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天然气面临运输及过剩隐忧

2011-3-6 15:21: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李阳丹
    埃森哲最新的研究表明,作为向低碳时代过渡时期的重要能源,天然气的需求将不断增长。在我国,业内人士认为,煤制天然气将成为国内天然气市场的重要补充,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推进也将使其更具市场竞争力。
    据亚化咨询统计,截至2010年12月,我国共有近30个煤制天然气项目处于计划、前期工作或建设阶段。这些项目若全部建成,2015年和2020年我国将先后实现每年440.5亿立方米和1268亿立方米的产能。
    值得注意的是,有专家指出,目前来看管线建设和未来天然气市场的潜在过剩,都将是影响煤制天然气发展前景的不确定因素。
    据了解,随着天然气产业的发展,我国将形成多种气源并存的格局。包括常规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进口LNG、进口管道气和煤制天然气等。不过,与其他类型的天然气相比,煤制天然气进入现有管网难度较大。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油气管道研究所副所长杨建红表示,将根据煤制气项目的布局和规模决定外输管道的建设。目前中石油针对内蒙古锡林浩特煤制气、鄂尔多斯煤制气和新疆煤制气规划了外输管道。但管网建设能否与项目建设进度相匹配,还具有不确定性。
    部分煤制气项目,如大唐赤峰、大唐阜新、中海油等也在酝酿自建管网,但需要与目标市场相关单位达成长期用气协议。由于单个项目产能有限,因而自建管道的前提是项目离目标市场距离不能太远,否则,投资和运行成本将过高。
    另外,根据亚化咨询的统计,随着我国多个天然气供应来源的不断发展,在2015年天然气供应能力可能出现过剩。而2020年将出现每年上千亿立方米的富余。但过剩的供应能力中包含了相当比例的进口管道气和进口LNG,而这两者的价格往往与国际油价挂钩。在当前和未来的国际油价发展趋势下,相比非常规天然气和进口天然气,煤制天然气具有成本优势,将与其争夺市场空间。
    总之,未来煤制天然气的市场前景,将主要取决于其成本竞争力,以及是否具备便利的输送设施。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