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西安经济发展展望及对策建议
2011-3-7 19:5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当前,西安经济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双加速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基础设施投资空间充分,内需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加之国家政策的倾斜,西安经济已具有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活力和潜力,经济运行前景总体看好,但也存在诸多矛盾与问题,须慎重对待。
综合分析,预计2011年西安经济将呈现以下特点:
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11年中央将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要任务,加之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外需将受到较大影响,但西安经济外向度不高,内需将成为推动西安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预计2011年西安经济增长速度将会加快,但上升空间有限,预计GDP增长13.5%~14%。受经济增长影响,以及深入挖掘财税潜力,预计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在25%左右。
投资保持高位增长,但增幅回调。2011年中央政府大规模投资以刺激经济政策正式退场,政府主导的大规模投资将会放缓。由于西安城市化提速及投融资渠道拓宽,民间投资及海外投资快速增长,2011年西安固定资产投资仍会保持较高增长,预计达25%左右,增幅有所回调。
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创新高,内需将发挥更大作用。近年来西安社会消费连续多年保持较高增速,对GDP的贡献率逐年提高。2011年随着国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使得城乡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上升,部分消费品价格上涨,以及政府一些惠民措施的推出,消费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成为拉动西安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预计2011年西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突破1700亿元,增速达18%以上。
工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占比略有上升。2011年随着自主创新成效逐渐显现,一些引入项目的投产,以及政府对工业支持力度加大,主要产品产量将继续稳步增长,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力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将继续引领西安工业发展,预计工业增速在21%左右,在GDP中占比略有上升。
城乡收入平稳增长,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是未来政府的施政重点。2011年受整体经济向好的影响及国企改革和垄断领域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有望加快。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发展稳定,农产品及主要农副产品价格上涨,政府经济工作重心向农村倾斜,以及西安民生工程力度加大,农民人均纯收入将有较大提高,增速会加快。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将达到1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将达到16%。
消费品市场在扩大内需措施效应和物价持续走高的共同作用下持续活跃。居民消费意愿进一步增强,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家具、建筑及装潢材料、汽车、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金银珠宝等商品消费仍将是消费热点。
对于2011年西安经济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是确立创新导向的跨越式发展思路。应以大胆创新、超常发展的魄力,敢于突破框框,实现制度创新。要破除行政区经济发展思维,树立大系统创新思维,以西安市域统筹、关中—天水经济区域内外协同和世界眼光推进创新型西安建设。
二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政府规划的引导作用,优化地区产业分工和产业布局,整合各开发区、各区县产业资源,把相同的资源要素规划到专业园区,实现产业布局的空间重构,实现由工业企业各区域独立分布向产业功能区聚集转型,进而由独立分散的产业功能区向协调发展的产业功能区转型。产业发展要坚持两条腿走路,实现产业升级换代和产业结构调整。在目标选择上,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新兴产业发展的一般特征和西安的条件和基础,拟选择航空航天产业、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产业、创意产业等为发展重点。应加大政策倾斜扶持力度,把统筹科技资源与统筹产业资源结合起来,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形成产业的聚集效应。
三是拓宽投融资渠道,确保投资稳定增长。可以通过参与方式设计、政策框架建立、资金和政策支持以及价格改革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全面介入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营运,建立混合经营的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可以尝试打破内外资界限,实行国内外招标制,以“限期经营权”置换功能,借用国际国内资金、技术和人才,快速形成能力,带动发展。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逐步放开市政公用事业投资、建设、运营市场,鼓励社会资金、外资投资兴办市政公用事业,改变过去由政府投资的单一模式。
四是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承接和实施产业转移。主动承接国际及中国东部产业转移是扩大西安经济增量的有效方式。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充分考虑本地区技术基础、资源禀赋状况、人力资本水平、环境条件,积极承接适合本地经济发展及城市化发展的产业。
五是加快发展物流、金融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利用国际港务区的保税区功能,从区域角度协调物流园区与产业集群的发展,对各开发区及关中城市群各物流园区进行统筹,形成物流企业集群联盟。构建适合产业集群区中小企业物流交互信息和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培育与引进实力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本地网络扩展与全球供应链进行耦合,逐步发展成为国际性区域物流中心。
建设与区域金融中心相配套的国际化软环境,安全、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及教育、医疗等良好服务环境,并从法律法规、会计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建设、银企关系发展等多层次着手,构建“诚实守信、秩序良好、管理规范、和谐共赢”的金融生态环境。
加快生产服务性产业发展,重点在研发设计能力、高端人才、服务标准国际化水平等薄弱环节取得突破。
六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市一体化。必须从体制上、机制上保障城乡人口及各种要素的双向流动,即在促进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过程中,鼓励愿意到农村居住、到农村工作或投资的人,能够参与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一元现代化结构的形成。大力培育有特色的县域支柱产业,抓好区县工业园区建设,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并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层次提升,做大做强县域工业。以农村土地流转为突破口,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实现土地资本化。加强引导,保障农民转移中的合法利益,使土地流转由自发到自觉,使农村工业、农业产业走集约化、规模化的道路。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民向小城镇集中,使其成为各类特色经济、县域经济、生活服务业的载体和转移农村人口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特色农产品集中化开发、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联营化销售。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组织,积极推进农村产业化的集约化、规模化、设施化生产,着力建设一批区域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服务良好的农产品市场网络体系。加快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城乡统筹,解决城乡居民的后顾之忧。延伸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应向县域倾斜。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