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产品的涨价历程
2011-3-28 18:2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不少去过欧美的人都说,出国前原本没有购物计划,但受当地的低价刺激,也忍不住要买些东西。他们不远万里把商品带回国,回家细看,“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商品还不在少数。为什么国人要飞到外国去买“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商品呢?
国内外售价差距大是主因
“一条Levi’s 牛仔裤,在美国的折扣店卖15~30美元,按照即时汇率(1美元折合6.8267元人民币)也就100~200元人民币;但同一条裤子,出口转内销,在国内的专卖店至少要卖700元。一双耐克运动鞋,在美国售价32.99美元(约合人民币224元),出口转港回内地,身价竟然涨到了668元人民币。一套在国内售价3万元人民币左右的Armani西服,在美国1000多美元(约合人民币7000元)就能买到。”
让人吃惊的是,竟然还有不少中国人在欧美的商店里购买“中华”牌香烟和茅台酒,原因同样是便宜,而且基本可以确保是真货。
国内售价高原因解析
不少中国网民在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同一件商品在国内外的巨大价差后,感到无比惊讶。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运输费?关税?但不管怎么说,一件远渡重洋到美国的商品,其跨国流通的成本也不至于如此大幅度地小于中国国内的流通成本。按常理说,应该涨价才合情合理。
原因之一:关税之重
以化妆品为例,要是走正规渠道进口,手续繁杂,税费很多:化妆品进口总成本=到岸价×(1+代理费率+关税+增值税+关税×增值税)+到货港口岸费用+内陆拖车费。另外还要缴纳清关中的卫生许可批件办理费用:行政部门所收费用+代理费。此外,化妆品在进入国内分销流通环节后还将产生税费,分销层次越多,加价越多。
如果某种化妆品进口价格为1000元,进口税为10%,进口完税价格为1100元,平行征收的增值税为1100元×17%,消费税则为[1100元/(1-30%)]×30%,三项相加,此化妆品入境价格约1758元。
原因之二:国际品牌掌握定价权
中国制造”的产品国内定价高于国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这些国际品牌牢牢掌握着价格的话语权和定价权,而我们的自有品牌产品仍未形成与之相抗衡的力量。
再加上我国长期以来出口导向政策的推手作用,生产是为了出口,而不是为消费服务。以iPhone为例,代工一台在美国售价为499美元的iPhone,代工企业获得大约4美元,其中还包括工人的工资和摊销固定资产投入等。出口退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依然贫困的中国,为欧美发达国家提供补助,维持着他们的高消费水平。
原因之三:流通环节的繁重费用
当进口产品进入流通环节后,增值部分则要收取17%的增值税。另外,国内流通环节的中间费用过高已经不是一个新闻,国内零售商已经习惯于向供货商收取名目繁多的进店费、上架费、节庆费等通路费用,而“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费用最终都体现在产品的标价上并由消费者来“买单”。
原因之四:部分消费者的“崇洋媚外”心理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国人的崇洋媚外消费思路,也助长了一些洋货一入中国就身价百倍甚至国货争当“假洋鬼子”的现象。有专家提到,很多外国公司是有意在中国提价,从而提升产品的地位,赢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
因为不了解,所以有些中国买家通常“不买对的,只买贵的”,正是这一点造就了“拉菲神话”。在法国各大名庄中,与“拉菲”齐名的其他酒庄,酒价往往只有“拉菲”的一半。唐先生说,前几年还可以在海外其他国家找到有地区差价的“拉菲”,买回中国再出手。现在根本找不到了,好像全世界的拉菲都在中国。
如何解决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为了使消费品的进口和价格回归正常的水平,我国将在五个方面开展工作:首先,培育市场竞争主体,培育中国高档、优秀的消费品品牌。第二,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建设,降低商品的交易成本。第三,转变和创新零售模式,应尽快探索“外销转内销”产品在国内的销售途径。第四,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指导。第五,减轻零售企业负担,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本文来源:人民网)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