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国家重大区域规划系列特刊》报道大连

2011-3-8 21:4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3月7日,人民日报在《国家重大区域规划系列特刊》中,以《大连崛起:绿色增长》为题,综合报道了“十一五”时期大连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成就和经验,并对大连“十二五”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同时,刊登了中共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夏德仁和大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万才的署名文章。 
    夏德仁在题为《加快城市转型发展,努力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文章中指出:站在新的起点上,大连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突出“主题”和“主线”,切实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特别要加快城市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体制转型,以转型发展推进科学发展新跨越,努力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和经济总量倍增,基本建成生活富裕的生态宜居城市,向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迈进。以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为目标,优化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大连城市国际化水平;以提高发展质量为核心,加快经济转型,把大连的产业纳入世界产业体系之中;以持续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社会转型,建设市民幸福的宜居城市;以激发活力为动力,加快体制转型,努力提升大连的国际竞争力。 
    李万才的文章题为《实现“十二五”高起点开局,进一步发挥大连的辐射带动作用》,指出: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提出要提升大连的核心地位和龙头作用,要求大连增强综合实力,完善服务功能,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现代产业聚集区。为落实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大连的龙头与核心作用,大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的战略决策。实践充分证明,全域城市化已经成为新时期拉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强力的引擎。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大连面临的发展环境非常有利,勤劳、勇敢、智慧、文明、开放、热情的大连人有信心、有能力继续保持大连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乘势而上,实现“十二五”的高起点开局,推动大连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 
    加快城市转型发展 努力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 
    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 夏德仁 
    “十一五”期间,大连紧紧扭住快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不放松,着力把握产业发展规律,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迈向高端化;始终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振兴,不断增强发展活力;瞄准现代化国际化的战略定位,加速提升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全面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构建和谐大连。全市呈现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城市影响力日益增强的新局面。5年间,大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7%,“十一五”期末完成数分别是“十五”期末的2.4倍、4.7倍和3.3倍。如今的大连,大气开放,连通五洲,蓝天碧海,成为渤海湾畔最靓丽的明珠城。大连先后荣获“联合国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中国最具活力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 
    站在新的起点上,大连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突出“主题”和“主线”,切实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特别要加快城市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体制转型,以转型发展推进科学发展新跨越,努力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和经济总量倍增,基本建成生活富裕的生态宜居城市,向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迈进。 
    以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为目标,优化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大连城市国际化水平。按照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的目标,进一步突出现代化、国际化特色。强化“三个中心”定位,努力提升大连的核心地位和龙头作用。以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牵引,以东北亚物流中心建设和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为两翼,同步推进,互为支撑。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着力增强保税港区辐射功能,发展航运经纪、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仲裁等高端航运服务;加强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建设东北亚多式联运中心、供应链管理中心和国际物流枢纽,构筑发达的东北物流网络;推进金融核心功能和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建设,着力吸引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境内外金融机构来连落户,逐步向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迈进。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以全球视野,高起点编制城市规划,2015年,城市化率达到75%以上。 
    以提高发展质量为核心,加快经济转型,把大连的产业纳入世界产业体系之中。提高发展质量是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本质要求,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在“三个转变”上下工夫。一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完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使自主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的目标。二要加快工业经济向高精尖方向转变。积极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石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造船和海洋工程等支柱产业全面升级,培育一批以产业链为纽带、骨干企业为核心、上下游企业协调发展的百亿和千亿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三要加快服务经济逐步向主导地位转变。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港航物流、金融、科技、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传统生活服务业和新兴生活服务业。 
    以持续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社会转型,建设市民幸福的宜居城市。坚持民生优先理念,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力求在四个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按照大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富民工程”的实施意见提出的目标任务,深入实施富民工程,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在提高居民收入上实现重大突破;推进社会公共产品均等化,着力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大力发展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突出抓好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上实现重大突破;坚持服务群众、依法治市,高度关注和解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在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上实现重大突破;牢固树立“生态立市、环境强市”发展理念,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大力实施“碧海蓝天”工程、绿色美化工程,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构建市民满意的生态宜居城市上实现重大突破。 
    以激发活力为动力,加快体制转型,努力提升大连的国际竞争力。着眼于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的定位,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全面提升大连国际竞争力的体制机制。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深化综合配套改革,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全面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调动基层和企业积极性为目的、以政府宏观调控为保证的新体制。以体制创新带动科技创新,以更加灵活的政策,调动企业和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让创新活力充分迸发,在创新型城市建设方面走在前列。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升开放层次。充分发挥开发区、保税区等先导区引领作用,积极争取设立长兴岛自由贸易试验区,在资源配置、人才流动、国际资本转移等方面打造最佳投资环境,形成符合经济全球化要求的运行机制,不断提升大连的国际竞争力。 
    载自2011年3月7日《人民日报》 
    实现“十二五”高起点开局 进一步发挥大连的辐射带动作用 
    辽宁省大连市市长 李万才 
    大连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工业、贸易、金融、旅游城市。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连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成为我国北方最开放、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特别是过去5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抓住双重机遇,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坚持改革创新和扩大开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大连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高。5年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3%,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7%,分别比“十五”时期提高2.3和12.7个百分点,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全面提高。 
    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5年间,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石油化工、电子信息及软件、装备制造、船舶制造“四个基地”集聚效应明显,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大连成为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热点地区之一。 
    城市综合功能日趋完善。5年间,完成城建总投资是“十五”时期的3倍,连接海内外、沟通沿海地区、辐射东北腹地的物流集疏运体系加快形成,各项金融指标年均增长20%以上,城市的吸纳辐射能力显著增强。 
    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5年间,政府机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企改革成效显著。累计使用外资是“十五”时期的2.4倍,10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连投资,大连保持了在区域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 
    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5年间,市县两级财政直接用于民生的支出801.6亿元,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事业加速发展,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2%、15.5%,市民得到更多实惠,幸福指数逐步提高。 
    2009年7月,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提升大连的核心地位和龙头作用,要求大连增强综合实力,完善服务功能,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现代产业集聚区。这是国家继2003年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时提出 “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之后,再次赋予大连新的战略定位,为大连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为落实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大连的龙头与核心作用,2010年,大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的战略决策,总体构想是按照多中心规划、组团式开发、链条式发展的思路,沿黄渤两海拓展城市空间,按照主城区——新市区——新区组团的结构对全域科学布局,充分发挥工业化和城市化双轮驱动作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实现城市从“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型,从而大幅提高城市的承载力、辐射力和综合实力。一年多来,我们大力推进全域城市化,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现代产业聚集区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全域城市化已经成为新时期拉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强力的引擎。 
    未来5年,是大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期,也是大连建设区域核心城市、向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迈进的重要机遇期。大连确立了到“十二五”期末,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四个倍增”的宏伟目标。我们将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以推进全域城市化为载体,以持续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增强创新能力,保护生态环境,加快社会建设,为率先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而努力奋斗。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大连面临的发展环境非常有利:国家进一步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为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持续的政策支持;多年来结构调整形成的新型产业体系和积蓄的巨大经济能量,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重要条件;近些年来大连全面振兴、率先发展的良好态势,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大连已成为响亮的城市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力大幅提升;特别是全域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为科学发展新跨越提供了强力引擎,正助推我市在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征程上不断前进。勤劳、勇敢、智慧、文明、开放、热情的大连人有信心、有能力继续保持大连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乘势而上,实现“十二五”的高起点开局,推动大连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 
    “一夜东风起,万山春色归。”我们迎来了一个激情绽放、蓬勃发展的崭新时代。我们坚信,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大连的全域城市化和“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以及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一定会取得决定性进展,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一定会大大加强,大连市民一定会生活得更富裕、更幸福! 
    大连崛起:绿色增长 
    人民日报记者 王金海 
    绿色,象征着生命和活力,是“浪漫之都,时尚大连”的品牌和标志。大连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双重战略机遇,追求绿色增长,建设绿色大连。 
    大连崛起,发轫于绿色增长。在经济领域,大力发展低碳、绿色产业。在社会层面,鼓励市民实现低碳生活,自觉爱护环境。在城市建设方面,实施“碧海蓝天”工程,让城市更绿更美更宜居。 
    大连矢志不渝追求绿色增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10年,大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50亿元,增长15.2%;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0.8亿元,增长2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120元,分别增长12%、13%;城镇登记失业率2.7%。 
    大连过去: 未雨绸缪 选择绿色 
    大连作为我国东北老工业城市,历史上也曾是一座污染严重的城市,传统老工业急需焕发青春。大连市委、市政府未雨绸缪,发展不搞短期行为,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选择绿色增长,着力解决大量制约城市绿色发展的“瓶颈”问题。 
    从2000年起,大连就正式启动了“碧海蓝天”工程。10多年时间,大连大规模实施企业搬迁,把大化集团、大钢集团等160多家污染企业,从繁华的市区全部搬走。大连还淘汰高耗能设备6000多台,拆除小锅炉3800多座,关闭了所有的小矿山和54座水泥厂。大连把搬迁污染企业腾出的空地,建成广场、公园和绿地等公共设施。从此,大连企业污染物削减率达90%,城区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减少80%以上。 
    在关闭污染企业的同时,大连加快了产业调整与升级的步伐,依靠自主创新,走高端化之路,由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大连明确把“加快建设绿色大连”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加快推进核电、风力发电的项目建设,实现年节约燃煤32.9万吨。 
    “实现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是完成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从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前些年开始,我们就开始思考大连城市的未来走向。老工业基地振兴,不是简单地给老工业企业注入投资、提供政策优惠,而是要让老工业升级转型,不能再走过去那种高耗能、高污染之路,而是要转化成低投入、低排放、节能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工业。走一条没有污染、具备竞争力的绿色发展道路,这才是实现振兴的最佳路径。”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夏德仁这样介绍大连的抉择。 
    大连大力发展软件信息服务业、高新技术绿色产业,积极推动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推广高效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品牌。绿色GDP,在大连经济中所占有的比重,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 
    大连现在: 奋起直追 发展绿色 
    大连目前正在加快生态宜居型城市的建设,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绿色”印记。国际金融危机的前车之鉴,进一步坚定了大连市委、市政府的决心,更加促使大连奋起直追,发展绿色。 
    绿色产业适应当前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形成的全球市场新需求。发展绿色产业,不仅有助于保眼前增长,更是抢占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为大连未来发展蓄积后劲。为此,大连通过设立新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等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产业体系向绿色转型,重点在核电设备、风电设备、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等方面培育绿色产业集群。 
    创新是一座城市发展的源泉,也是一座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大连的产业结构调整进行得早,依靠科技创新,发展了一批战略性新兴绿色产业。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大连发展速度不但没有放慢,而且经济质量进一步提升。 
    大连长兴岛处于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核心位置,去年确定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辽宁省综合改革实验区,正在打造高端临港产业高地、科技创新高地、生态宜居高地。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管委会主任徐长元认为:“长兴岛大力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利用5年时间,把长兴岛建成国家蓝色经济带重要战略节点,东北亚合作与竞争的桥头堡,东北重要临港产业集聚区,辽东半岛拉近和辐射东北的重要节点城市,辽宁乃至东北新的经济增长极。” 
    大连是一座风景优美的海滨城市。但大连在耕海和养海上也曾走过弯路,过度养殖,污染了海水。大连坚持不懈实施“碧海蓝天”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去年大连渔业经济产值562亿元,增长17.3%,占辽宁省总量的53.5%。“大海是有生命的。我们现在都明白了这个道理:耕海万顷,养海万年,保持生态文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使大海真正成为海洋牧场和海底银行。”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董事长吴厚刚如是说。 
    大连未来: 昂起龙头 咬定绿色 
    我国引进最大单体外资高科技项目——英特尔大连芯片厂生产的第一批芯片组即将投放市场。作为英特尔在全球三大芯片组生产厂之一,大连芯片厂生产的芯片组将广泛应用于全球笔记本电脑、高性能台式机和服务器。 
    2010年是大连绿色增长年,实际使用外资100.3亿美元,同比增长66.7%,位列全国城市第三位、副省级城市首位;外贸进出口占辽宁省的62%,东北地区的40%。在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大连位列环渤海及东北地区第一,被评定为核心区域金融中心。 
    国家把大连确定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龙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核心。大连肩负重任,使命光荣。如今的大连,正将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现代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经济绿色增长的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加速资源集聚和能量扩张,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引领辽宁沿海经济带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振兴。 
    大连主城区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基本形成,钻石海湾、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等重点区域建设全面展开。金州新区“十大现代产业园区”、保税区汽车物流城、普湾新区规划建设全面启动。花园口国家新材料基地、庄河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长山群岛旅游避暑度假区、长兴岛STX造船和瓦房店轴承城等低碳与绿色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大连大力培育战略性绿色新兴产业,中科院大连科技创新园、大连检测科技园、海洋经济产业园等示范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大连已跻身首批“国家高技术服务产业基地”,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和“三网融合”试点城市。 
    大连市市长李万才充满信心地展望未来:“大连将加快资源要素向战略性新兴绿色产业聚集,培育一批技术领先、优势突出的行业龙头企业。积极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石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造船等支柱产业全面升级,培育一批以产业链为纽带、骨干企业为核心、上下游企业协调发展的百亿和千亿级产业集群。深入实施软件和服务外包新国际化战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全力打造软件和服务外包新领军城市,争创中国第一、世界第一。”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