国防战备公路,全部达到二级标准;建设7 个战备码头;建设红色旅游公路1000 公里。 
  《重庆交通》:随着公路建设的不断加快,路多了、车多了,站场枢纽建设应跟上。“十二五”期间,我市站场枢纽建设规划完成哪些目标任务? 
  陈孝来:“十二五”重点建设重庆主城和万州这两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并积极争取综合客运枢纽和物流园区试点项目。主城区重点是两路、鱼洞、西永、茶园、西彭、鱼嘴、白市驿等9 个客运枢纽建设和团结村、寸滩、佛耳岩等7个货运枢纽建设。 
  形成港航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建成长江上游地区航运中心 
  《重庆交通》:国发三号文件为重庆确定的十三项“黄金定位”,其中之一就是“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也是重庆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孝来:水运具有占地少、能耗小、运量大等突出优势。市委市政府要求“十二五”期建成“最大的内河航运港口”和基本建成长江上游地区航运中心,把重庆打造为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为此,结合重庆内河航运优势,我市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进行港口码头布局,规划的重点有:一是重点实施嘉陵江、乌江和三峡库区重要支流航道整治,全面建成“一干两支”高等级航道。二是提升港口建设理念,按照港口、物流和产业“三结合”的原则,重点推进主城果园、涪陵龙头山、万州新田等大型化、规模化、铁公水联运的枢纽型港口物流园区建设,逐步形成以“九港”为主导的长江上游最大港口物流枢纽, 新增货物通过能力5000 万吨,港口货物总通过能力达到1.8 亿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700 万标箱。 
  形成运输服务体系:便捷高效、优质规范 
  《重庆交通》: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交通拥堵也日趋严重。目前重庆公共交通分担率仅33%,不及东京、伦敦、纽约的50%;重庆公共交通运营车辆仅7000 辆、每万人拥有10 辆,而北京2.4 万辆、每万人拥有25 辆,广州9000 辆、每万人拥有20 辆。这说明重庆公共交通的地位和作用亟待提升。 
  陈孝来:事实就是这样。国际国内发展经验证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必然之路。为此,我市“十二五”交通规划,坚持把公交优先战略作为长远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完善公交站场基础设施。“十二五”期重点建设完成双堰、弹子石、长生、外河坪等54 个公交枢纽站场,新增公交站场面积120 公顷。二是结合主城区城市拓展区和“两江新区”规划,优化布局公交线网,解决渝中半岛公交线路“万箭穿心”问题,逐步将城市公交延伸至绕城高速公路以内区域,区县城市实现公交逐步覆盖。三是合理调配公交运力资源,在主要客流走廊投放大容量公交车辆,“十二五”主城区公交运力新增约3000 标台,达到9000 标台左右。四是建立多层次、标准化的公交服务体系,在主要走廊调整优化公交快线,城市组团间开通公交干线,组团内部组织好普通公交线路,同时要建立相应的服务标准及考核体系。五是有序发展城市出租汽车,“十二五”期主城区万人出租车拥有量从2010 年的16 辆提高到18 辆,并加强出租车行业监管,提高服务水平。 
  《重庆交通》:交通运输部李盛霖部长要求重庆探索城乡经济一体化格局当中的交通运输一体化问题,就是要重庆发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政策优势,探索在城乡不同交通基础、经济实力和出行需求条件下,如何有效发挥政府财政补贴机制和市场竞争机制的优势,引导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 
  陈孝来:重庆是全国统筹城乡配套改革试验区,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也是统筹城乡的内容之一。结合重庆实际情况,具体要开展以下工作:一是以区县为单位统筹编制城乡客运一体化规划,加快完善基础设施、运输服务两张网络,强化组织领导、管理体制和政策支持三项保障,实现城乡交通资源要素布局的合理化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二是要稳步推进城郊班线客运和农村客运的公交化改造,研究建立城郊或城市新区公交开行的技术条件和需求标准,只要符合公交开行条件的,要统一公交营运服务标准和补贴政策,同时建立严格的考核体系,监督营运企业提供符合公众要求的公交服务。三是要将城乡客运试点经验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继续落实市里关于农村客运发展的有关扶持政策,通过政策扶持为切入点和手段,引导、规范农村客运和因地制宜发展农村客运,保障农村居民聚居区享有基本的公共客运服务。 
  《重庆交通》: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西部地区国际物流中心”目标,那么在积极发展现代物流方面,我市“十二五”规划有哪些重点? 
  陈孝来:在介绍“十二五”交通运输业如何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之前,先就现代物流的构成要素说起。现代物流由三大要素构成:一是功能要素,包括采购、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服务等环节。二是物质基础要素: 
  包括物流设施(站、场、港、物流中心、仓库等),物流装备(运输设备、装卸设备、加工设备等),物流工具和信息设施。三是物流系统支撑要素,主要包括信息和信息技术、标准化、物流平台和物流企业。 
  从现代物流业要素构成出发,结合交通自身优势,交通规划确定了“十二五”重点工作:一是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9 个枢纽型港口、公路物流园区、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的物流园区建设。二是推进交通运输与工商、税务、口岸、检验检疫机构的信息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促进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物流各环节间信息平台的有效衔接。三是积极发展农村物流,结合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发展农产品物流,依托邮政网点发展农村邮政物流,降低农产品运输成本,增加广大农民收入。 
  加强行业管理,将是重庆交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保障 
  《重庆交通》: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广大读者想知道重庆交通这方面的情况。 
  陈孝来:好的,市交委编制的“十二五”交通规划,在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加强调行业管理。这与交通运输部编制公路水路交通“十二五”规划的思路不谋而合,也是我市交通规划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体现。具体而言,行业管理包括养护管理、运输市场管理、安全应急、科技与绿色交通等内容。 
  《重庆交通》:进入“十二五”,随着干线网络逐步形成,养护质量好坏就会成为交通用户、社会公众和媒体直接关注的焦点,农村公路养护的长效机制等,也很值得关注。那么“十二五”我市公路养护管理的重点是哪些? 
  陈孝来:加强养护管理的重点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完善公路养护机制,贯彻渝办发〔2010〕162 号精神,理顺养护职责,增强养护资金保障,建立科学合理养护考核体系,切实执行2010 年完善的《重庆市普通公路工作目标考核办法》,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细则也要完善。二是加大养护投入,提升路网服务能力,为交通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提供安全舒适、持续可靠的保障。 
  《重庆交通》:依据交通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市交通行业管理的其他方面,将如何得到加强? 
  陈孝来:在运输市场管理,一是要从法律法规上增加市场管理的有效手段,如:对达不到要求的营运车辆实施停业整顿,对达不到要求的营运企业降低其参与新增公共资源竞争的配额数量。二是除了要按照法规条款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外,要进一步完善资格和信誉体系,特别要注重实施“准入资格管理”+“质量信誉管理”组合拳。三是加强从业人员资格制度建设。 
  在安全应急方面,一是以交通呼叫应急指挥中心为重点,统筹各基层单位和区县交通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建成重庆市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中心、水上应急指挥中心;二是建设一批应急救援保障基础和应急保障专业抢险队伍,在主城、万州、涪陵等区县,分别建立6 个公路和6 个水路区域性交通应急救援基地;建立公路、水上、运输3 支专业应急抢险队伍。三是加强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实施重点码头、站场、高速公路、重要干线、危险路段等全面监控。 
  在科技与绿色交通方面,交通运输部在“十二五”规划中对科技与绿色交通也给予了高度重视,推进力度较大。科技交通主要是大力推动交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加强交通信息资源整合,推动行业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行业服务效率。绿色交通主要是要转变发展理念,从结构调整中体现,通过路网等级水平提高、交通装备结构调整,使营运车船的平均耗能和运输成本明显下降,推进节能减排。重点内容包括: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能力;注重交通信息化建设与科技推广应用示范;优化运输组织和装备结构,推进实施节能减排6 大示范工程,促进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利用;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监管,积极改善公路和航道沿线生态环境。 
  《重庆交通》:体制机制改革也是行业管理的重要方面。重庆是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8 年市政府和交通运输部就签订统筹城乡交通发展改革试验区的合作共建协议。请谈谈“十二五”重庆交通体制机制改革的打算! 
  陈孝来:“十二五”期间,我市具备推进体制机制重点改革的外部环境。我市的交通综合执法是部级试点,去年年初李部长又布置给重庆一个城乡客运一体化的改革研究课题,他希望重庆在交通运输城乡一体化的格局当中的作用来推进全国的城乡一体化,特别是税收补助政策和公共服务范畴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这些我们都在积极探索。另外还有大交通体制、养护体制、以及市场运行机制等方面,规划中都提出了基本的改革思路。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