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出口加工区:一个对外开放的新平台

2011-3-8 21:5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山海关脚下,老龙头边上,一幢富有现代气息的办公楼,巍然耸立。最夺人眼目的是,楼顶上那超大的中英文字:秦皇岛出口加工区。 
3月7日,本报采访组从秦皇岛市区驱车约一小时,来到这里。出口加工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工学博士邵宏根是浙江老乡,头天周日约好了采访事宜,不料星期一他去市里参加一个重要会议。但中午他还是赶了回来。
自从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2008年又增加保税物流功能后,总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的出口加工区,同时享有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和出口加工区相关的税收和外汇管理政策,成为我国目前所有对外开放领域中层次最高、政策最优、功能最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就像一个永不落幕的国际交易会,出口加工区是一个对外开放的新平台。”邵宏根说。
像这样的出口加工区,全国现有47个。十分熟悉和关注浙江乃至台州经济的他建议,台州出口企业众多,经济外向度高,不妨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申请设立一个出口加工区。
新形象 新目标
从一开始获批建设,秦皇岛出口加工区就因其肩负着的重要发展使命而备受关注。
这里傍渤海、依长城,紧靠全国十大编组站之一——山海关站,穿京沈高速公路和秦沈铁路客运专线,邻山海关港和民航机场,有自己的专用货运码头,形成特有的海、陆、空立体交通。
建设是从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开始的。经过多年的精心建设,区内的天然气、热力、自来水、雨水、污水管线、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线路接通后,一批批标准工业厂房相继崛起,吸引了燕大精密制管、燕秦纳米科技、恒美金属加工等众多企业入驻,来自韩国、日本、美国、西班牙等国的企业也入区兴业。
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和完善的基础设施,让秦皇岛出口加工区催生出一个远大的梦想。“山海关港拥有两个5万吨级、两个10万吨级的泊位,我们的目标是,扩展升级为秦皇岛保税港区。”邵宏根说。
筑巢引凤,良禽纷至。眼下,秦皇岛出口加工区变“招商”为“选商”,把引进企业的目光聚焦在物流企业,并且已集聚了中国外运等7家巨型企业。
新功能 新服务
“出口加工区拥有国际中转、配送、分拨中心、保税加工、转口贸易、商品展示和口岸作业七项功能。”邵宏根如数家珍地介绍道,“区内实行电子口岸通关,添置了上百万元的物流系统软件,搭建了完备的出口加工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无纸贸易’服务。”
传统的出口加工贸易,实行人工通关,走一票货,海关24个部门都要渐次盖章,短的也得花一天时间。“而电子通关,仅需二三分钟。”邵宏根说,依托高科技手段,通关效率提高了,还杜绝了“吃拿卡要”等可能产生的腐败行为。
出口加工区实行“境内关外”的管理体制,实行“一次申报、一次审单、一次查验、一次通关、一次放行”,24小时通关服务的新模式。通关先得把关。管理人员为了实现高效服务,都把查验前置到企业,同时尽量把信誉度高的企业列入服务对象。
偌大的出口加工区,拥有70名工作人员,其中管委会、海关、检验检疫各占三分之一。“封关运行以来,我们一直是‘零投诉’,这得益于借鉴国际成功运作的出口加工区先进管理经验。”邵宏根介绍说。
新机遇 新增点
秦皇岛出口加工区立足当地,面向全国企业开展服务。
作为管委会的负责人,邵宏根向记者算了一笔账:这里人工成本低,每月人均仅2000元,而在南方沿海地区,一个泥水工的薪水也要六七千元;这里电力充足,电价比其他地方便宜好几毛钱;由于特定的区位优势,国内企业产品出口日本、韩国市场,把业务放到这里是最合算的。
目前,秦皇岛出口加工区内投产运行的企业已涵盖精密制造业、物流运输业和高新技术等产业。更为重要的是,加工区对秦皇岛工业的辐射带动效应日益突出,使得其所在的146平方公里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乃至整个秦皇岛市外贸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加工区内不少‘两头在外’的企业,其快速健康发展,不仅使企业自身竞争力日益增强,而且对周边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带动作用。”邵宏根说,“它们不仅带来了大量资金和先进的技术装备,还带来了大批外资配套企业,并辐射带动周边许多中小规模的内资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出口加工区的这种产业辐射,还带动了商业服务、交通运输、金融保险、餐饮娱乐、房地产等多个产业、行业的快速发展,为提高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竞争力、优化周边人居环境、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秦皇岛出口加工区,又一个极富潜力的新经济增长点。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