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道大提“深” 水运大发展
2011-3-6 12:5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长江中游宜昌至城陵矶段航道位于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被称为长江航运的“瓶颈”。在2009年之前的半个世纪里,这里每年枯水期的通航水深只有2.9米,长江航道的整体航运能力大打折扣。然而,这种局面在2009年实现了突破,长江航道局通过加强维护,充分利用航道整治的效果和自然水深,把通航水深提高到了3.0米。2010年,长江航道局再次自我加压,把这段航道枯水期的维护水深又提高了20公分,达到3.2米。自去年11月1日起,这段航道试运行3.2米以来,已安全运行4个月,成功经受了枯水期的考验。
发展 航道渴望提“深”
航道是水运发展的基础,水运经济要发展,航道就得畅通。过去,天然的航道尚可满足划木船、挂风帆的行船要求。可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沿江势如破竹般的经济发展势头,前所未有地渴求更大的轮船开进长江。长江这条“天然大路”,对于吨位越来越大、吃水越来越深的行船来说已不那么平坦。
“目前,长江水运承担着沿江企业生产所需80%的铁矿石、72%的原油和83%的电煤运输。如此大的运输量需要更大的船舶驶进长江,也需要我们主动作为,发掘航道潜能。水深就是航运经济的生命线。维护好航道水深,让行船更安全、航道更通畅更是我们当仁不让的责任与义务。”长江航道局局长熊学斌说。
“挖潜” 一切为了行船
肩负着这样的使命,长江航道局始终着眼于沿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不断提高航道的通过能力和服务能力,有力地促进沿江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熊学斌介绍, “十一五”期间,为适应沿江地区经济发展需求,长江航道局按照“延上游、畅中游、深下游”建设思路,开展了一次史无前例的“航道挖潜运动”。
据了解,整治后,目前长江下游航道初步实现深水化,3万吨海轮常年通达南京,5万吨级海轮可常年到达太仓,安徽芜湖以下航段已实现海轮常年通行,充分适应了船舶航线远程化和船舶大型化的发展需求。在中游,2009年以来,长江航道局先后两次对宜昌至城陵矶段航道进行维护整治,使枯水期航道维护水深从2.9 米提高到3.2 米,城陵矶至武汉河段枯水期维护水深由3.2米提高至3.5米。自此,枯水期通航紧张的“窘境”明显缓解,中游航道50多年不变的维护水深得到历史性突破。在上游,重庆至宜宾航道最低水深从1.8米提高到了2.7米,达三级航道标准,彻底改变了长江上游船舶不能夜航的历史,并实现2688公里长江干线航道全天候通航。
“这带来的最大好处是,船舶的载重量大大增加,减载次数降低,航道通过能力显著提高。”长航集团安全总监俞光耀欣喜地说。长航集团,正是维护水深提高的直接受益者之一。
536亿!沿江经济大受益
2010年7月15日,一个让长江航道人永远铭记的日子。经过多年的努力,这一天,武汉至城陵矶河段首次通行海轮。尽管海轮航道只在每年的5—9月开通,但这足以使岳阳等中游城市的“海轮梦”成为现实,这也标志着我国长江海轮航线向内陆腹地上延了200多公里,由长江口溯江而上的海轮将走得更远。
有专家做过测算,海轮航道上延后,可提高芜湖—武汉河段海轮通过能力0.37亿吨,带来直接经济效益12.77亿元;武汉—城陵矶航道整体通过能力可提高1.46亿吨,带来直接经济效益19.70亿元,其中增加海轮航道通过能力1.16亿吨,带来15.66亿元直接经济效益。
顺风顺水好行船。长江干线航道的大幅提“深”,极大地释放了黄金水道的航运潜力。据相关统计显示,2010年长江干线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3.85亿吨,同比增长22.3%,是“十一五”增长最快的一年;长江上、中、下游航道的通过能力分别比“十五”末提高了4171万吨、2362万吨和1.35亿吨,每年拉动长江沿线地区GDP增长536亿元。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