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先行区“先锋”

2011-3-30 17:2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的增长点。全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推进大会为经区融入"蔚蓝"吹响了号角,经区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蓄势谋动,乘势而上,争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先行区的 "先锋"。”谈到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经区角色,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建军如是说。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海洋经济 
  在新的战略机遇下,敢为人先且有着雄厚“蓝色”基础的经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和产业优势:经区坐拥九龙湾、皂埠湾等共计44公里黄金海岸线,汇聚威海火车站、汽车站和国际新港等重要基础设施,海洋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独特,开放优势明显,产业基础良好,环境设施优良,是威海千公里海岸线上极具希望和活力的产业新城。
  基于此,争做蓝色经济先行区的“先锋”,张建军信心百倍,“我们将抢抓机遇,率先突破,因地制宜发展海陆统筹、产业发达、生态文明的特色海洋经济,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争创发展新优势,建设高端产业聚集的蓝色经济先行区。” 打造五大产业基地
  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打造现代海洋制造业基地。发展船舶制造业,按照 “造船总装化、配套本地化、服务社会化”的方针,依托崮山工业园,加快推进新船重工等四大整船制造企业与船舶配套企业和科研院所对接合作,建立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现代船舶产业体系和产业联盟。积极引导造船企业从单一造船向造修船、海洋工程和自主研发设计并举转变,加快上市融资步伐,加强与国内外大公司合作,全面提升船舶制造能力和水平。到2015年,全区年造船能力达到300万载重吨,实现造船完工量240万载重吨;发展游艇制造业,规划建设九龙湾、皂埠湾、黄石圈“三大”游艇俱乐部和泊于游艇产业园,打造游艇产业聚集区。“十二五”期间,游艇制造业产值年均增长48%;发展高端数控机床和大型能源设备制造业。以华东数控(002248,股吧)、华东重工、华东核电、豪顿华工程等企业为依托,瞄准国家高铁、核电、风电、水电等重点工程需求,加强与世界知名企业合作,加快推进一批龙头产业项目,着力发展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大型数控机床、核电设备、风电设备、水电设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打造国际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十二五”期间,装备制造业产值年均增长30%。
  做强海产品精深加工业,打造食品医药产业基地。积极引导威东日食品、环海食品等区内食品加工企业转型升级,不断研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海产品精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扶持迪沙药业创建国家级医药研发中心,推进华夏药业与欧盟第二大医药企业诺华集团加强合作,打造两个百亿医药强企。加快推动华新药业、鸿宇医疗器械、东舟医疗器械等企业上市融资,提高企业规模效益。“十二五”期间,食品医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5%。
  发展滨海风能太阳能产业,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科学开发利用沿海风能、太阳能资源,加快建设总装机53万千瓦的沿海风电场和总产能250兆瓦的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积极推广光伏建筑、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鼓励使用清洁能源,争创山东省新能源产业示范区。“十二五”期间,新能源产业产值年均增长40%。
  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打造海陆联动的现代物流基地。充分发挥出口加工区的通关优势和保税物流功能,加快发展保税物流业,打造威海市保税物流中转站。充分依托威海国际新港、火车站、汽车站,大力发展临港物流和公路物流业,积极引进中国外运公司等现代物流大企业进区经营,加快推进中外运物流基地、冷链保税物流园等现代物流大项目建设运营,努力构建临港物流、公路物流、保税物流协调联动的现代物流体系和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效运转的物流集散中心。“十二五”期间,物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0%。
  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休闲旅游购物基地。全面启动九龙湾休闲度假会议中心建设,加快推进豪华五星级酒店群、国际会议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楼宇总部经济,建设现代商务新城。紧紧围绕滨海旅游、休闲购物热点消费需求,加快推进韩国风情街、韩乐坊、九龙城休闲购物广场等特色商业项目建设,华夏城景区、无花果采摘基地等休闲旅游项目建设,打造滨海休闲旅游产业带。“十二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年均增长2个百分点以上。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